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家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知名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平台聚集数百万优秀创业者、资深PE/VC、投资银行家、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专家学者等,致力于构建起资本、产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生态服务体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派新闻  ·  孙颖莎、王楚钦等国乒众将回应WTT系列改革措施 ·  10 小时前  
九派新闻  ·  孙颖莎、王楚钦等国乒众将回应WTT系列改革措施 ·  10 小时前  
桂林晚报  ·  WTT宣布: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桂林晚报  ·  WTT宣布: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2 天前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即日起,WTT取消所有强制参赛要求!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即日起,WTT取消所有强制参赛要求! ·  2 天前  
海南省教育厅  ·  祝贺!海南籍国乒选手林诗栋世界排名首次登顶! ·  3 天前  
海南省教育厅  ·  祝贺!海南籍国乒选手林诗栋世界排名首次登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家

阿里高瓴投的巨星,要退市了

投资家  · 公众号  ·  · 2025-01-09 21:00

正文

2025年,共享风口“最后一个巨星”,在资本市场熬不住了。

作者 | 萧风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2025 年,共享风口“最后一个巨星”,在资本市场熬不住了。

投资家网获悉,曾经在共享风口红极一时、辐射海内外的“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近日接到了信宸资本及管理层提交的初步非约束性建议书,拟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 ADS 1.25 美元现金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这意味着,怪兽充电要通过私有化退市了。

作为共享风口时代的巨星,怪兽充电备受一级市场、资本宠溺。这家在 2017 年成立的公司,用 5 年时间斩获 6 轮融资,吸引阿里巴巴、高瓴、小米、顺为资本、软银、高盛、凯雷等一众“顶流” VC/PE 、产业资本疯投。其中,阿里巴巴、高瓴、小米下了重注,也是怪兽充电的前 3 大外部股东。 2021 年,共享风口破灭,怪兽充电依然在美股上市,被称“奇迹”。

令外界没想到的是,刚上市几年,“奇迹”就崩了。怪兽充电距离上市首日 21.29 亿美元市值,跌的仅剩 2.56 亿美元。随着怪兽充电私有化拉开序幕,共享充电宝的故事即将落幕。

说出来可能唏嘘,共享充电宝原本被看作是一个有机会拯救共享风口的赛道。
当年,共享风口火得一塌糊涂,诞生了两大影响人类绿色出行的公司,摩拜、 OFO 。虽然两家公司的创始人,一个退隐,一个跑路。共享风口又被认为是,“只会烧钱的伪风口”。但在这两家公司估值高歌猛进的影响下,共享风口一度开辟出了无数个“永不眠”的细分赛道。
毫不夸张的说,共享风口火爆时,创业者、资本都疯了,仿佛“万物皆可共享”。
在摩拜、 OFO 引领共享风口走向幻灭的前一年,一级市场出现了风口投资“分歧”。彼时, VC/PE 、产业资本分成两大阵营。一部分觉得,“共享风口是大忽悠,坚决不投。”一部分觉得,“的确有估值虚高问题,风口下有些赛道是伪需求,但还是有充满商业前景的赛道。”
那一年,两大阵营的 VC/PE 、产业资本争论不休。坚信共享风口改变世界的投资人,很快发现了一大“新机遇”,共享充电宝。朋友圈吵完,社交平台吵,就连“共享充电宝吃喝玩乐场景最大潜在客户”万达公子王思聪都卷进来了,他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了多个热门话题。
不过, 王思聪坚决不看好共享充电宝,他觉得很“扯淡”。他甚至在社交平台公开宣布,“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立贴为证。” 王思聪看法归看法,只要有资本愿意看好,赛道就能腾飞。实际上,共享充电宝赛道崛起速度之快,放在今日的创投圈也属罕见。
半个月时间,共享充电宝拔地而起,成了共享风口第二大赛道(第一共享单车)。
本文主角怪兽充电,便是共享充电宝赛道里聚势的巨星。一级市场,容易被资本追捧的项目往往称作明星公司,怪兽充电要用巨星形容。“它的诞生,给了共享风口力挽狂澜的希望。”
“共享充电宝火爆于 2017 年,怪兽充电成立于 2017 年,王思聪的言论发布在 2017 年。”怪兽充电也在 2017 年几乎“独揽”了“坚信共享风口不破灭的资本期待值”。 当然,资本相信共享充电宝能破局,很大程度上是相信怪兽充电,它们有个“天花板级”的创始团队。
美团元老,坐镇。

