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评互联网
★☆用互联网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环评信息化、资源共享、和技术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学霸  ·  自然科学基金: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年轻人 ·  2 天前  
BioArt  ·  Nat Nanotech | ... ·  3 天前  
生信宝典  ·  iMeta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评互联网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指导手册

环评互联网  · 公众号  ·  · 2024-10-17 16:09

正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

为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诊断与处理运维期间常见问题,提高运维质量,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行,特制定本指导手册。本指导手册适用于运行维护单位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常见问题的诊断与处理。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常见问题的诊断与处理除应符合本指导手册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地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

提升泵站常见问题与处理


1

提升泵站常见问题

(1)提升泵进出口堵塞;

(2)提升泵反转;

(3)提升泵密封圈老化或者连接软管脱落漏水;

(4)电压过高或过低导致水泵无法正常工作;

(5)电器元件故障导致水泵无法正常工作;

(6)提升泵安装不规范存在陷入污泥或露出水面等问题;

(7)提升泵电缆线保护圈破损漏电。


2

问题处理

(1)每年应至少一次吊起提升泵,检查潜水电机引入电缆,如发现电缆线破损应及时维修或更换。在吊起提升泵前必须对其进行断电停运处理,随后通过手链或拉绳将提升泵提出池外,移动时应注意保护电缆线和连接管道。检修完成后,再放至池中正确位置。

(2)长期不用的提升泵应吊出集水池存放。

(3)定期巡检,通过水泵运行声音判断运行正常与否,如不正常,则应先断电停运,再检查故障原因。

(4)若发现提升泵陷入污泥或露出水面则必须重新安装。

(5)提升泵进出口如有堵塞,应及时清理,保持畅通。

(6)提升泵停止运行后应在5 分钟后开启,避免电机烧坏。

(7)每次在检修提升泵时,应先对其进行断电停运处理,随后通过手链或拉绳将提升泵提出池外,移动时应注意保护电缆线和连接管道。检修完成后,再放至池中正确位置。

(8)安装完成后应通电检查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如反转需要重新接电。


预处理单元常见问题及处理


1

预处理单元常见问题

格栅井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破损、渗漏;

(2)井中无格栅、格栅间距偏大、粗细格栅装反;

(3)井内杂物、浮渣多,井底有积淤问题。

调节池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池体破损、渗漏;

(2)池内污水溢流;

(3)提升泵故障;

(4)池底污泥淤积;

(5)池内浮渣问题;

(6)液位计故障等问题。

2

问题处理

格栅井

(1)发现格栅井破损、渗漏,格栅漏装、装错等问题,应及时上报业主,由业主联系施工方尽早修复到位。格栅井体损坏严重、影响使用时,应重建;发现格栅破损、腐蚀严重影响正常功能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格栅;

(2)运维期间检查格栅井中栅渣量和格栅前后水位差,栅渣过多或水位差较大时,应及时采用栅渣清理工具(如清渣网、储渣桶等)清理;栅渣应及时处理或处置,宜纳入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统一处置。

(3)定期查看格栅井底部积泥情况并及时清理底部淤泥。

调节池

(1)定期查看池内水泵、液位计等是否正常运行,发现故障应及时维修更换;

(2)对于调节池存在池体破损、渗漏,池内污水溢流问题,应及时上报业主,让业主联系施工方尽早修复到位。对调节池体损坏严重、影响使用时,应重建;

(3)定期查看调节池水面漂浮物情况,及时使用专业打捞工具清理漂浮物、沉砂;清理出的漂浮物和沉砂应妥善处置,宜纳入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统一处置;

(4)定期查看调节池底积泥情况,及时使用专业清淤工具进行清淤,必要时可使用吸污车等工具。底泥宜纳入污泥处理体系统一处理;

(5)对存在故障的提升泵、液位计等设备与仪表应及时进行修复,无法修复时,应及时更换备用设备与仪表;无备用设备与仪表时,应及时报备、采购。


生物处理单元常见问题及处理



生物处理单元常见问题


(1)生物处理单元防护盖损坏、池体渗漏、防腐层脱落;

(2)部分管网重点部位未采取保温措施;

(3)池内微孔曝气头损坏;

(4)各处理单元存在 污泥膨胀 、污泥上浮现象,污泥未合理安排清掏;

