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额低的钱币不一定不值钱,面额高的钱币不一定值钱,钱币收藏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门活动,在没有过手大量钱币和鉴定钱币经验的条件下,试图一夜暴富,是十分荒谬的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儿歌《一分钱》曾风靡全国,歌里这样唱道:“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在当时,一分钱可以买到一块橡皮、一张信纸或一两豆腐,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真的是很考验儿童品行的一件事。但在当今时代,一分钱早已失去原有的购买力,生活中也很难见到这种硬币了。
难道一分钱完全不值钱了吗?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今年
1
月,一枚一分硬币就在现代钱币网拍出
1.8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这个价格是面额的
18
万倍。
1981
年
1
分硬币,图源:现代钱币网
对此,有些朋友会问:“难道硬币不该是标明多少钱,就值多少钱吗?”其实,作为收藏品的硬币和仍在流通的硬币是不一样的,而这种硬币的面额与市场价格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本文将为读者举例分析,解开价格谜团。
分币身价剧增,但收藏也有争议
在正文开始之前
,
笔者要说明的是
,
并不是所有的一分钱硬币都值上万元
,也不是所有的一分钱硬币都可以交易的。
前面提到的卖出
1.8
万元人民币的一分钱,是一枚品级为
NGC MS67
的
1981
年一分硬币,其品种、品相都与普通的一分钱硬币大不相同。
先来说说品种。也许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大堆压箱底的分币,但你不会找到
1981
年的一分硬币,因为它属于分币“五大天王”之一,并未在市面上实际流通过。什么是分币中的“五大天王”?其实就是
1979
年五分硬币、
1980
年二分硬币、
1980
年五分硬币、
1981
年一分硬币及
1981
年五分硬币。当年这五种硬币只作为收藏品和礼品限量出售,存世数量极少,按照收藏界“物以稀为贵”的传统,它们在价格上自然十分可观——
2019
年
6
月
27
日,一套五大天王分币在现代钱币网以
29999
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五大天王”分币,图源:现代钱币网
再来谈谈品相。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同样的东西,品相有差别,价格自然有差别。那么,如何界定硬币的品相?其实,钱币界自有一套评定的标准,比如:铸造的压印细节能够完整到什么程度、是否有高点位置的磨损、有多少磕碰痕迹和擦痕、是否还拥有铸造时的光泽等等,根据这些细节,第三方钱币评级公司将为硬币打出分数,当收藏者建立起对分数的信任,分数也就自然而然地与价格挂钩了。
下面两张图是两枚获得不同分数的
1955
年一分硬币,从图片上来看,它们貌似没有什么差别,但一枚是
67
分,另一枚是
64
分。如果是两枚
1981
年的一分硬币,这两种分数对应的价格是完全不一样的。
1955
年一分硬币,品级:
MS67
,图源:
PCGS
1955
年一分硬币,品级:
MS64
,图源:
PCGS
但是,对于收藏者而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不是分币值多少钱,而是分币能不能到底能不能交易。
1997年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和
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
通知(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的通知》,银发[
1997
]
399
号
),通知第二条中指出:“
退出流通的人民币允许上市经营。
”然而,一分、二分、五分硬币属于第二套人民币,
1998
年
5
月
25
日发布的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停止第二套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的通知》(银发
[1998]212
号)
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
1999
年
1
月
1
日停止第二套人民币(纸、硬分币除外)在市场上流通。”
2006
年
8
月
31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2006
年第
10
号公告,即
《关于决定从
2007
年
4
月
1
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在市场上流通的公告》
,《公告》中指出:“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
2007
年
4
月
1
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在市场上流通。”至此,唯一未退出流通的第二套人民币,仅有硬币分币了——不过,按规定,没有退出流通的人民币是不能上市经营的,但目前很多平台对“五大天王”硬分币的交易并不禁止,这是造成收藏者疑惑的地方。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建议,不要听信炒作,着急收藏硬分币,至少要等到它们彻底退出流通。一切合理的收藏,要以合法为前提。
五百元金币真的不卖五百元
上述例子,足以说明硬币的面额与市场价格没有必然联系,但在生活中,人们对此是否有充分的认识?很遗憾,并没有,人们依然认为硬币收藏品的面额等于价格,有些硬币经常遭人误解。
2015
年
500
元熊猫金币,图源:
PCGS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于
2015
年发行的
500
元熊猫金币,重
1
盎司(
31.104
克
),有些朋友看到很喜欢,会说:“熊猫金币
500
元?我给你
500
元,请给我买一枚!”——熊猫金币的纯度是
99.9%
,只要查一查当前的黄金价格,您也知道这一枚金币不会低于一万元。但为什么价值这么高,金币的面额却只标
500
元呢?因为金本位制废除已经,金币的面额只是一个虚值,主要作用是用来表明其法定货币的身份。
同理,有些硬币写着一元,现在也不可能一元卖给你。
2019
年
8
月
21
日,一枚宣统三年的大清银币一元在
SBP
拍卖行以
16.8
万美元拍卖成交,折合人民币约
120
万,是原有面额的
120
万倍。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一元长须龙样币,图源:
SBP
拍卖行
这枚银币为天津造币厂铸造,属于样币,品种独特,品相又极佳,故能卖出高价。即使是在当年,您也不要幻想用一元银币平价兑换这枚硬币,因为它是样币,一般人接触不到。
还有些硬币甚至没有面额
,但也是法定货币,比如
1982
年的熊猫金币。
1982
年
1
盎司熊猫金币,图源:
apmex.com
请问,这样没有面额的金币,您将用多少元去换?
一万亿硬币不值一万亿
上述例子中的钱币都很值钱,其市场价格远胜于面额,但它们并不能证明面额越小就越值钱。事实上,面额过大的钱币,有时也不值钱。
1923年魏玛一万亿马克(锌白铜镀银),图源:numisbids.com
1923年魏玛一万亿马克(镀金币),图源:numisbids.com
图中这两枚硬币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面额最大的流通硬币,面额为一万亿马克,共铸造
11113
枚,其中
500
枚为镀金币,大部分为锌白铜镀银材质,并有少量铜锡合金样币存世。需要说明,硬币表面的
Billion
在德语中表示“万亿”,而不是英语中的“
10
亿”。这种硬币是当年魏玛共和国经济崩溃时期的产物,该国经济差到什么地步呢?以
1
磅重的面包为例:
1923
年
11
月
1
日上午,售价
30
亿马克;
11
月
15
日上午,售价
800
亿马克;
12
月
1
日上午,售价
2600
亿马克。可见,这么大的面额,当年也只能买几个面包罢了。即使在将近百年后的今日,这种硬币作为收藏品也仅值数千元人民币,距离一万亿还差得远。如果今天您想拿这种硬币买价值一万亿人民币的东西,是绝不可能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