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中美贸易谈判重新在北京达成和解协议。
在过去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中美之间经历了谈崩、和解、撕毁协议,再重新和解,全世界吃瓜群众围观了这一“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谈判过程。
这一堪称”史上最奇葩贸易“谈判的背后,反映了套路深深深似海……
问题是,到底谁套路谁?
在本公众号《
中美贸易战停战,到底谁是最大输家?
》已经指出过,对于贸易战这档子事,美国国内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两大派别。其中主战派主要是WASP精英,以白宫经济顾问纳瓦罗为代表;主和派则主要是犹太人,以美国财政部长
姆努钦为代表。
斯蒂文·姆努钦
彼特·纳瓦罗
华尔街的金融资本与中国一样,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自由化的主要受益者。因此代表金融资本利益的犹太财团,基本都是主张与中国友好,反对进行贸易战。
他们的诉求主要是中国要进一步金融开放,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赚钱。
犹太金融资本原本对于中美贸易战这事虽然反对,但反对得也不是太积极,中国的金融监管使得他们很难从中国分到多少蛋糕,与其这样,还不如中美打一打,说不定能逼得中国让步。
在今年一季度,主战的WASP右翼势力占了上风,势头咄咄逼人。
犹太金融资本态度的转变,发生在四月中旬,具体地说,那一天是2018年4月13日。
这一天,我国领导人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中国将海南升级为自由贸易港,说白了就是架起一座与国际金融资本友好互利的桥梁,以便他们能从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分享利益。
按照海南全岛3.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来算,将远超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迪拜,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
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也是当年美国崛起过程中,为了化解来自英国的敌意,所用过的套路。
当年的那个吸引英国资本的自由贸易港,就是如今的纽约。
全世界都赶着与中国做生意,美国却自断财路,这是逐利的金融资本绝对不能忍受的。因此在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这事上,犹太金融集团与WASP右翼势力发生分裂,
纳瓦罗与姆努钦那场“大失国体”的内讧就是明证(内讧具体过程,详见
《
中美贸易战停战,到底谁是最大输家?
》
)
。
在《
反复无常的“金特会”背后,到底透露出什么玄机?
》这篇文章中也指出过,白宫对外态度反复摇摆不定,实际上是两派出现激烈交锋的外在体现。
主战派纳瓦罗的学术观点,可以归纳为“
经济民族主义
”。
虽然自由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益,但是对某些国家一定是更有益,尤其是对综合效率最高的国家,则是最有益。
经济民族主义的出发点,是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
相对获益
,而不是全球的
绝对获益
,它深切关注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相对地位,特别是由国家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
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是由相对获益而不是绝对获益决定的,因此经济民族主义者都是“
达则自由贸易,穷则保护主义
”的两面派。
在历史上,经济民族主义甚至常常成为导致全球贸易秩序崩溃的罪魁祸首。比如说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原本危害可能并不会这么严重。但是各国采用“以邻为壑”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使得危机螺旋发酵,最终导致局面不可收拾。
纳瓦罗的观点,被几乎所有美国主流经济学家所反对。
从亚当·斯密开始,主流经济学家所做的学术,解释的是资本如何运作,经济如何繁荣的问题。资本的立场,实质上就是经济学家的立场,他们只关心如何促进贸易总量增加,总量增加就意味着资本的利润增加。但是国家的相对经济地位,几乎就没有出现在他们的视野范围内。
这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是:
英国靠贸易保护和政府干预把本国工业搞起来变成城里人以后,忽悠别国乡下人不要搞贸易保护和政府干预,这样再按照“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别国的农业经济体当然就竞争不过英国的工业化经济体了,英国就可以一直当霸主了嘛!
