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战略前沿技术
【战略前沿技术】紧紧围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聚集前沿科技以及孕育产生前沿科技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等,密切追踪科技前沿热点,敏锐捕捉战略前沿技术,传播前沿科技资讯。欢迎点击订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华为新动作!事关DeepSeek】据华为云 ... ·  昨天  
创业邦  ·  回老家的人,后悔县城有房了 ·  昨天  
钛媒体  ·  开30万的电动车回老家,被BBA“鄙视”了 ·  2 天前  
虎嗅APP  ·  大家对DeepSeek神话了 ·  4 天前  
硅星人Pro  ·  今年春晚必会充斥AI梗,我先让DeepSee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战略前沿技术

万物互联的新纪元

战略前沿技术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7-23 10:23

正文

来源:物联江湖(ID:iot521),作者:平凡 


万物互联的新纪元(上)


技术就像一辆疾驰而来的火车,当你听到远远的听到,还质疑、犹豫的时候,轰隆一声,它已一闪而过,离你而去。

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汲取经验、洞见未来,以更好地把握潜在机遇。当下正值万物互联产业关口,我们尝试回顾历史经济波动规律,总结产业布局成败经验要素,为即将到来的新纪元,提前发掘出一些启示性的关键建议。

本文借鉴了Chetan Sharma团队《Connected Intelligence Era: The Golden Age of Mobile》报告的相关内容 。特此说明。


一、关于经济的长期波动周期



1、康德拉捷夫长波

1925年,前苏联的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捷夫(Nikolai Kondratieff)在他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一文,提出人类增长历史存在着长期波动趋势。

每个周期持续的时间可能略有不同,但这种发展模式持续不断重复。

康德拉捷夫系统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其它国家的大量经济统计数据,其中包括物价、利率、对外贸易以及生产和消费等数据。

通过实证研究,康德拉捷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平均周期为50年左右的长期波动。

他将其所研究的1780-1920年这140年中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划分为两个半长周期运动。见下图。

图 1 Kondratieff Waves 

2、熊彼特技术创新周期

20世纪早期,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撰写了可能是经济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书——《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他指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因是企业家通过创新改变了商业经济周期的平衡。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

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由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客观造成了经济波动的周期。

根据创新浪潮的起伏,熊彼特把1785年-195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分为产业革命、蒸汽、电气三个长波周期。后人结合其理论,延续出石油化工、互联网两个时代,见下图。

图 2 熊彼特-技术创新周期


3、卡洛塔·佩雷兹技术革命周期

2003年,委内瑞拉的经济学家卡洛塔·佩雷兹(Carlota Perez)在她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一书中,延展了经济长周期理论,并提出了“技术—经济”作用范式——一场技术革命能为整个经济带来巨变,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推动经济爆发性的增长和结构性的变革。

佩雷兹在其书中总结了历史上的五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长周期变迁:

结合经济周期发展历程,佩雷兹对“技术—经济”范式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将单个范式分为导入期和展开期,对应“爆发”、“狂热”与“协同”、“触顶”四个阶段,进一步解释了技术变革在经济长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原理:

1、爆发阶段。新旧断裂。旧范式的产业技术已经成熟,市场趋于饱和;同时,创新技术大爆炸,形成多个新兴产业,吸引早期消费者与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家。“新技术—旧经济”的裂痕开始产生;

2、狂热阶段。资本追逐。创新技术得到市场青睐,大量的资本驱动人们探索、开辟的创新技术下所有可能性道路,导致新型基础设施泛滥,资本进入金融泡沫期。

3、协同阶段。生产时代。金融泡沫破灭后,资本回归理性。创新技术进入实际性生产阶段,社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新经济范式逐步占据统治地位。

4、成熟阶段。技术触顶。新经济范式成熟,市场饱和。技术在惯性下前行,创新愈发艰难。社会开始孕育下一次技术大爆炸。见下图。 

图 3 技术-经济作用范式 



二、经济长周期的发展规律



结合前人的经济长周期研究成果,我们总结得出如下几个方面的重点经验:

1、经济长周期的波动共识:

康特拉捷夫、熊彼特、佩蕾兹等学者对于经济长周期研究的不断深入、延展,让我们可以完整地回顾历史上的经济长周期变迁。

虽然具体到时间起止点时,周期各有所不同,但实际差别在于测量的角度,而并非对于周期本身的分歧。

康特拉捷夫与熊彼特是以“波谷到波谷”的时间为周期,而佩蕾兹则是从“波峰到波峰”,且认为前一波的经济波峰同步孕育着下一波的技术大爆炸。

经济长周期的成长更类似于螺旋式上升,而并非简单重复性的波动,这体现全球GDP在经济长波周期推动下的持续攀升。见下图。

图 4 技术长周期与全球GDP总额

2、经济长周期的驱动要素:

