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喜悦家人
爱人,爱家,爱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两大港口集团洽谈合作!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MSC又在中国船厂订造8艘超大船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中锐国际,邀您莅临“2025国际 ...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外运集运东南亚新航线,2月22日即将起航!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喜悦家人

8岁男孩做作业猝死!临终说出这7个字,让父母悲痛万分...

喜悦家人  · 公众号  ·  · 2018-11-13 18:00

正文


来源:网络


上个周末,一个重症昏迷的8岁男孩被家人送到抢救室。




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多脏器衰竭。


医生和护士努力抢救的过程中,孩子清醒过几分钟。那短短的几分钟里,孩子就说了一句话: 我太累了,想睡觉。 之后就陷入昏迷,再没有醒过来。


医生表示,最重要的是孩子已经没有求生的意志,也就是说,孩子活得太累,这种情况属于劳累过度造成的猝死。


你能想象吗?劳累致死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


8岁的孩子他到底经历过什么?


他的妈妈追悔不已。原来要强的妈妈不甘心一辈子过得平淡,省吃俭用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每日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严格督促孩子学习。


从幼儿园起,孩子周六日没休息过一天,被妈妈拖着去各种补习班。


想一想,让人背后发凉。


最该守护孩子的那个人,何时成为了迫害他至深的那个人?


忽然想起,前些天,朋友圈里几乎刷屏的陪娃写作业的很多文章。做父母的辛苦、操劳、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跟愤怒,都悉数道尽。


依次看下来,满屏都是辛酸泪。然而,孩子们也并不好过啊!


最近,儿子班上刚开了家长会。开完会,班级群里的这两张小字条火了。




“爸爸妈妈qiuqiu你,你开完家长hui,回家bie打我,我以后hui听陈老师的话。”


字条是孩子留给去开会的爸爸妈妈的。二年级的小朋友,识字量还很有限,但是不妨碍他们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表达内心的小忐忑。


看过后,既觉得可乐,又有点儿心疼这熊孩子。


一个妈妈在班级群里说,家长会前,她家熊孩子神秘兮兮地跑到她面前,要求谈一谈。原来是要解释刚刚结束的那次测验考试,是哪里哪里粗心,最后导致发挥失常的。


这个解释行为在说什么?他是在争取权威者的关注。或者说,他是在变相地讨好妈妈。 而讨好,则透露出孩子不被接纳的恐惧。


有人说,这种时候,只有这些学渣才会不好过。事实却未必。


就在上个月,杭州接连两个学习优秀的女学生跳楼。这两个女孩同在一所学校,才读初三。


她们的老师非常意外地说:


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自杀。


看起来,无论学习优秀的“好”孩子,还是学习一塌糊涂的“坏”孩子,他们都过得艰难。


唯一的区别也许是,坏孩子他不好过的时候还懂得留字条,好孩子不好过的时候,多的话一句也不留下。




我一直记得,读大一下期刚开学的那一天,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在班级里炸锅了:


系里那个看起来特别乖、长得特别美、学习特别好的女孩子,跳楼自杀了。


大家纷纷追问:


她失恋了吗?

家里出了什么问题吗?

抑或受到什么伤害了?


后来,人们从她留下的只言片语中,似乎找到了答案,因为第一学期的考试成绩没能达到她自己的预期,没拿到一等奖学金。


压垮她的真是学习和奖金吗?


一位高校老师地说:


好像每个当老师的人,

都有那么几个“XX班最乖的那个孩子跳楼了”的故事。


相反,那些看起来不听话、不肯合作、上课对着老师拍桌子、晚上通宵打王者农药的都没事。


也许真正的原因在于,父母出于“都是为你好”的名义,给孩子们的打压和限定太多了。


父母害怕孩子不够好,害怕孩子惹麻烦,害怕孩子不能讨社会的欢心从而受伤害。父母卖力地,企图一点点擦掉孩子身上的问题和不好的地方。




父母说,“听话,都是为你好”。然而,一个人一生中的好和坏是均等的,就像有多少阳光,背面就有多少的阴影。


好孩子们的确看起来不让人操心。你要求他好好学习,他就天天向上。你让他往东,他哪怕不情愿也不会向西。


好孩子太好了。他们孤独地硬撑着走向窄逼的人生通道,一直到走向没有任何救赎的可能。


他们对父母、对权威、对外部世界不停说着:“好的”“好的”,但好到把一切的愤怒、绝望和攻击,全部都留给了自己。





现在再回头看那两个小学渣的小字条,忽然发现他们那歪歪扭扭的字迹里,反倒透出些有趣、可爱。


他们的表现可能是糟糕的,叛逆、贪玩、惹是生非,学习成绩总也无法让父母满意。然而,他们的“不乖”,他们的“坏”,看起来那么让人心里安稳。


没有一点问题的孩子多少显得不够真实。 你不知道他们的内心究竟在承受着什么,需要什么。


一如那个猝死的男孩,但凡他之前能够再捣蛋些,懂得抗拒一些,甚至再坏一些,那他最后也不至于付出整个生命的代价。


比较起来,有问题的孩子,问题恰恰是他们富有生命活力的明证。


我打小就认识这样一个“熊孩子”。当年,他爸提起他就头疼。他和他哥非常不同。哥哥在我们心目中就是哪儿哪儿都好的学霸。他却一直不爱学习,胡搅蛮缠,调皮捣蛋。




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他父母离婚了。妈妈独自离开了那个家。


他愈发顽皮叛逆,一脸颓废地跟同伴们整日整夜地混在一起。而他哥哥,却闷不吭声地抑郁了。


再后来,听说哥哥完全休学在家养病。而这个父母口中的熊孩子,却开始一点一点地捡回自己的力量,并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了整个家。


我不是要刻意维护熊孩子。只是,单纯地强调好、乖,听话,爱学习,优秀……等等,其实是对人性的压抑。压抑到最后,反噬的力量就会变得不可控。


而那些顽皮的“熊孩子”之所以能够那么旺盛地活着,往往是因为他们身上的那些“坏”,比如爱玩,比如逆反,比如打架,等等,实质上是排解压力的渠道,是自我救赎的方式,是生命的活力迸射出的小火苗。





朋友跟我讲过他和他儿子的一段故事:


一次我去接他放学,老师楞是没放人,拉住我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


老师说,你这孩子老爱说话,专注力不行。


老师说,你看你家孩子今天又跟同学打架了。


我说,好的老师,让您费心了,我回去好好教育他。


回去的路上,儿子偷偷拿眼睛瞄我。


我问:有事吗?


儿子说:你不打算教育我吗?


我答: 你在学校的行为,自己负责就好了 。我相信你能做到的,对吗?


他点了点头,然后吐了一口气,笑开了。


我真的不担心吗?我是假装不担心罢了。学了那么多心理学知识,我终究也不过是个普通的父亲。然而,我忍住了去横加干预,只是做我能做的,带他阅读,陪他游戏。


过了很长时间。有一回,一位家长迎面走过来,冲我儿子说,哟,学霸。我忽然意识到,我的小家伙不知不觉中就开窍了。就像一粒种子,它某一天就睡醒了,于是自己跟自己说一声:好了,我可以长大了。


可惜很多父母太过于强调孩子的“好”,又太过于排斥孩子的“坏”。


当父母失去客观立场,着急忙慌地去“管教”孩子的时候,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好,只感觉到父母的焦虑。


长此以往,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真正乐趣,反而一提起学习,体验就都是“头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