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唧唧堂
唧唧堂学术管理分享平台,更好的学术阅读与写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1743天,299万... ·  昨天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3 天前  
架构师之路  ·  想要提升deepseek回复质量,会这一招就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唧唧堂

PSPB: "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你不凉谁凉

唧唧堂  · 公众号  ·  · 2020-11-19 23:46

正文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Will of Aneta
审校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绵绵
编辑 | 悠悠


本文是针对论文《亲爱的,离我近点儿:空间上的邻近会增强人际间的喜爱(Darling, Get Closer to Me: Spatial Proximity Amplifies Interpersonal Liking)》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18年7月发表于《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公报(PSPB)》杂志上。该研究作者包括Ji-eun Shin,Eunkook M. Suh,Norman P. Li,Kangyong Eo,Sang Chul Chong和Ming-Hong Tsai。


研究背景和目的


身体上的接近是否会增加心理上的亲密?当积极刺激仅仅是更接近感知者时,它是否会变得更具诱惑力或吸引力?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了:邻近增加喜爱(亲近效应propinquity effect)的想法,然而支持此说法的研究多数是关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对许多潜在的混淆因素(如熟悉度、遭遇频率)仍未进行控制,也很少有研究能够提供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来证明距离本身会影响对物体的情感反应。 基于此,本研究有两个目的:第一,通过一系列对照实验,发现支持亲近效应的因果关系证据;第二,弥补当前动机性感知(motivated perception)研究的空白,即通过证明合意的刺激物不仅看起来更接近而且更受喜爱。 本文针对经典亲近效应研究中提出的因果路径:从距离到喜爱。


实验设计及结果


实验一: 参与者是否将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联系起来-采用社会关系图任务


共有128名大学生参加(女生75,平均年龄20.71),首先要参与者列出自己的三个朋友,在空白页上画出三个“朋友圆”(直径5cm)围绕着在中心的“自我圆”(直径6cm),接着写出自己与朋友的亲密程度(1=一点也不;9=非常亲密),最后测量“自我圆”与“朋友圆”圆心之间的距离。首先检查与朋友更亲密的参与者(平均亲密程度得分)是否会将“朋友圆”画得离“自我圆”更近(平均圆心间距离),发现二者显著负相关,即与朋友感觉更亲密的参与者会拉近“朋友圆”与“自我圆”,同时,控制人均亲密度(person-mean intimacy)的固定效应,结论同样如此。此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将空间邻近与心理亲密联系起来。


实验二、三、四的假设均为: 参与者(主要指男性)在近距离时更喜欢女性目标


实验二: 距离是否对不认识的人的喜爱有因果效应-不同距离的阅读互动


但实验一仅限于二者已有的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分析无法进行因果推断,所以在实验二中,测试距离是否对不认识的人的喜爱有因果效应,具体来讲,将男性和女性参与者之间的距离设置为近(80cm)、远(150cm)两种,同时将男性参与者分为两组:恋爱中和单身,对彼此阅读一个戏剧摘录,在这种互动之后,男性参与者评估了他们对女性参与者的喜爱程度以及互动的愉快程度。结果显示,近距离增强了喜爱程度,即当更邻近时男性对同一女性的喜爱程度更高,但这种效应仅存在于单身男性中,这表明感知者的动机也发挥了作用。


实验三: 用不同的方法重复和扩展以上发现-立体视觉装置操纵距离


实验三尝试以几种其他的方式重复和扩展之前的发现,首先,使用立体视觉装置更严格地操纵距离,两个女性面部图像(其吸引力已被控制)分别呈现给男性参与者的每只眼睛,产生深度感知:一个面部看起来比另一个稍微靠近,男性参与者被要求从二者中选择他们喜欢的人,还测试了这种效果是否会根据个人的社会需求而变化,以及这种效果是否会受到参与者对他们当前关系的满意度的影响。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结果是一致的:近距离增加了喜好,并且这种效应在对当前关系不太满意的个体中更加突出。


实验四: 不同的方法重复和扩展以上发现-视频剪辑操纵距离,且寻找中介变量-感知可达性


在实验四中,除了用不同的距离操纵(视频剪辑)重复以上发现外,还寻找这种效果的一个可能的潜在原因:当刺激物邻近时,它似乎在心理上更容易接近(accessible)。向男性参与者展示两个不同距离拍摄的相同女性的视频剪辑,观看后,请男性参与者回答三个问题:认为对方接受约会请求的可能性(感知可达性perceived accessibility的代理变量)、对方有多可爱,以及她们对未来互动的意愿,同样根据男性参与者的社会需求水平来探讨这种邻近效应是否会有所不同。实验发现,个体表现出对邻近的社会目标更多的喜爱,特别是当其关系需求不被满足时(即孤独感水平loneliness level),那么为什么邻近会增加对一个人的喜爱?实验四还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一个邻近的人似乎在社交上更平易近人(approachable)。


研究结论


以上实验发现:邻近会增加对社会刺激物的喜爱,以及感知者的社会需求水平很重要,具体来讲,单身的(实验二)、对当前的关系不太满意的(实验三)或者更孤独(实验四)的参与者中这种效应更强,即社会需求的增加可能影响个体对邻近社会对象的“感受”。


距离是社会行为的重要参数,如恋人们坐得很紧密,而上班族则试图增加他们与陌生人之间的空间。几十年前,社会心理学家就提出了距离也会塑造我们对他人的感受,本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这一经典理念。由于现代的科技技术(如手机、飞机),一些人可能认为距离不再是社交互动的重要障碍,这也许是真实的,但本研究的结论表明: 在心理上,身体距离仍然很关键,亲近似乎让别人着迷。


意义和未来研究


研究发现空间距离可能直接影响感知者对目标物体本身的喜爱程度,未来的研究方向:第一,探究当前发现的普遍性,理论上,可能扩展到非社会对象(nonsocial objects), 如积极的(汉堡包、包装好的礼物)和中性的(保龄球)等;第二,探究这种现象的边界条件,如当刺激物对感知者而言似乎更可取时可能会出现这一效应;第三,衡量一些较低层次的感知机制,如视觉注意、生动性或者处理流畅性。


参考文献:

Ji-eun Shin, Eunkook M. Suh, Norman P. Li, Kangyong Eo, Sang Chul Chong, Ming-Hong Tsai. (2018, July 19). Darling, Get Closer to Me: Spatial Proximity Amplifies Interpersonal Lik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0.1177/0146167218784903.




解析作者:Will of Aneta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