经济增长核心诉求是以更高的生产效率满足不断膨胀的社会需求。

熊彼特的生产要素创新与佩蕾兹的“技术-经济”范式都肯定了经济增长的初始驱动力来自于技术的创新——阶段性的技术大爆炸与随后的延续性技术创新,塑造了经济长周期的基础形态。

但作为初始驱动力,技术若要充分发挥经济价值,离不开成型的新产业、普及的新基础设施,以及适应技术发展的新型生产形态。

其中,新产业是创新技术的商业载体,新基础设施是发挥创新技术优势的能力保障,新型生产形态是释放技术潜在价值的生产关系。

它们共同组成了五次经济长周期的驱动要素。

3、经济长周期的增长本质:

经济增长过程是自身的优化升级,除去时间维度上的横向跳跃变革之外,我们从五次的长周期迭代中不难发现,纵向演进一直围绕着能源转换、交通传输与信息媒介三大领域展开。

每一次长周期,都是以单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为突破点,逐渐影响并带动另外两个领域。能源、传输、信息的交互融合,最终推动了经济的优化升级:

第一次长周期,水力涡轮实现了水力从自然界的剥离,替代了部分人力,但水力严重依附于自然水道;

第二次长周期,蒸汽机通过煤炭的燃烧,人为复制了水力(蒸汽动力)模式,正式摆脱了能源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蒸汽动力带动铁路兴起,交通促进区域繁荣;铁路沿线的电报开始出现,信息传递首次启用;

第三次长周期,电力发明的最大价值在于创新了能源的流转方式,大大降低了自然能源的传输与转化成本,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灵活匹配;电报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价值,固定电话出现,丰富了沟通形式;

第四次长周期,石油石化以流动液体的方式,让能源的存储与运输更加方便;内燃机的出现,让动力输出更加多样化;公路、港口、航运等交通形态不断丰富;固定电话跨越大洲;

第五次长周期,互联网彻底消除地域属性,虚拟经济崛起,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经济长周期的演进其实是人类社会将能源、信息从自然界中不断解耦,并通过传输手段,更好匹配供需两侧,达到更高效率利用能源的过程。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对数字化时代表达了类似的理念,互联网、物联网、信息网三大网络的相互结合,升级我们的基础设施,能使人类社会步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万物互联的新纪元(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

——狄更斯《双城记》


一、当下的十字路口——延续or新时代的开启?



基于对经济长周期的经验总结,佩蕾兹在2002年《技术革命与资本泡沫》成书之际,提出了“处于转折点的世界”,准确研判了全球经济处于第五次长波从导入期到展开期的转折点,受益于通信与处理器技术的爆炸,社会形成了“通信&计算—信息经济”发展范式。在经历了2000年前后互联网金融泡沫破灭之后,信息经济正式进入协同阶段,推动了社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促进了全球经济的长足发展。我们也见证了Google、Apple、Amazon等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并占据了全球企业市值排行榜的Top10。

15年后的今天,业界再次走到了新的转折当口——万物互联正掀起业界热浪,是在延续前一个信息通信的黄金时代,还是即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纪元?这两个判断的关键差异在于现有“技术-经济”范式的可持续性。黄金时代意味着信息经济仍将延续强势表现,在位企业占据主动地位;新时代纪元则意味着“新技术—旧经济”的断裂,产业将迎来创新更迭期。

判断的前提是把握明确经济长周期的更迭特征。结合熊彼特和佩蕾兹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从原有技术或经济是否放缓、新的技术大爆炸是否出现,以及新的产业是否开始形成,并成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这几个方面进行判断。结合当前市场走势,我们认为已经出现经济长周期的更迭特征:

(一)原有技术及经济放缓:

1、摩尔定律失效。摩尔定律洞察并预见了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并推动了整个信息行业的发展。但近年来,因为空间缩小、热能束缚,以及算法限制,半导体芯片行业已经持续无法跟进摩尔定律,计算能力进入最终瓶颈阶段,“通信&计算—信息经济”范式面临技术层面的断裂。

2、传统信息通信运营商收入触顶。作为信息通信行业基础设施的运营者,电信运营商在经历了20世纪初的黄金时代之后,普及率饱和、ARPU值持续下滑,行业整体已进入滞涨阶段。根据GSMA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通信行业增速已连续多年增速低于3%。

3、互联网经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作为信息经济的代表,互联网企业是信息通信经济长波中的展开期的核心动能所在。但互联网女王玛丽.米克尔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在经历了多年的野蛮成长后,全球互联网正转入稳定发展阶段,智能手机出货量、联网用户数、人均联网使用时长等关键指标趋于稳定。可以说,互联网经济进入成熟后期的结构性机会阶段。

(二)新的技术大爆炸开始出现。

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兴起,与传统的信息通信技术存在明显的不同:

