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瞬间,让你突然感觉自己开始老了?
底下有很多答案:
熬了通宵睡了一星期,都感觉没缓过来;
冬天不敢吃冰棍了;夏天睡觉一定要盖被子了;一口气不能上五楼了;
总恍惚以为三四年前还是2007,以为十年前应是1997。
但我印象最深的回答是:
“突然发现,周围的同事都是95后了”;
“他们对很多事情有独到的见解,他们的很多话题,我插不上嘴了,只能不懂装懂”。
朋友张寒,上次跟人玩王者荣耀。
就被一群95后小朋友嫌弃,说他畏手畏脚,毫无个性,比小学生还不如。他气炸了。
什么是老了?
可能不仅仅是你年龄变大,而是你开始变得沉默,被嫌弃,开始离群索居。
周末聚会,大学同学,谈起了一件事。
他们公司,是一家做垂直小众兴趣的企业。
有位80后员工,工作了10年,已经是一个小组长了,但上个月,他被刚上任的95后部门主管炒掉了。
因为部门新接了一个紧急攻坚项目,当团队通宵达旦的赶进度时,他却无故连续三天迟到。
辞退他的理由是,部门主管认为他的没有团队精神,并且犯了众怒。
他不能理解,想到自己在公司已经干了10年,去找老总说情。
得到的答复却是:“公司现在靠着几个精力充沛的95后带着团队做事,这些新兴领域只有他们懂,有时候,不能把工作年限当成资本,更不能因此懈怠团队,这对年轻人是不公平的”。
对啊,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现在职场中,待得久不代表竞争力强。
一不留神,可能就跟不上团队了。就像泡在温水中青蛙一样,后知后觉,就被带走了。
作家柏杨先生曾经说: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但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即三条龙加在一起,就可能成为一条虫。
坦率的说,团队精神,仍然是中国人的集体缺陷之一。
这个问题,我在95后身上看到了希望。
这代人,正在显示出一些有趣的变化:
95后这代人,比前几代人拥有更多“选择权”,从小开始就不再感受到物质的匮乏,工作机会也随着经济发展有了更多自由。虽然被诟病太过张扬、不尊重传统价值观。
但95后拥有更强烈的自我实现的追求,更坚定的去寻找真心喜欢的工作,而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往往真正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两年前,小区门口新开了家“特色西餐厅”。从老板到服务员,清一色的90后和95后。
这条不长的街上,餐饮业竞争激烈,以前的一些饭店,不到半年就关张了。
原以为这家95后的店也开不长久,但没想到,他们已经开了整整两年,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一直不明白,他们是如何胜出的?
后来,我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不同于其他饭店,他们每天早晨就开始筹备当天的工作。
他们从前一天晚上就完成了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而且是所有人都会参与,一起讨论、筹备。
到了执行的时候,团队一环扣一环,每个人默契配合,而且有一种“我把我的做好了,你要是不把其他的做好我就弄你”的狠劲。
看起来不够“光鲜”的餐厅工作,因为这群年轻人的凝聚力,照样经营的有声有色。
这群95后在同路人面前,会更肆意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反而会让一个团队更有血有肉。
年轻一代的中国女排,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支团队,成员以90后,甚至95后为主。
这两年,她们横扫各个赛场。
曾经的女排精神是誓不服输——她们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坚强却又含蓄。
相比前辈,现在95后的队员,在赛场上出现了更多呐喊、拥抱、哭泣与颤抖。
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和个体情感的表达,也让这一代人创造了专属自己的团队辉煌。
95后选择团队伙伴的“新标准”可能会让团队走的更远:
他们不会选择“听话”的人,反而会去选择有想法、有个性的人。
在他们看来,现在团队不应该再是“强权”管理,而是志同道合的“去中心化”管理,这样的团队才会拥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驱动的力量。
妻子曾带过一个94年的实习生,因为坚持自己的想法,和领导吵过好几次架。
这在我们看来是犯了“新人大忌”,后来我们跟他说,“多为团队着想,大家和和气气的不好吗,不要老是那么轴”。
结果他却说:“如果不能说服我,我会按照自己觉得对的事去做,这才是真正为团队着想。”
后来,他居然被领导破格提拔了,然后开始招人组建团队。
他说他招人的第一条就是绝不接受唯唯诺诺的人,他只要独立思考的人,哪怕这些人不好管理,但是这样的团队有机会走的更远。
确实,不管是90后,还是95后,都是越来越有个性的一代,更追求自我的一代。
但正是因为他们充分选择,他们的团队天然就更志同道合;
因为他们充分表达,他们的团队更像一帮死党;
也因为他们充满个性、不够“听话”,他们的团队更有活力。
不同于“听话、下级服从上级”的集体主义,95后正在重新定义中国人的集体主义。
没有哪代人是不具有团队精神的。
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造成他们对团队的理解和热爱程度也不尽相同。
80后成长在物质相对贫乏的时代,他们从小接触的团队,大部分是“自上而下”的集体管理。
选择的自由不太多,一些时候,只能被动接受上面的安排。
所以在他们的字典里,团队有时候就意味着:服从、奉献,为了团队的利益。
但是95后不一样,他们从小就获得了比以往更丰富的生活选择,更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流沟通。
他们渴望探索、冒险,而且从小就有机会见识更广的世界。
团队对于他们而言,是冒险路上,拥有一群志同道合伙伴去经历。
我所认识的一个95后女生,大学实践项目就是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东南亚做调研项目。
当我问她有没有动摇时让自己坚定做下去的信念,她不假思索的说了一句王者荣耀中的对白:
“稳住,我们能赢”。
她说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一次次让她重燃希望。
相比于70/80后接受的,大部分是自上而下的团队口号洗礼,像是“追求卓越,挑战自我,全力以赴,达成目标”“牺牲小我,成全团队”“时刻记住团队利益”。
95后的团队宣言,则是从流行文化中自下而上衍生出来的,他们会自发的去倾诉,表达自己对团队的情感和期望,就像“稳住,我们能赢”,就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之中听到。
这是属于这一代人的表达,既有个性又有团队。
所以我说,95后其实天然就有团队的基因,这种天然的基因,其实比70/80后被灌输的“集体意识”更有力量。
很多年前,听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得:
任何比我晚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无可救药垮掉的一代。
这句话,当然经不起反驳,但不得不说,它又存在许多人的心里。
也许,80后应该去融入90后、95后的团队里,去感受他们所定义的团队,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
特别是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好好想清楚当下的年轻人与自己有哪些不同,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王耳朵先生,青年作家,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微信公众号:王耳朵先生(lD:huangezishi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