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韭圈儿
做好的投资者教育(原“韭菜说投资社区”迁移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韭圈儿

2025的第一根阳线

韭圈儿  · 公众号  ·  · 2025-01-07 15:34

正文

市场比我想象的好——

昨天华盛顿邮报爆出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变化,而事后特朗普又亲自辟谣, 不管是A50期货还是非美货币都被晃了一下。

紧接着美国国防部的CMC清单更新,精准狙击了鹅子和宁子。

本以为今天会直逼2016年的最惨开局,没想到 祸兮福所依,市场出人意料的,录得了2025年的第一根阳线。

还是靠科创板、靠科技股。

不管是因为CES开幕,科技、电子赛道又有了映射的理由,还是出于国家安全的旧逻辑。

反正每当海对面有幺蛾子,科创板总会条件反射的上涨。

其实,我最近也在想一个问题,一有压力,资金就会做多科创板的反射,本质上也说明市场对科技发展的产业趋势是相信的,更说明市场对国产替代最终实现,也是有信心的。

只是短期的扰动太多,宏观的问题还比较迷茫,很多事找不到定论。


特朗普的政策,悬而未决。

特朗普的政策变数很多,因为他的政策诉求很多是互相矛盾的。

第一,特朗普希望低利率,但对外关税、对内驱逐移民的政策,会加剧通胀,影响联储降息的预期和进程。

第二,特朗普把美股上涨当作核心KPI,但如今的美股主要靠科技巨头支撑。

关于科技7巨头,在《 真正做资产配置的FOF还是太稀缺了 》一文里,我们也聊到过。

它们不单单是普通的公司,其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稀缺性,使其相应的金融属性更强,所以对利率也更敏感。

如果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影响了通胀,联储不降息甚至加息,在分母端影响7巨头的表现,这些股票撑不住的话,美股波动也会加大。

第三,特朗普希望经济不衰退,但削减财政赤字,一定程度上会削减政府支出,降低总需求,这部分需求如果没办法被减税和放松监管增长的需求抵消,那么经济究竟会不会先衰退也不好说。经济衰退了,分子端美股的盈利也会受冲击。

特朗普既要、又要、还要,所以全世界在等美联储,在等鲍威尔,而鲍威尔在等特朗普组阁之后的政策执行情况。

这次特朗普组阁的速度又特别快,一旦最终确定方向,落到执行上可能不会给市场留太多预判和消化的时间。

先待定吧。


企鹅的未来,模糊不清。

然后是腾讯。

我觉得小企鹅跌下来肯定是机会,但究竟是长周期的机会,还是短周期的机会,我看不出来。

其实如果我们复盘一次大战之前英德的竞争,对今天的大国竞争有诸多借鉴。

第一步,首先争夺原料产地;

第二步,争夺产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地;

第三步,海外利益越来越多,摩擦就产生了。

这种摩擦放在100年前是热战,但有了原子武器之后,大国之间热战的概率大幅变小,变成了在商业、贸易、科技树,以及金融上面的竞争。

美国想维护他的利益,维护纳指巨头们的核心垄断,所以创新企业,免不了要被锤,各种理由罢了。

怎么说呢?

现在的中国头部企业,其实从自下而上的微观逻辑算股息率,算业务增长,其实还比较清楚。

但就是宏观的变数太大,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政策变数,都不太好把握。

而且不同于A股,美国制裁可以唤醒国内投资者的反抗斗志,条件反射做多科创板。

腾讯这些港股票,外资掌握定价权,遇到不确定性,不管实不实锤他们会首先倾向于卖。

股票市场有时就很有意思,当你知道别人要卖,他的股价就会比较惨。

2021年1月14日,小米被列入CMC,到5月25日打赢官司,期间小米的股价跌幅是16%,而同期恒指的涨幅是2%。

但往好处看,小米至少被移出CMC了,如果像移动海油等大国企那样摘牌,那短时间的股价可能会更惨...

来源:中金

所以同样被列入CMC清单,港股腾讯的跌幅(-7.6%),大于创业板宁德时代(-2.8%),更大于科创板云从科技(+2%)...

在吸取了前几年中概抄底太早的教训之后,我现在更倾向于缓一缓,事缓则圆。

买不买,怎么买,先待定。

后面本人对腾讯的期待,也很简单。

国内资本不允许无序扩张,出海又不大容易,腾讯现金流又还不错,那能不能多回购多分红?

2024年腾讯承诺回购1000亿,分红+回购合计1400亿,当前腾讯市值35000亿,就算回购全部拿来注销,也就不到4%的股息率。

那这个力度有没有可能加大,后边能不能打到5%,甚至更高?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不能出海,他的利润、增长以及市值天花板就会更低,在微信基本盘不动摇的前提下,腾讯的现金流短期不会恶化,变成更纯粹的红利股,也是值得期待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