历史上唯一始终践行自由主义经济的欧洲人是荷兰人(其实同样倡导自由贸易的还有犹太人,不过一提全tm是血与泪……)。他们之所以可以这么做,是因为在别的国家还傻乎乎土里刨食的时候,荷兰早在公元十二世纪已经在搞工商业并成为欧洲贸易中心了。荷兰人早跑了好几百年积累起竞争优势,而且它国土狭小军事底子偏弱,当然大家都公平竞争对荷兰来说是最有利的,荷兰也正是凭此一度成为世界霸主。
荷兰人在获得市场支配地位后也迅速变脸,用各种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特别是产业结构跟他们类似的英国佬。英国佬则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的时候大耍流氓,公然依靠践踏自由贸易规则的手段积累实力,最终依靠军事手段打残了荷兰人,才将世界霸主的桂冠抢到手。
当年荷兰提倡贸易自由的时候,英国始终反对贸易自由,用各种行政军事强制手段保护本国工商业,打击荷兰竞争对手。在英国终于打败了荷兰发展成世界头号贸易强国之后,要把持全球贸易体系,才将基本国策变为大力禁止贸易保护,提倡贸易自由化。也正是这一时候,古典主义经济学大师们,纷纷粉墨登场。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就没有所谓的“纯经济学”,经济学特别是其中的“显学”,都是为了政治目的服务。如果后人单纯学习经济学,而不结合该经济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不了解其来龙去脉,很容易就落入别人布好的套路里,而误入歧途。
是不是突然有一点明白,为啥发达国家就那么几个,后发国家沿着发达国家“指明的道路”,无论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了。因为他们都存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心,所以故意把后来者往沟里带。
令人不禁生出感慨:“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英美走上世界霸主之路,都是奉行“对内经济民族主义,对外自由主义”的过程,因为只有
被人
忽悠得傻乎乎地放弃抵抗,才可以随意支配嘛!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自然也是套路深。
中华帝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套路,那就是著名的“外儒内法”……
这个套路效果虽然显著,但是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副作用。
自古人民爱喝“心灵鸡汤”,而心灵鸡汤喝多了会变成脑残。本来是希望把别人变成脑残,以便顺利统治。但是时间一长,自己人也难免变脑残。
华夏文明从顶峰衰落的过程,就是通过儒家学说自我洗脑,把自己人洗成脑残的过程。
我说儒家学说是把人洗成脑残,可能很多人不服气,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儒家学说无比强调“仁”和“礼”,但是从来不谈实现“仁”和“礼”,需要什么前提和基础。
这tm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纯粹的心灵鸡汤。
姜子牙说:“不富无以为仁”,管仲则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两位都是法家的始祖,相当于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会出其中的差别了吧?
如果说,儒家学说是农业时代的“心灵鸡汤”1.0;
自由主义则是工业时代的“心灵鸡汤”2.0。
在民主选举制度下,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们也就投其所好,将自由主义推上了前台,顺便将国家取得成功的真正秘诀“经济民族主义”隐藏起来,同时也起到了战略忽悠其他国家的作用。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战略忽悠局”是一个中外皆有的神秘机构……
好在二战以后一段时间,这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算是资源相对充足,自由主义指导实践也还说得过去。随着承平日久,老一代人纷纷凋零,新一代政客和民众在长期洗脑的环境中长大,真把自由主义当成本国的成功经验了。于是白左当道,政治路线纷纷跑偏。偏偏又碰到了经济停滞,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形变成了现实,于是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结果,怎么看怎么别扭。
中国人喝儒家这碗鸡汤,从巅峰期堕落到遍地脑残,花了一千多年;西方文明从世界巅峰到如今衰落腐化,满打满算也就一百五十年。而美国从巅峰堕落到如今脑残当道,仅仅用了五十年,各位经济学大师功不可没啊!
