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键预约理财师
来 源 | 老虎投资家
(
ID:laohutouzijia)
去年基金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收益,令广大个人投资者艳羡不已,今年年前,一批基金重仓股的优异表现成为了众多股民“弃股从基”的重要推手,但是年后画风突变,市场回调,个股大跌,基金净值连续下降,投资者立马被浇了一盆冷水。
从发展机构投资者,鼓励个人投资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的角度来说,市场上出现“基金热”是好事,也是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不过,鼓励个人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进行投资,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见基金就买。这不仅仅是因为基金作为一种投资产品,其本身也是有风险的,而且就购买基金本身来说,也是要讲技巧的,不小心很可能会陷入误区。
基金的净值就两个作用:
确认份额和记录每天的涨跌。
我们每天申购和赎回基金,确认份额的依据就是基金公司公布的基金净值。比如基金A的净值是1,你认购了1000元,那么你得到这只基金的份额就是1000份。同样的,你赎回基金,根据基金的净值已经你所持有的基金份额相乘得出你应该得到多少钱(当然还要扣除赎回费)。
基金每天是上涨还是下跌,都是依靠基金净值来体现和记录的。
不同基金之间的净值是没有可比性。就好比如一个十岁的男孩和一个一岁的男孩,你把他们两个对比身高,是没有可比性的。
不同基金的成立时间不一样,自然净值也不一样。所以你把两只基金对比净值高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很多人喜欢买净值低的基金,他们的想法是净值都已经这么低了,还能跌到哪里去。就像很多新手买股票喜欢买股价便宜,比如一块钱、两块钱的股票。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一块钱的股票有一块钱的价值,两块钱的股票有两块钱的价值。
指数基金才能给基金估值,主动型基金是没办法给基金估值的。指数基金因为它持有哪些股票,每只股票的持仓都是一清二楚的。可以算出指数基金的市盈率、市净率、ROE、股息率等指标。我们就可以依照经验给指数基金估值啦。
而主动型基金,所买的股票完全按照基金经理的策略买卖。我们没办法知道这只基金持有了哪些股票,所以就没办法给它估值。
比如,聪慧的您选出了三只顶呱呱的好基金。目前,基金A净值1元,基金B净值2元,基金C净值0.5元,最后您会选哪个?
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选C。
Come on,咱做个小计算,假设每个基金各投1万元,虽然各只基金所获份额不同,但如果一段时间后这3只基金的净值都上涨了10%,那么持有的这三只基金市值都一样,都变成了11000元。
所以,
买基金并不是净值越低、越便宜越好。
在投资总额确定的情况下,基金净值本身的高低虽然会影响基金份额,但对我们最终取得投资收益并没有影响。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
大部分投资选择基金会以过往业绩作为一个标准,但基金排名上的业绩只是过往的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在中国过去的20多年资本市场中,无论你挑选前10年,前5年,前1年还是后1年,根据数据表明,过往的基金业绩与未来基金的业绩走势接近基本为0。
为什么各自投资者这么看重过往业绩,是因为2002年的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内曼他在自己著作《思考快与慢》里面讲到:
人喜欢用过去推测未来,用形象的结果去推测抽象的结果。
现在同样有3只基金供大家选择,基金A过去一年收益30%,基金B过去一年收益20%,基金C过去一年收益15%,我们应该选择哪只呢?如果单纯从基金业绩来看,大家肯定会选A。但公募基金行业素有“冠军魔咒”的说法,前一年业绩排名前列的基金,次年的业绩可能会大变脸。比如2015年全年市场排名前十名的偏股型基金,2016年的收益排名并不乐观。
那么我们应该选哪个呢?
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下这3只基金的投资方向,基金A是通过2倍杠杆,博得了30%的高收益;基金B是重仓了某个行业,该行业是去年的热点板块,获得20%的收益;基金C则是通过均衡配置各行业龙头股,获得15%的收益。这时相信大部分人会选C了,虽然它的过往业绩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取得这个业绩的投资逻辑在未来是可以持续的。
提到“分红”,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额外的收益和回报,但基金分红和股票分红并不是一回事,并非是额外的收益,是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派发给投资者,基金分红了多少,基金净值就会减多少。投资者的总资产保持不变,并不会因为分红而增加。
例如,你持有一只基金,有1000个份额,每一份净值是1块钱,那么现在你基金账户价值1000元。
现在,基金公司发通知,即将准备分红,按照每份额0.2元发放给基民。
分红之后,基金净值由原来的1元变成0.8元,还是1000个份额,现在基金账户变成0.8元×1000份=800元,分红是0.2×1000=200元。
因此,分红不过是将你里面的1000元,拆分成800元和200元而已。所以,分红并没有给你增加收益,分红也不是越多越好。
但分红对投资者来说也并不是毫无意义,目前基金分红有两种方式:
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
现金分红可以让投资者提前保住部分收益,落袋为安。红利再投资所分的现金红利转为基金份额继续投资本基金,再投资部分免申购手续费,适合看好后市的投资者。
分红并不是额外收益,根据分红次数的多少来评判基金的优劣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可否认,长期投资真的太香了,但是一个现实问题是,知道长期投资重要性的人很多,知易行难,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这种现象的背后,与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羊群效应等行为偏差有关。
比如投资者常常希望市场无止境的上涨,自己持有的基金1天、1周就能实现非常高的收益,但市场起起伏伏才是常态,市场下跌,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短期的亏损,这时比较考验投资者耐力,管住短期交易的手,认同长期投资的理念。
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等待好基金创造价值也需要足够的时间。
下面这张走势图可以给出答案,过往15年,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灵活配置型基金指数分别上涨1293.57%、1019.21%、844.7%,都超过了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表现。
来源:wind,2005.12.17-2020.12.17
长期投资,往往容易遇到一个挑战:“持基不诊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持有基金时,长期持有而非僵化持有、按兵不动,它是有条件的,当长期持有一只基金时,不妨问问自己下面三个问题。
我买的基金适合长期投资吗?
业绩是验证基金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虽然过往业绩不代表将来业绩表现,但过往长期业绩表现优秀,至少能说明这只基金长期能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未来获取稳定、可持续业绩的概率相对大一些。
再看看基金的投资策略和理念,比如如果持有的基金遵循的是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这类策略深挖低估值、低风险、高成长性的股票,可以为投资组合带来足够的安全边际和有效的预期回报。
因此,长期持有是以“信得过”的基金为前提,如果持有的基金投资策略不靠谱,可以考虑转换。
基金发生异常情况了吗?
这里说的异常情况主要指某只基金受政策影响较大、发生重大违规事件、基金经理频繁变更等。
对主动型基金来说,基金经理是灵魂人物,其投资理念、投资能力、投资风格对基金运作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持有的基金经理经常更换、投资风格频繁变动,这时需考虑基金是否继续持有了。
有紧急使用资金的需求吗?
投资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基金“拿着不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变化,如果持有的基金已经达到预期收益目标,且短期急需使用资金,可以考虑适时的退出。
总体而言,权益类基金适合中长线布局,对于长期业绩较差的基金,很多投资者会抱着“只是浮亏,总有一天会涨”的想法继续持有。但这只基金业绩较差可能是由于管理能力不足、重仓行业单一、投资策略不佳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短期很难有质的提升。
很可能等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它未来的业绩表现也是弱于其他基金的。
所以理性的做法是及时赎回长期业绩差的基金止损,转投有持续增长逻辑的绩优基金。而对于绩优基金也要定期检查其业绩表现,在达到预期收益率后,及时减仓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