(5)进水存在大量油污或特殊废水进入;

(6)MBR池曝气不足、膜丝断裂、出水浑浊;

(7)污泥沉降比过大或者污泥浓度过高,影响生化系统;

(8)检查孔及其它附属井口盖板的密封性和牢固度存在问题;

(9)开启检查孔和池盖未设立安全警示标识;

(10) 风机消声器 消声材料及导叶的调节装置出现腐蚀、老化、脱落;

(11)风机的润滑系统、自控系统、供电系统、空气过滤系统、保护系统、管路闸门、减震隔音系统等出现损坏故障;

(12)填料结块、脱落及破碎等问题;

(13)回流泵和污泥排放泵损坏、渗油漏油等问题。

厌氧处理设施问题处理


(1)定期检查生物处理单元池所属检查孔、人孔及其它附属井口是否加盖,检查盖板的密闭性和牢固度,防止人畜跌入。发现盖板上有垃圾、污物、杂物等应及时清理,破损的应及时维修、更换。

(2) 厌氧消化池 污泥应每年清掏或排泥一次:清掏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应注意保留池容30%左右的料液,不宜在冬季进行清掏或排泥。

(3)定期观察进水水质、水量是否异常。如有水质发黑、出现泡沫、出现异味等异常现象,应及时上报职能部门,定期取样检测进、出水的水质指标。

兼氧处理设施问题处理


(1)定期查看检查口井盖、防坠网,缺失和破损的应及时维修、更换;池体轻微渗漏、破损应及时维修。

(2)定期查看生物填料情况、运行4年以上或固定式生物填料脱落的填料应及时清理,塌陷的填料应及时更换。

(3)兼氧池水力停留时间宜为7~14小时。

(4)开展清掏、维修作业时应严格按照《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中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作业,严禁在池边或井边使用明火。

好氧处理设施问题处理


(1)定期或不定期巡检进水水量、水质,针对进水量过大或过小,污水的颜色、气味、浊度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2)定期检测好氧池溶解氧,确保曝气时间足够,溶解氧宜保持在2-4mg/L,冬季温度过低时,应适当增加曝气。

(3)观察好氧池的填料有无脱落、是否堵塞,发现填料脱落、断裂应及时更换补充;发现堵塞,可增加曝气量或加大回流水量,以冲刷生物膜,减少生物膜的厚度。

(4)定期对好氧池常规指标进行检测,主要检测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DO)、污泥沉降比(SV30)、污泥浓度(MLSS)、 污泥体积指数 (SVI)、污泥泥龄等。

(5)定期检查搅拌、消化液回流泵、污泥回流外排泵等设备运行状况,如发现异常、故障,应及时保养、维修。

(6)每三个月一次检查风机的润滑系统、自控系统、供电系统、空气过滤系统、保护系统、管路闸门、减震隔音系统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不正常及时修理或者更换。

(7)每月至少一次检测好氧池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浓度,当二沉池出现浮泥现象时,应及时排泥。

(8)风机消声器消声材料及导叶的调节装置出现腐蚀、老化、脱落现象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9)应每月一次检查采用生物膜法的好氧池填料有无结块、脱落、破碎等情况,如有则及时进行清理和补加。

(10)回流泵和污泥排放泵使用半年后,应检查密封和润滑状况,有无渗油漏油,必要时更换机械密封件。

MBR膜处理设施问题处理


(1)定期检查膜间压差,及时进行模组水洗或药物清洗。当跨膜压差升高很快时,应尽早进行药物清洗,膜组件清洗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2)对MBR膜出现断丝、膜破损、老化等问题,应及时打结维修或更换,确保出水水质稳定。

(3)及时调整MBR膜系统曝气,进出水、污泥外排等设备故障和问题应及时维修,必要时对损毁设备进行更换。

(4)定期排出剩余污泥,维持污泥浓度在7000~18000mg/L。

(5)考虑到MBR膜设备复杂性,其他未尽事宜按照具体MBR技术手册严格执行。


生态处理单元常见问题及处理


1

生态处理单元常见问题

(1)填料堵塞、出水滞留,水质发黑发臭;

(2)水生植物及周边绿化植物群落密度下降,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枯死、冻死;

(3)人工湿地池体渗漏问题;

(4)种植不符合设计的其他植物等,影响日常运维工作;

