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基大时代
极客精神×TMT视界
51好读  ›  专栏  ›  投基大时代

ofo背后的达沃斯精神:不在豪车里哭,而在小黄车上笑

投基大时代  · 公众号  ·  · 2017-06-29 21:50

正文

又是一年夏季达沃斯。

都说达沃斯是财经界的红毯。果不其然,这次达沃斯,作为 2017 年中国互联网创投领域最大热点的共享单车终于也露了脸,代表人物则是 ofo 的创始人兼 CEO 戴威。根据今日头条的数据显示,戴威也登上了本届达沃斯企业家关注度排行榜的榜首。

当然达沃斯也从了不仅仅是名利场和红毯秀,作为全球企业家一年一度的思想交锋,「致力于改善全球状况」才是他的宗旨。

共享单车作为贯穿 2017 年上半年舆论风口的新事物,ofo 的戴威总算也没辜负大会的宗旨,继此前博鳌论坛上 「自行车领域或将最先进入「纯共享时代」:2020 年,或许没人再买自行车」 的发言之后,又喊出了 「到 2030 年的时候,世界上能有超过 40 亿人都能享受到 ofo 小黄车提供的价廉、便捷、绿色、健康的出行服务」 的愿景。

人工智能为 ofo 赋能

火热于 2016 年,被监管于 2017 年,共享单车的 2017 年注定是争议极多的一年。

大量单车涌上街头,管理的难度,政府的种种限制,偶发的事故,共享经济的真假,都成为了媒体争议的话题。

这些争议,使得大家已经快忘记了在 2016 年最初看到共享单车时的惊喜。

是的,共享单车是不是 Uber 这样的「共享经济」,还是所谓的互联网租赁单车,其实根本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类似 ofo 这样的小黄车出现,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作为城市人与自行车的关系,从经济关系到使用关系都发生了改变。

是的,在我们父辈的年代,有一辆 28 寸的自行车,是一件既有面子的事情,不亚于如今开着一辆 ABB 级别的豪车。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离开了校园几乎也就与自行车说拜拜,因为遥远的上班路途,是自行车无法满足的——我们的绝大多数人不再拥有也不再使用自行车。

但是伴随共享单车的出现,虽然我们依然不再拥有一辆自行车,但是我们却重新开始使用自行车——而且恰恰是因为我们不拥有自己的自行车,所以使用起自行车来反而更便捷了,路上看到就能使用,用完也不用担心自行车失窃,这时候与自行车的关系,是「轻松而自由的」。

当许多人质疑共享单车的 「共享」 不过是一种租赁的时候,其实却忽略了共享单车这样商业模式的核心,其实不是 「共享」 本身,而是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传统机械的「赋能」,使传统无法共享或者难以共享的机械,如今拥有了共享的可能。

ofo 的戴威在这次达沃斯论坛上讲过这么一句「第四次工业革命不能单纯、片面地追求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强化人的作用」。事实上共享单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例子。GPS、移动终端、手机支付,这些其实都不是新技术,但是当他们组合在共享单车之上的时候,就为机械的自行车「赋能」,让其更好的为人服务。

当然,在共享单车的扩张中,尤其是与城市管理的磨合中,我们可以看到,共享单车亟需更多的新技术赋能。眼下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无疑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

就像 ofo 小黄车与中国电信和华为共同研发的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物联网智能锁」,甚至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下停车场也可以使用,待机时间长达 2-3 年,这就让一辆共享单车能够更轻松的被用户找到,随之而来也可以更精准的布局电子围栏改变眼下乱停放的问题。而如今大热的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被应用到 ofo 的车辆调度上,可以提取不同时段同一区域或者同一时段不同区域的图像相关性特征,以精准预测下一个时段某一区域内会出现的需求数,从而为运营调度提供更好的决策,通过智能运营在以有限的车辆投放前提下,覆盖更多用户的,以此平衡城市自行车负荷量与用户共享自行车需求的平衡。

只求使用不求拥有

技术,为共享单车赋能。

而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推动,其实不仅仅是出行行为和出行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

当你付 1 块钱骑着共享单车的时候,当你不再拥有而只是使用共享单车的使用,你难免会想象,还有 更多可以只使用不拥有的东西么

对于从物资匮乏时代过来的国人,对于 「拥有」 的概念,曾经看的是那么的重。最典型的自然是任凭房价高企,也一定要买一套房而不是租房住,因为 「不拥有」 就没有安全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