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易贸生物精选
易贸医疗,专注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以专业第三方的角度致力于增进国际与国内同行的了解,促进科研与企业的沟通,提升政府和产业的交流,为多方机构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刑事实务  ·  实务中给DeepSeek设置的指令集合(共1 ... ·  昨天  
西安头条  ·  突发重大刑案!警方通告 ·  2 天前  
西安头条  ·  突发重大刑案!警方通告 ·  2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周喜安被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易贸生物精选

BIOCHINA2024上,多家药企焦虑同一件事

易贸生物精选  · 公众号  ·  · 2024-04-08 18:08

正文



“产业要做大做强,创新药就必须要有市场。” 在BIOCHINA2024现场, 华领医药CEO陈力 一语道破中国创新药企业所焦虑的问题。



而在另一个分会场,药明巨诺CEO李怡平同样提到, 创新需要有人买单,无人买单的创新是不可持续的。


众所周知,在生物医药创新赛道,美国一直以来担任领跑角色,欧洲和日本也处于全球前列,而这背后的原因便是市场的强有力支持。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全世界所有国家平均医疗支出占GDP的9.7%。其中, 中国人均医疗支出671美元,约占GDP的5%,美国人均医疗支出超过1.1万美元,约占GDP的18%。


透过数据,易企说发现中国人均医疗支出占GDP的水平,不仅大幅落后于美国,甚至还没达到全球所有国家的平均水平。


1

“我们的创新药到底贵不贵?”


同一款创新药,中美市场差距有多大?我们首先要看的是它们定价的差距有多大?


据易企说此前报道,2023年下半年,在美国上市的两款中国创新药——呋喹替尼(和黄医药)和特瑞普利单抗(君实生物),定价分别为2.52万美元(5mg*21粒)、8892.03美元(240mg/瓶), 两款产品单位定价分别较国内定价溢出约2400%和3300%。



再谈到CAR-T疗法,虽然Carvykti目前尚未在国内上市,但其在美国的定价为46.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300万元),约为国内同类产品 定价的3倍 ,同市场其他CAR-T产品定价均在37万~47万美元范围。


尽管如此,国产CAR-T疗法定价依旧被诟病难以被大部分患者及家庭承受,面临医保准入难等一系列市场困境。


在由 驯鹿生物CEO张金华 策划并主持的BIOCHINA2024细胞治疗聚焦论坛上,几位国内CAR-T“玩家”的高层共同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即“ 我们的CAR-T疗法究竟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药明巨诺CEO李怡平 率先发言:“我们的倍诺达是国内上市的第二款CAR-T疗法,价格所受到复星凯特的首款CAR-T定价影响,最终定在了129万元/针,也是目前国内定价最高的一款。 评判产品的定价高低主要综合两个角度考虑。其一,在成本 ,药明巨诺是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的研发成本、制造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等都对外公开透明。 其二,在产品价值, 在中国创新药领域,尤其是CAR-T这个赛道,事实上,产品的定价并没有反映出它真实的价格。


复星凯特CBO齐渊元 告诉现场观众:“奕凯达是国内上市的第一款CAR-T疗法,我们的定价会是行业的价格锚点。最初,我们的定价有多个方案,最高150万+,最低80万+,而我最终给的定价是120万元/针。这一价格由多种因素构成,包括公司内部对成本及毛利率的测算,未来成本下降空间的考量,以及对药物经济学的参考;对外,也和很多专家进行了多轮讨论。此外, 因为细胞疗法制备的特殊性,定价还需要考虑到能够维持工厂的正常运营 ,如果价格太高,患者断断续续,生产很难继续。”


合源生物CEO吕璐璐 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她表示:“产品贵不贵,主要看还是看支付端水平。这个价格如果是普通患者又是纯自费,那么不用提100万,即使是10万、20万,都是贵的。”


此外,吕璐璐进一步谈到如何应对国内普遍认为CAR-T是天价的问题,她认为 支付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她提到:“为什么海外对CAR-T价格高昂的呼声并不高,因为有商保支付。”


2

多层次支付体系协同发展


确实,定价差异的背后透露的是中美对创新药支付水平的差距。


君实生物CEO邹建军 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中国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支付体系,如果没有医保病人就需要自费;美国有更综合且多元的支付体系,包括商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很明显,要解决创新药有市场的问题,就需要提高创新药支付水平。进一步讲,就是要发挥多方力量,改善支付体系,也就是近期政策频繁提及的“多元支付”。


“多元支付或者说多层次支付,这是一个比较特色的支付体系,尤其针对昂贵的细胞与基因产品。因为没有任何一方能够支付起这样的价格,而是需要国家医保、商保、患者自付共同承担。”在BIOCHINA2024现场CBO峰会的圆桌讨论中, 纽福斯商务副总裁李正斌 如是解释。



维昇药业CCO陈军 表示,“国家医保的逻辑很清楚,就是保基本,能够保障多数疾病,报销相对便宜的治疗方式,但是对于比较贵的药物就报销不了了。像细胞基因治疗,根本没有可能进医保。大家都知道50不谈,30不进,30万对于国家医保而言已经是天花板了。因此,商保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而对于CAR-T疗法为何不能进医保,李正斌解释道:“ 目前,国家医保评估的指标是年治疗费用 ,这用来评估小分子、抗体药物是可以的。但是像细胞基因疗法,它可能一次治疗管5年、10年,甚至更久。目前, 我们企业方也在呼吁政府转变思维。 此外,企业也自主选择不进医保,因为以20~30万的价格进去,在公司经营上也是不合适的。”


“十多年前,行业对商保报以厚望,认为商保会很快起来作为新药支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事实也确实如此,涌现了惠民保等多种产品。 但是从数据上来看,商保支付的比例仍是差强人意。 ”陈军进一步说道。


峰会上, 镁信健康首席创新官冯昊 的报告内容显示, 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总额为4.4万亿元,其中 医保支出占比47.8%,个人支出占比45.6% ,而商保支出占比仅有6.6%。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结构发展不均衡。



冯昊进一步表示,从保障来看,国内基本医保已实现普及。但是多层次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带病人群保障仍存在巨大缺口,更需要商业健康险发挥多元支付作用。


而对于商保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陈军提到三个方面:1)创新药获批后未进医保前的商业化阶段;2)类似细胞基因疗法等无法进医保的高价值创新药的商业化;3)补充医保报销后患者自付仍旧较高的场景。


由镁信健康、波士顿咨询、中再寿险共同编撰的《中国商业健康险创新药支付白皮书》认为,商业健康险经过多年发展,对创新药的纳入、赔付均取得质的飞跃,但其对创新药的支付贡献仍然比较有限,亟需在产品创新、筹资支持、目录纳入、服务衔接、支付方式上取得突破,实现医药行业和保险行业的共融、共通、共建、共享。


除了商业保险,在创新支付端,企业也付出很大努力。例如,复星凯特推出的奕凯达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使得患者支付的困境得到缓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陈军评论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