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瑞尔出身于一个演艺家庭,虽然生活条件并不富裕,却从此开始了最早的艺术启蒙。他的父母和教父阿兰·勒库安(Alain Recoing)都曾在加斯东·巴蒂(Gaston Baty)建立的提线木偶剧院从事艺术工作。加瑞尔曾在采访中说道:“没有我父母和教父制作的提线木偶剧《马丁和玛蒂娜》(Martin et Martine),我可能不会走上电影之路。如果我政治上极左,如果我拒绝入伍,如果我不屑于简单的赚钱门路,我完全要感谢从我童年时起,虽然生活艰难困苦但实际上是国王的人。”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加瑞尔的成长以至电影“贫困美学”风格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战后时期,提线木偶剧院的诋毁声、排斥声与日俱增,于是和孩子一起工作、采用学校的布景成了木偶戏演员的唯一选择。父亲莫里斯·加瑞尔(Maurice Garrel),阿兰·勒库安和其他木偶戏演员都十分严谨地对待他们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为孩子们做一个剧院是抵抗主流意识形态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勒库安表示:“因为人们认为孩子和木偶戏演员都是不重要的,我们就建造了一个提线木偶剧院给孩子们。”关于法国提线木偶剧院的这段简史对于我们理解菲利普·加瑞尔电影中的反叛精神是十分关键的。
值得指出的是,提线木偶早先是被用来表现宗教故事的。“提线木偶”(Marionette)一词中含有“玛丽”(Mary)这个小词,因而具有圣母玛利亚的象征意义。虽然加瑞尔反复声明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十分愿意相信没有来生,但是他早期的几部电影中确实出现了基督的形象或者隐喻,调用了《圣经》故事,比如《玛丽为了回忆》(Marie pour mémoire)《追寻》(Le révélateur)《处女的床》(Le lit de la vierge)。这与他天主教信仰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