2

问题处理

(1)适时进行水位调节,保证人工湿地或生态滤池等生态处理单元不出现进水端雍水和出水端淹没现象。及时对造成人工湿地或生态滤池系统堵塞的杂物进行清除,适时更换人工湿地或生态滤池前端区域的基质或填料。

(2)定期对人工湿地或生态滤池等生态处理单元内杂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其他植物以及植物残体进行清理,对于杂草与病虫害进行生态方法处理,禁止使用农药。根据季节与气候变化与植物生长发育情况对人工湿地的植物进行补种或刈割。

(3)定期观察进、出水水量,判断人工湿地是否存在渗漏与地下水渗入问题。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修复。

(4)冬季时可采用在人工湿地或生态滤池地表覆盖秸秆、芦苇等方式进行防寒处理。

(5)人工湿地设施其他未尽要求应按照《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执行。



出水水质常见问题及处理


1

出水水质常见问题

出水水质浑浊、有异味和颜色,水质超标。


2

问题处理

(1)观察整体设备,出水井、管网连接井是否存在开裂渗水漏水现象;如出水口存在破损、渗漏,盖板破损、缺失等情况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2)检查设备进水是否存在其他废水进入,及时排查并切断废水源头,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防止二次污染。

(3)出水水质超标应及时整改。对超标的水质参数,采取针对性调试措施,对各单元设备曝气、回流、溶解氧、污泥含量等做出整改。

(4)运维单位应及时将自检数据、结果评价、整改反馈等水质自检记录录入企业信息平台并归档。

(5)按《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对处理终端进出水进行取样和水质检测,对检测结果及时记录、分析并上报。



排放井常见问题与处理


1

常见问题

(1)排放井防护井盖破损;

(2)井中存有漂浮的垃圾;

(3)水量异常,流量计损坏。


2

问题处理

(1)应及时维修或更换已损坏或存在安全问题的排放井防护井盖。

(2)每月一次清理排放井井底及井壁,保持井壁光洁、井底不得有淤泥沉积。

(3)应定期检查排放井中流量计是否正常运转,如发现异常则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由上级主管部门派技术人员修复。


设备常见问题及处理


1

设备常见问题

(1)站点地势低,设备被地表径流水浸泡;

(2)水泵、风机故障;

(3)流量计、液位浮球损坏;

(4)电气元器件故障。


2

问题处理

(1)由于设备位置地势低造成设备损坏问题应尽早通知施工方整改。

(2)所有的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查,并按要求做好检查记录。水泵类设备应定期巡查,检查电缆有无破损,接线盒电缆线的入口密封是否完好,对叶轮、闸阀、水泵进水口的堵塞物应及时清除,排除故障或更换水泵,恢复运行。风机类设备应定期维护,对于停止运行的风机应及时排除故障,及时加注机油,更换防尘膜,更换皮带或更换整个风机,恢复正常运行。电气元件设备应及时让专业电工检查,判断故障原因,恢复正常运行。高、低压电气设备在定期维修后的试验项目和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的规定,严禁违规操作。



智慧运维平台常见问题及处理


1

常见问题

(1)未按规范安装或改装处理水量计量和运行状况监控系统;

(2)由于设备运转、静电等因素将尘土吸入监管设备内部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3)监控设备、网络配件老化、损坏等问题;

(4)服务器软件、硬件故障问题;

(5)服务器中病毒影响正常运行;

(6)未按运维平台软件操作规程及要求使用软件导致系统故障或损坏。


2

问题处理

(1)定期对监管中心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上显露的灰尘进行清理。防止由于设备运转、静电等因素将尘土吸入监管设备内部,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计日处理能力30 吨以上、受益农户100 户以上或位于要求较高的水环境功能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根据有关环境监管要求,规范安装或改装处理水量计量和运行状况监控系统,定期监测处理水量和出水水质。

(3)定期检查监管中心各硬件、软件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设备硬件、软件故障,或设备运行状态异常的,及时通知设备供应商或有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并排除故障。

(4)定期对易老化、易损的网络配件、监控设备进行检查,发现有老化或者损坏现象的部件(如网络模块、网络线、监控设备等),应及时更换。

(5)每周定期对服务器进行病毒检测,并进行杀毒软件升级工作。

(6)应严格按照运维平台软件操作使用说明书操作运维平台软件。



其它技术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