其核心特征的最大差异来创新技术推动下的信息自学习与自处理能力——以AI为代表的创新信息技术,形成了对传统通信媒介的革命性技术更迭。

与此同时,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机器自处理技术的进入临界突破状态,已经接近或突破人类自身能力水平。根据麦肯锡的最新报告,AI正在成为世界领先科技公司之间专利与知识产权的竞赛,仅2016年,科技巨头们在AI的投资就超过300亿美元。

(三)新的产业开始形成,并成功吸引了资本的注意。

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驱动下,产业数字化浪潮正在孕育,并进入初步的应用阶段。

处于信息交互与处理核心位置的数字化平台及其背后的人工智能脱颖而出,新的产业正在形成,并得到了资本的强烈追捧:Uber、Airbnb等共享平台及其背后的共享经济,以近乎于“零”的边际成本,正在改变社会出行、旅居的服务模式,并创造了多个全球领先的独角兽;GE Predix、PTC Thingworx等工业云平台,正在重塑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及服务模式;Google Alpha Go,IBM Watson、在重新定义信息处理模式等等。

综上判断,我们认为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经济长周期正在进入下一个新的纪元,Chetansharma在其报告中定义了第六次经济长波——Connected Intelligence。


二、新经济形态的驱动要素与增长原理



从目前AI等创新技术的爆发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趋势来看,第六次经济长波的变革领域将起源于信息媒介领域,再延伸扩展至交通传输与能源转换领域,并最终形成“新型信息&计算——新型信息经济”的发展范式。

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推动下,新经济范式已有雏形,其核心价值贡献主要来自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万物互联推动信息的全面解耦。在物联网、感知设备等新型通信技术的全面应用下,信息将得以从物体、设备、流程等原本固化的模块中解耦,信息获取将更加充分。

实体世界的关联信息都将汇聚于云端,形成一个数字化、可读取的虚拟镜像,这为经济供需效率的提升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持。也正因如此,大数据将成为未来企业全新的生产要素。

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实现信息处理革命性变化。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爆发推动下,信息处理将从人工输入转变为自主学习与自主决策,云服务、AI服务等新型数字平台崛起,提供基于数字智慧的服务,促进更加高效的资源配置。

这种“AI+”的平台模式,将贯穿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垂直领域,打破传统行业壁垒,形成多个“AI+产业”经济生态,最终提升整体经济的运营效率。

可以定义,第六次经济长波的核心范式将是“万物互联&AI——数字经济”。而万物互联,正是开启这一新经济长波的“钥匙”。


三、未来,万物互联新纪元,谁将胜出?



历史告诉我们,先前几次经济周期长波演进,必然引发在位企业的生死更迭,比如蒸汽机对水力作坊的冲击、石油对煤炭的替代。

但第六次经济长波有所不同,在位企业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这是第一次在信息媒介域的连续创新。与此前能源域演进时企业面临极大的实体经济更迭成本所不同,信息媒介属于虚拟经济,更迭成本低,在位企业具备更强的主动升级意愿;

2、信息经济属于创新密集型,人才是第一竞争力,而在位者,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具备强大的人才吸引能力;

3、“万物互联&AI——数字经济”范式,需要持续海量的数据资源及生态应用场景,对AI能力不断驯化,才能输出价值。在位企业无疑拥有更多数据资产及生态能力;

4、产业资本通过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赋予了在位者更多、更丰富产业布局手段。同时,创业者寻求在位者的资金与生态支持,以求更快的从竞争丛林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业界通用路径。

作为传统信息通信领域的两大在位群体——电信运营&互联网巨头,新的经济长周期对两者提出了新的基础设施及服务业态需求,同时也赋予了产业变革发展的历史级新机遇。两者将在互联网时代之后,再次同台竞技,不过从业界实践来看,路径有所不同。

电信运营商,自下而上:全球领先电信运营商把握产业初期的紧耦合机遇,以连接为突破点,围绕对网络广域覆盖与网络服务保障有重点需求的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努力向上,积极布局平台层与应用层。

互联网巨头,自上而下:互联网巨头则发挥在研发及应用领域优势,重点投入智能家居等网络成熟度较高,或无人驾驶等高研发投入的领域,积极向平台、硬件、网络领域渗透,以获取更多的产业价值。

 在第六次的经济长周期中,是否会重现传统通信时代“电信运营商铺路,互联网巨头收成”的发展历程?最终的决定权,将是谁对最终应用场景拥有更强的掌控力。就目前来看,互联网巨头们更具领先身位优势。

最后,作为电信行业从业者的一点点感触:在这场新的生态布局中,电信运营商若要避开这种宿命,把握住新一轮同台竞技的历史机遇,并最终在新经济长波中占据更有利地位的前提是主动求变,通过机制体制创新,以及投资合作等创新手段,推动传统通信服务向往万物互联新型服务的革命性变化。

但当下来看,在连接之外,电信运营商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