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杀这么多开国功臣?34人仅1 ... ·  昨天  
正商阅读  ·  刚刚,河南省会“变大”了 ·  2 天前  
正商阅读  ·  刚刚,河南省会“变大”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时代 | 见主磕头发抖、对外狐假虎威:官员身边的这群人是如何祸乱大清官场的?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10-05 17:06

正文

经公众号“彰考局"(微信ID:R-history)授权转载。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清代达官贵人身边,总是围绕着形形色色的人,或是属员,或是差役,或是仆从。对于官员来说,他们不可或缺。


长随,归于仆从一类,较易被人忽略。但是,许多长随在官员身边,竟可大发横财。道光九年(1829)九月,军机大臣曹振镛等奏:“锦县长随王明于州县承办差务,包揽图利,诓骗钱文”,随后被发配充军,并被枷号一个月。


类似王明这样借主求荣的小人,并非少数。在清代,有的长随甚至可以搅动权力风浪,将官员雇主拉下马。他们在官场权力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


卑贱的长随


清人赵翼言:“长随”一词,始见于明朝,本为“中官之次等,受役于大珰(按:当权宦官)者”,原指依附于权阉的小太监。迨至清朝,“长随”转而言指“官场中雇用之仆人”。


赵说较为宽泛,尚需以下界定:


其一,长随与家奴有别,后者常有身契束缚,往往几世为奴,而前者自由程度较高,“忽去忽来,事无常主”③。

其二,清官员外任新职、或出京办事时,才会需求长随,故其大多厮混于地方官场。

其三,长随与幕宾、书吏全然不同,后者由官府雇佣,前者则只对官员本身负责,并因与其私人关系而触碰政务。

                             

清代官员审案,左起:书吏、幕友、官员、长随


长随多由游手好闲、无家室累及之人充任。这群无业游民,最喜聚众饮乐,互通消息,当他们听闻某某官员即将外任时,便托亲拜友,求人说荐。甚者,还有人专门出具“荐资”,辗转托付不识之人,由其牵线作保。部分优秀长随,会由现任推荐给继任,或是由上级推荐给下级。当然,也有既无人脉亦无资财者,只得亲临官员府邸毛遂自荐。


长随一经录用,身份便框定于“贱民”。清制:


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军籍,亦称卫籍;曰商籍;曰灶籍。……如四民为良,奴仆及倡优为贱。凡衙署应役之皂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皆为贱役、长随与奴仆等。


长随虽混迹于上流社会,地位却极为卑贱。


耳目、腹心


一般而言,长随是官员同乡,抑或其旧任职地的本地人,双方以主、仆相称,并构成亲密的依附关系。长随对主尽忠,更多偏向于行政层面的打杂、跑腿、办事,并成为后者的“耳目”与“腹心”。


清人汪辉祖曾谈及“用长随之道”:


宅门内用事者,司阍曰门上,司印曰佥神,司庖曰管厨。宅门外,则仓有司仓,驲有办差,皆重任也。跟班一项,在署侍左右,出门供使令,介乎内外之间。


可知,长随大体分为宅内、宅外及内外之间三类,其中,“司阍”、“司印”、“司仓”负责传令看门、批转文书、看仓管米等,任务较重,非老成亲信者不可。


汪氏所列“长随”概有5-8人,在清代尚属精简。除此,尚有“管库”(管银钱)、“管号”(管驿站)、“管监”(管牢房)、“司出外差”(投文、送礼)、“司坐省”(驻省城听信)等众多名头。可以说,长随十数人,乃至数十人方是常态。


更厉害的是,有的官员竟有上百名长随。嘉庆八年(1803)九月,玉庆简放长芦盐政,长随有一百余人。清帝听闻,十分惊诧,旋即传谕:


就此百余人中,择其人尚小心诚朴并知有根底者,酌留一二十人,以供使令足矣。其余即传旨概行驱逐,毋许收留。嗣后外任大小官员,均应不听嘱托,屏绝华靡,减汰傔从,洁己奉公,以省浮费而饬廉隅。