不过,也正因为美国主流经济学的“鸡汤效应”,才有中国重新逆袭的机会。
美国人想用自由主义话语把全世界洗成脑残,但是中国的领导层却不吃这套。中国利用韬光养晦和“人均大法”,成功地掩饰了自身的经济民族主义路线,在美国人的眼皮底下
顺利崛起。
寄生在美国肌体上的犹太金融资本,始终不遗余力地坚持用自由主义给民众洗脑,也是美国人脑残得这么快的重要推手。
犹太财团这么做,主要有三个目的:
其一,犹太人主要依赖贸易和金融赚钱,而干这些行当与美国的产业实力是否强大没有半毛钱关系,只要贸易规模持续增大就好了。自由主义经济学一切以扩大贸易规模为目标,正是投其所好。
其二,犹太财团作为寄生在其他国家的金融财团,在经济危机期间往往成为主体民族打劫的对象。民族主义是其他民族实现自我凝聚的精神武器,却是犹太人的死敌,必须竭尽全力除之而后快。
其三,采用
愚民政策
把其他美国人忽悠成脑残,才能达成犹太财团幕后操纵控制的目的,这是自古以来统治阶级的传统套路。
带领美国谈判团与中国达成新一轮和解的美国商务部长小威尔伯·罗斯(Wilbur L. Ross, Jr.),就是一位典型的犹太金融精英。
小威尔伯·罗斯
罗斯在1961年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在罗斯柴尔德银行(Rothschild Inc.)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长达 25 年,专门研究破产案例。70年代中期,罗斯名声鹊起,成为了美国最出名的破产顾问。
罗斯一生都在与破产企业打交道,对钢铁、纺织、煤炭、电信等行业中的破产企业大笔押注。别人看到的是风险,他看到的则是金矿。他常以传奇般的技巧廉价收购陷入困境的公司,之后再高价转手,从中赚取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利润。
《财富》杂志 1998 年就送给他一个颇具气势的称号:" 破产重组之王 ";而在陷入麻烦的企业眼里,他是 " 最恐怖的噩梦 ",是一个“秃鹫投机者”。
罗斯的经典之作,是在钢铁领域的数笔收购。
2002 年,罗斯成立了国际钢铁集团(International Steel Group),并斥资 3.25 亿美元买下了破产钢企 LTV。几周以后,时任总统布什宣布对进口钢铁征收 30% 的关税,这使得罗斯的钢企一夜之间变成了摇钱树。
2003 年,罗斯收购了陷入困境的老牌钢铁厂伯利恒钢铁(Bethlehem Steel)。他一直耐心地等到这家钢企已经申请破产,并且卸下了工人们的福利和养老金缴纳责任之后才出手——正如耐心等待猎物咽气后才出击的秃鹫一样。
此后不久,中国的钢铁需求开始增加,引发钢材价格飙升,罗斯手里的伯利恒钢铁就这样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就在同一年,他的国际钢铁集团上市了。2005 年,这家钢企被卖给了印度钢铁业大亨 Lakshmi Mittal。这笔交易让罗斯个人狂赚了 25 亿到 50 亿美元。不仅如此,一年之后汽油价格大涨严重影响了钢材的销量,再次证明了他的出售时机无可挑剔。
美国的肌体日益腐坏,罗斯这样的资本秃鹫则赚得盆满钵满。
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之下,罗斯就是造成美国产业实力流失,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推手。
从某种意义上说,罗斯相当于是美国版的“吕不韦”。
20多年前,特朗普的地产公司陷入了困境,即将破产。当时特朗普的主要债权人就是罗斯。按照罗斯的惯用套路,特朗普的公司遭遇不幸,正是他这个“资本秃鹫”伺机捕食的绝好时机。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罗斯放了特朗普一码,让他度过了难关。
罗斯表示,在那以后他和特朗普成为了“好朋友”。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自然要对罗斯这样的“好朋友”投桃报李。于是
罗斯当上了商务部长,这也是美国商务部长首次由犹太人出任。
商务部的职责,本来是保护美国实体经济的利益,居然由惯于
从美国实体经济的残躯中掠食的罗斯担任。这就相当于让狐狸给鸡窝看门,
真是莫大的讽刺。
在加入特朗普团队之前,罗斯与中国有着广泛的经济往来。
有媒体称,
中国主权财富
基金中投(CIC),是
罗斯持股的私人油轮公司钻石航运 ( Diamond S ) 的主要股东。2011 年,罗斯的私募基金牵头中投,向钻石航运投资 10 亿美元。钻石航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所有者之一,旗下拥有33艘油轮,公司于2014年上市。 2008 年,罗斯还参与投资了一个与中国华能集团合资的企业。
国际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加里·赫夫鲍尔(Gary Hufbauer)曾评价说:" 罗斯对低买高卖的时机把握的十分精准,这并不容易,他或许会在外交事务中延续这一点。"
罗斯确实是个投机高手,但到底是低价收购外国资产,还是趁着美国资产还值钱的时候抛售以卖个好价钱,这就很难说了。
再看6月3日公开的中美贸易和解的新闻通稿:
双方就落实两国在华盛顿的共识,在
农业、能源
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良好沟通,取得了积极的、具体的进展,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终确认。
中方的态度是始终一贯的。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中国愿意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增加进口,这对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都有益处
。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我们的既定节奏不会变。
中美之间达成的成果,都应
基于双方相向而行、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
在《
反复无常的“金特会”背后,到底透露出什么玄机?
