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企业生产方式和产品类型的不同,智能制造会有不同的模式。初步看来可分为: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型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智能化产品未必一定来自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未必生产智能化产品;行业不同,企业类型不同,智能化的体现方式不尽相同。
以机械加工等为代表的离散型制造的特征是:
(1)机械类产品一般是由可拆分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加工效率取决于总体设计。
(2)机械类零部件及其加工过程一般在常温、固体状态下进行,较易实现数字化。
(3)离散的零部件在组装的过程中可数字化。
(4)各种机械加工装备的运行过程易于数字化。
(5)机器装配、运行整体上易于数字化。
(6)离散型制造业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功能的智能化。
以冶金、化工、建材为代表的流程型制造的特征是:
(1)企业由异质、异构、相关协同的工序构成,企业以不可拆分的制造流程整体协同运行的方式存在,适合于连续、批量化生产。
(2)制造流程中存在着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甚至往往出现气、液、固多相共存的连续变化,物质/能量转化过程复杂,难以全部实现数字化。
(3)企业是复杂的大系统,输入的原料/燃料组分波动,外界随机干涉因素多,难以直接数字化。
(4)组成制造流程的单元工序/装置的功能是不同的,制造流程属于异质、异构单元组合的集成体。
(5)工序/装置之间的关系属于异质、异构单元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动态耦合过程,匹配、协同的参数复杂多变,数字化较难。
(6)产品性能、质量、生产效率取决于工艺流程设计优化、各个工艺过程的优化和全流程运行的整体优化。
(7)流程型制造业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制造流程运行过程的智能化。
不同类型制造业的发展趋向不同:离散型制造主要体现在追求产品功能智能化、高效化。流程型制主要体现在造追求制造过程智能化、绿色化、产品质量品牌化。行(产)业不同,企业类型不同,实现智能化的途径、内涵、目标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各有特色。
流程制造业智能制造的涵义:根据流程制造业的特征,其智能制造的涵义应该是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和企业发展全局的智能化、绿色化、产品质量品牌化为核心目标研发出来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字物理融合系统。
其关键技术包括生产工艺/装置技术优化、工艺/装置之间的“界面”技术优化和制造全过程的整合-协同优化,以此为基础嵌入数字信息技术,从而构成体现智能特色的数字物理融合系统——CPS。
本文讨论的是流程型智能制造,是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制造的工厂,不是产品的智能化。现在尚没有典型的案例和理论,此处重在搭建一个构思的概念框架,寻找一条切入的有效途径,提出一个设想的开发步骤,形成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