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山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左)。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右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
图中示意图中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绘图说明】
根据题目所给的图文材料可知,AC一线经过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在绘制剖面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海拔高度差异:河流所在地的海拔高度比河岸低。
②地势差异:
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阶地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茶马古道所在地应为平坦的地形。
③在绘制时尤其要注意横向比例,如河流宽度要与示意图比例适宜。
通过以上特征,最终绘图如下:
2.(2022·江苏)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
根据右图中冰川、河流的分布,简述该局部区域的地势特征;结合地势特征,用曲线绘出虚线框内M河流域与N河流域的分水岭。
【解析】
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据此可以判定地势的走向。从该地区河流分布来看,其东部河流向东流,西部河流向西侧流动,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东西两侧低”;从中部山峰高度来看,其北部山峰大致位于1200~1300米左右,其南部山峰大约为1400~1500米左右,中部地区的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
【绘图说明】
根据以上判断,M流域与N流域的源头位于图中山峰处,即中间地带应为山地分水岭,因此将中间地带连接成线,即为M河流域和N河流域的分水岭。
【答案】
地势特征: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中间高,东、西低。
(山东省2020年高考真题)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
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绘图】(1)根据风向(能读出图例中的风是东南风四级),判断区城内水平气流大致呈逆时针方向(与北半球气旋逆时针吻合),如下图:
再依据锋面概念,锋面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结合图中风向、气温高低,推测出冷锋和暖锋的位置。如图所示(蓝色为冷锋,要用三角表示,三角朝向移动方向;红色为暖锋,要用半圆表示,半圆朝向锋面移动方向,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2022年山东卷)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箭头画出M点风向
,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
。
【绘图】
根据风的受力情况可知,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等压线垂直,即图中的F1;
该地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侧偏转,而风向应与地转偏向力垂直,应与摩擦力方向相反;
图中F3应为摩擦力,F2应为地转偏向力,故风向应与F3方向相反,与F2保持垂直。
高大的山脉可以有效的阻挡冷空气的运动,使得其风力明显减弱,同时受山脉阻挡的影响,冷空气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2022年北京卷)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泃河流域地跨京津冀三地。某校中学生到该流域进行野外研学。下图为泃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桑园水文站记录了海子水库多年入库径流量,如表所示。
(1)绘制统计图,并说出海子水库入库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入库径流量年际波动大,个别年份无径流入库;降水、生态用水、生产生活用水等。
【绘图思路】
变化特点:
受气候影响,各年份入库径流差异较大,年际波动大,2010、2015年无径流入库;
主要影响因素:
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稳定;
人口、城市众多,生态压力大,生态用水、生产生活用水引用径流较多,对入库径流影响较大。
(2021年湖南卷)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
(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
(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