》中提到过,中国在贸易谈判中,使用了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政治智慧——“二桃杀三士”!
这一通稿透露出的信息,进一步坚定了上述判断。
中国在农业和油气贸易方面做出了让步,但是对于建制派的根本关切——知识产权谈判以及石油人民币期货,几乎是寸步不让,前者打了个哈哈,后者提都没提。
对于特朗普来说,中期选举将近,必须尽快捞取政绩。美国的现状是,红蓝两派极化已经十分严重,因此对于争取对方选民已经不抱希望,关键是保住自己的基本盘。
中国的让步几乎全部是针对特朗普的基本盘,搔到了他的痒痒肉,因此特朗普急于落袋为安,迅速达成协议。
但是对于华尔街来说,相对于美元对石油的定价权,美国卖多少石油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这一点谈都没谈。就算以后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个结果。因此他们对于特朗普极为不满。
对于美国的金融资本,中国也不是一味拉拢,而是有打有拉。打的是美元金融霸权,拉拢的手段是用投资中国未来的红利作为诱饵,吸引一部分金融资本投靠。这样就进一步在美国金融资本内部制造矛盾与对立,使得美国的国内政治矛盾进一步升级。
马克思说,资本家会出卖绞死自己的绳索。而中国的策略则是,把刀子卖给对方的不同派系,然后看着他们互相捅刀!
对于金融资本的行事逻辑,上
文中也给出过解释:
为什么明知会遭至万人唾骂,秦桧、
万俟卨
还要如此表现?
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两宋是以商业立国的朝代,跨国贸易的利润尤其丰厚,因此国际贸易十分发达。只要外战一起,必然伴随着封锁边境,因此跨国贸易萎缩,商业贸易集团的利益就会大受影响。这帮“和平主义者”就是商业贸易集团的利益代言人,哪怕丧权辱国地割地赔款,也要尽快恢复和平。
反正求和赔款的损失是国家背着,但是开战造成的经济损失可是自己来承受,如何选择不是显而易见吗?
这些人的算盘打得精着呢!
在金融贸易更为发达的西方,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迦太基的当权者宁愿弄死汉尼拔,接受耻辱的条件向罗马求和,就是为了尽快恢复地中海贸易秩序,好让他们继续赚钱;荷兰议会宁愿接受太阳王路易十四的苛刻条件,用丧权辱国的条件换取和平,是因为当时荷兰是世界贸易的主导者,多打一天仗,对荷兰商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英法对希特勒一再采取绥靖政策,那是因为英法是德国的大债主,跟德国打仗,债谁来还?
了解了金融资本的本性,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只要不自乱阵脚,不暴露出致命的空档,让国际金融资本能够成功发动金融“闪击战”,
中美贸易战就不可能大打特打,而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中国只要有把握使出拖字诀,将贸易战拖成“持久战”,那么国际金融资本就是和平的压仓石,他们自会在美国的主战派背后踩刹车,使绊子,让贸易战阴云化为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