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水军”违法活动不断升级,他们利用社交媒体、论坛等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操控舆论,误导公众,破坏着网络环境。
01
水军都在做什么?
有偿发帖。
借助开办的所谓互联网公司,承接“客户”发帖业务,通过雇佣的“网络水军”,利用真人账号和机器人账号,无视所发内容的真实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大规模炒作。如对竞争对手或怀恨之人,发动攻击或“自卫反击战”,以发帖、评论方式传播“负面事实”为主,造成群体效应,并最终影响社会舆论。
非法广告宣传。
通过雇佣的“网络水军”,并依托有关系的“网络大V”、知名博主、论坛版主、网红等,转发非法广告、扩大宣传效应。例如一些网络水军盯上虚假宣传保健品、减肥药等非法广告的巨大利益,在各类社交群组和自媒体平台上,以软文、集赞方式进行广告宣传,或传播耸人听闻,甚至违法犯罪的虚假信息,吸引流量赚广告费,或者趁机向公众销售商品等。
做数据“操控舆论”。
各大社交平台有各自的“热搜榜”“排行榜”等吸引公众关注度的推广模式,如今已逐渐偏离了互联网平台最初的设定,被居心不良的企业或者个人利用,通过买卖的方式对热搜话题等进行交易,以金钱换取热度进而达到对社会舆论的引导。
02
网络水军的危害
入侵公众交流空间。
随着“网络水军”背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对真人用户交流空间的侵入程度也将加大,真人用户正常的交流互动空间被不断压缩,真人用户的唯一主体地位逐渐消解,甚至出现“社交失语”现象。
加剧网络社会主体性异化。
“网络水军”的无差别“攻击”高度迎合网民的信息偏好与需求,基本将信息获取源封闭在狭窄的环境中,加深了网民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大量传播攻击性的、极端的、误导性的信息,煽动情绪,扭曲正常的公共话语,致使社会共识的撕裂。
制造泡沫数据
。
“网络水军”制造的虚假评论以大量真实评论为素材,不易被系统检测到,甚至其中部分评论还得到真人用户的认可。商家利用“网络水军”与竞争对手争夺公众喜好,导致虚假评论数量不断攀升,扰乱电商评价机制,误导消费者行为,扰乱虚拟空间的经济秩序。
03
网络水军如何鉴别?
一是
“网络水军”往往会保持较高的账号活跃度,以制造声势和引起关注。如某一账号频繁带各类热门话题,发布无实际态度和内涵的帖子,而无任何真实生活痕迹,则可能是正在“养号”的水军账号。
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