传媒内参导
读
:
互联网内容平台已不见了“全部头条化”的说辞,但以“头条、知乎、微博”三家相互越界为代表的“相似化”却越发明显,究竟为何内容平台越做越像?“相似化”是否必然带来“平庸化”?
来源:文化产业新闻
(ID:CulturalIndustryNews)
8月29日,一则截图引发关于“头条挖角知乎”的热议。
从“微头条”不断吸引明星、企业家入驻,撼动了微博最宝贵的大V资源;到 “火山直播”以2000万入驻费挖走“快手一哥”MC天佑;再到“悟空问答”签下300多个知乎大V。
今日头条不一定是最会挖角儿的公司,但一定是最会越界的平台!每一个所挖之处,都带着向其他平台“学习”的野心。
如今,互联网内容平台已不见了“全部头条化”的说辞,但以“头条、知乎、微博”三家相互越界为代表的“相似化”却越发明显,究竟为何内容平台越做越像?“相似化”是否必然带来“平庸化”?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探讨。
内容平台趋于“相似化”
今年以来,知乎、微博、头条的一系列产品都进行了改动,这些内容平台,在内容形态、产品功能、信息推荐方式上,都越来越像。
在内容形态中,微博、今日头条、知乎都有短中长内容,且都有文字、语音等媒介形式,而微博和今日头条在视频上也都有布局,一个是秒拍、一直播等产品,另一个是火山小视频和抖音等产品。
在产品功能中,问答方面,今日头条有悟空问答,微博有微博问答,知乎本身就是问答社区 ; 在直播方面,今日头条有火山直播,微博有一直播和红豆 Live,知乎有知乎 Live; 其中还都包括了内容付费产品。
在信息推荐方式上,今日头条是典型的大数据个性化推荐分发方式,而微博和知乎最早都是基于关注关系的社交推荐机制。但是,目前这两派都在融合,今日头条融合进了社交的内容微博和知乎也融合了及其推荐的算法。
头条、知乎、微博的三角循环
头条、知乎、微博与其说在探索扩张边界,这三家更像是一个三角循环,都在互相越界。
今年早些时候,微博改版在首页加入了热门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用户关注内容,热门内容还可以根据类型进行筛选,妥妥的一个新闻客户端的形象。除此之外,微博的第三帧发现页,上拉之后完全跟今日头条第二帧一个模样,近期改版后的手机百度也是这个样子。简而言之,目前的微博就是资讯+视频+微弱的社交关系,与头条越来越趋同。
(微博与头条)
从去年开始,问答类内容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头条的首页信息流中,之前我认为头条这一行为并不是挖知乎墙角,更多是在补足UGC层面的内容。
在一些时效性、碎片化的新闻事件中,对于用户回答内容的聚合,阅读体验可能好于让自媒体写一篇文章。而且目前来看,头条问答的内容也缺乏深度基因,更像是一个大众平民版的知乎。而今年头条将问答板块更名为悟空问答,并上线独立App,并挖了一批知乎大V,说明问答内容的重要性在提升。
(知乎与头条)
8月份,知乎推出“想法”功能,置于客户端的第二帧,仅次于第一帧的问答信息流。而“想法”这个功能从形式上看非常像早期的Twitter和微博,知乎产品团队认为在知乎上存在即时、轻量的分校需求,且这样的需求能产生优质的内容。那么,轻量与优质是否矛盾呢?毕竟这对内容的知识密度要求太高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功能至少承载了大V碎片化分享的功能,这有点像早期KOL畅所欲言的微博,而不是目前营销号遍布的微博。
(知乎与微博)
内容平台为何越做越像?
微博、今日头条、知乎还可以再加上腾讯,不管是内容生产平台,还是内容分发平台,为何越做越像?
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内容平台期望建立起自己与用户的直接关系,问答、短内容分享是最好的争夺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内容品类。
各平台之间公共领地的变多,甚至并不是其中任意一方对其他家的侵略扩张,其本质还是各自发展的需要。
所以这种“相似化”,并不单纯是拓展版图的野心,而是在还没有新的内容品类诞生之前,国内的各大内容平台,在内容品类的开发上,难以避免的日益趋同。
“相似化”会带来“平庸化”?
各内容平台越做越像,以及产品服务的趋同,岂不是会带来“平庸化”吗?其实也不一定,就拿此次“挖角”事件中的知乎和头条而言,它们目标和特性并不一样。“差异化”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
就如同知乎对此次“挖角”事件的回复:知乎是一个高质量的内容平台,与头条产品存在差异,这300个大V的流失对知乎影响不大。
从头条和知乎的日活数据(来源艾瑞App)来对比,虽然有些粗暴,但可以明显看出今日头条的优势在流量,而知乎的优势是质量。
另外从变现模式上来看,二者的诉求也不相同。今日头条是信息流广告模式,基本是靠向B端企业主收费;而知乎的“市场”中的Live、书店、付费咨询等均是直接向C端用户收费。
知乎目前对于大V的诉求,一方面是要求其原创优质内容,形成沉淀,供用户长期搜索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对于顶级头部大V包装变现,进行一些内容付费的尝试。而头条签约的恰恰是其中的中小V,这部分用户供应的内容尚没有直接变现的可能。
头条对于这些问答作者的诉求,是夯实内容类型,用问答内容补足丰富头条主App上的信息,获取流量,最后走广告变现的路子。头条的悟空问答里,诸如“内蒙古的羊肉真的美味吗”等类似这样的问题,无论是问题以及底下的回答,都十分“接地气”,回答也偏主观,显然与知乎不同。
互联网发展到下半场,众多产品在跑马圈地之后在某些领域的相似度愈来愈高,而这些相似的背后势必需要在各自自由生长和开拓边界的同时,互相之间达成某种新的制衡。
固然平台间的“差异化”是存在的,但是谁能够在接下来的竞争中更加凸显特色,在做超级App的时候,不使产品固有的特色被逐渐消磨,是各平台急需解决的问题!
资料来源:虎嗅郝冬、靠谱的阿星、文化产业评论、互联网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