据说美团元老徐培峰,是跟着王兴摸爬滚打出来的狠人。
后来,徐培峰离开美团,就失去了踪迹。 2017 年,徐培峰忽然“重现江湖”,跟优步中国区业务核心开拓者之一的蔡光渊共同创立怪兽充电 本身就是互联网行业的炸裂大消息。
有人幻想,徐培峰创业会“打造一个美团”。资本喜欢的人创业,又在喜欢的赛道,为梦想窒息的风口,这使得怪兽充电成立之初就获得了,目前创业者做梦也想象不到的超级待遇—— 2017 年,怪兽充电拿到 3 轮融资,近 10 家“顶流” VC/PE 、产业资本,火速跑步进场。
高瓴、小米、顺为资本、广发信德、蓝驰创投,投出互联网半壁江山的机构,悍然在列。
PE 第一人”、高瓴创始人张磊,那会特别热。 正是 2017 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典礼上,首次提出了“做时间的朋友”这一理念。 他还出了一本叫《价值》的书。张磊提倡,“坚持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 。” 高瓴投了,其它机构蜂拥袭来,“做时间的朋友”。
一年后,共享风口两大公司意外塌方,美团接盘摩拜,摩拜创始人拿着“天价”养老钱去商学院进修。 OFO 创始人跑路,欠了一屁股押金,有媒体发现,他跑去美国卖咖啡,接着忽悠。
共享风口幻灭,投错的 VC/PE 、产业资本陷入沉思,一级市场闻“共享”色变。
怪兽充电跟着遭殃了。 2018 年,它们没拿到一笔融资。但这一年,物联网火了,怪兽充电逐步向物联网“看齐”。其在年底的“全球物联网峰会”上透露,“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和自主创新,怪兽物联网平台已具备管理数千万级物联网设备的能力,惠及更多行业伙伴。”
2019 年,踩着新风口的怪兽充电,一年拿到两轮融资,高瓴、小米、顺为资本等老股东继续押注,软银、高盛、云九资本、中银国际投资等新股东入局。 2020 年,怪兽充电再次迎来危机,全球“黑天鹅”肆虐,分析人士认为,“人们减少外出,会冲击共享充电宝市场。”
磕磕绊绊来到 2021 年初,怪兽充电向外界透露了一个重大利好,公司盈利了,同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递交文件,准备美股 IPO 听到好消息,投资怪兽充电的老股东松了口气,令股东无比欣慰的是,有个大号“接盘侠” IPO 前闯了进来,它就是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带着 CMC 资本、凯雷等,豪抛 2 亿美元抢到门票。同年,怪兽充电登陆美股,见证“奇迹”。首日市值 21.29 亿美元,低于预期,但怪兽充电成功上市已让外界感到震撼。
敲钟现场,蔡光渊兴奋的说,“怪兽很渺小,要保持初心,继续努力。我们所在的行业是千亿赛道,行业还存在很多空白网点去探索。我们是能量的搬运工,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怪兽充电 IPO ,“能量的搬运工”蔡光渊、徐培峰赢麻了,身价倍增。
其实, IPO 前的怪兽充电财务数据还不错。招股书显示,公司 2019 年、 2020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1.666 亿元、 7540 万元。 2020 年,外界以为怪兽充电的模式扛不住全球“黑天鹅”,它们却顽强求生,以盈利破除“黑天鹅”阴霾。但在 2021 IPO 后,怪兽充电急转直下。
它们上市的第一份年报,由盈转亏,营收 36 亿元,净亏损 1.25 亿元。第二份年报更夸张了,营收 28 亿元,净亏损 7.11 亿元。 2022 年,怪兽充电的净亏损幅度一下翻了好几倍。
面对公司连续亏损,蔡光渊认为,“还是黑天鹅,给运营带来了挑战。” 盈利模式上,外界质疑怪兽充电主要依赖移动设备充电业务,公司转型迫在眉睫。 2023 年,顶着“顶流”股东压力的怪兽充电终于扭亏为盈。营收 30 亿元,非美国会计准则( Non-Gaap )下,经调整后净利润 1.08 亿元,怪兽充电又盈利了,可比上 2019 年,该公司的盈利表现依旧堪忧。
到了 2024 年,怪兽充电举步维艰。根据它们 2024 年最新财报数据显示, 2024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 8.6 亿元,同比下降 53.7% ,净利润 882.9 万元,同比下降 75% 。可以说, 怪兽充电上市后的境遇是,“一年一个坎”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持续救赎,而股民早就没了耐心。
别的公司 IPO 是开始,怪兽充电是巅峰。这家公司在美股的状态一言难尽。上市才几年时间,市值就快蒸发殆尽了,跌的仅剩 2.56 亿美元,与造车第一忽悠 FF 2.26 亿美元市值有一拼。
别看,看着匪夷所思,怪兽充电每年都在力求改变。比如 2023 年,公司想到了一个消费赛道特别爱用的“加盟模式”,想通过寻找代理商合作的方式,把直营点位打包出售,转卖给区域代理商。 想不到吧,共享充电宝也可以中间商赚差价,难怪网友爱抱怨费用又涨了。
黑猫投诉平台上,以共享充电宝为关键词的投诉搜索词近 3 万条,涉及怪兽充电的投诉搜索词超 2 万条。 其中,多数指责怪兽充电存在“乱收费”现象。 2024 3 月,工信部发布的一份《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 APP SDK )通报( 2024 年第 2 批,总第 37 批)》公告中指出,发现茶百道、怪兽充电等 62 APP SDK 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工信部在通报中提出,怪兽充电涉及在微信平台欺骗误导强迫用户的违规行为。怪兽充电,麻烦缠身。
公司股权结构上,阿里巴巴持股 14.79% 、高瓴持股 12.08% 、小米持股 9.1% 、蔡光渊持股 8.52% 、徐培峰持股 5.97% IPO 前赶来接盘的阿里巴巴为公司最大单一外部机构股东,多轮押注的高瓴、小米紧随其后。但以怪兽充电的美股局面,大家退无可退,退出成了“老大难”。
蔡光渊、徐培峰二人操碎了心,股东更着急。私有化退市,或许是股东们的“救命稻草”。若成功, VC/PE 、产业资本,可以长舒一口气,它们应该庆幸,“能跟时间做朋友”。

大型峰会回顾

投资家网·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年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