一纸帝王令,显然难以遏制已成泛滥之势的官员长随,而其行事作风,已逐渐脱离朝廷掌控,危害显然更甚于“冗员”。


晚清官员闲居,一名仆役在擦他的烟嘴


狐假虎威


从人物形象来看,长随在官员面前,通常是一副奴才嘴脸,但一转身又是一副“大爷”模样:


手捧书函腰屡驼,宅门得进沐恩多。

见官觳觫磕三响,入队哜嘈挤一窝。

……

麂皮靴子画眉笼,罗帐高悬滴水红;

摆款头歪颠绺帽,装腔手挢架烟筒。


弯腰、发抖、磕头,这是“长随见主”的毕恭毕敬;而鸟笼、歪头、抽烟,这又是“长随日常”的散漫摆谱。这两副面孔,是多数长随形象的“标配”。


长随虽系奴仆,但大多凭借主子官声,狐假虎威,横行霸道。


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月,安肃道陈之铨身边管马号的萧姓长随,竟拦截赴叶尔羌办事钦差高朴及其随从,强行“掯留玉石一车,索银一千两”。


乾隆五十年(1785),富勒浑由闽浙调往两广担任总督。第二年,浙江亏空案发,富勒浑涉案。与此同时,富勒浑长随殷士俊被查,其“作奸骩法”,“粤东资财物件共有二万余金”,各项在老家的资产“约计尚不下二万余两”。乾隆帝认为,殷士俊拥资累万,当与富勒浑任其恣意勒索属员,或是接受官商馈赠有关。更有甚者,殷士俊竟然罔顾大清“八旗户下人,汉人家奴、长随,不得滥入仕途”的法令,为己为子捐纳官职。最终,富勒浑被判斩监候(后发配伊犁)、殷士俊获绞刑。



反噬其主


细观乾隆年间,“长随之祸”愈演愈烈,清帝一再遏制:

乾隆六年(1741),皇帝要求外省官员赴任,如收用长随,不许委管钱粮要务;

乾隆二十四年(1759),要求各衙门长随有索财舞弊者,悉照蠹役诈赃例一体治罪,并照窃盗例分别剌字;

乾隆六十年(1795),谕令“督抚司道等养廉丰厚,理应洁已奉公,并严管家人、长随毋许滋事,方为称职”。


尽管这般三令五申,长随犯罪仍是屡禁不止。清人钱泳曾言:


长随之多,莫甚于乾嘉两朝;长随之横,亦莫甚于乾嘉两朝。捐官出仕者,有之;穷奢极欲者,有之;傲慢败事者,有之;嫖赌殆尽者,有之;一朝落魄至于冻饿以死者,有之;或人亡家破男盗女娼者,有之。


嘉庆年间的一桩“李毓昌案”,长随更是反噬其主,惊动了朝廷。


嘉庆十四年(1809)五月,山东墨县武生李泰清赴京控告:其侄李毓昌奉旨赴江苏山阳县查赈,在县署赴席吃酒后,当夜自缢身亡。


该生领柩回籍后,见箱内隐有血迹,自行开棺后见侄尸身青黑,才知其并非自缢,竟是被毒害身亡。


嘉庆帝闻奏大惊,一面要求开棺验尸;一面要求“查明山阳县并署知府系属何人,及李毓昌长随李祥、马连升、顾祥,山阳县听差胡姓家人迅速传集,秉公研审”。


两月后,案情水落石出,原来,李毓昌在山阳县查勘水灾期间,因不肯与地方官山阳县令王伸汉一起捏造户口,冒领赈灾银两。后者遂起杀心,便与自己的长随包祥,勾结李毓昌的长随李祥、马连升等,用砒霜毒伤李毓昌,后又勒死悬挂。



在这件大案中,干脏活的多是“长随”,凶手——山阳县令王伸汉的长随包祥与主子沆瀣一气,因财而生杀心。死者李毓昌的长随李祥等人,更是伙同他人凶杀亲主。事后,李祥被推荐给淮安通判,马连升被推荐给宝应县衙,获得了丰厚的政治报酬,但是,众犯最终难逃一死,作为清代上层社会的边缘人物,“长随”长期活在官员阴影之下,对名利的过分追求,构成了他们的幸与不幸。


注释

①《清宣宗实录》卷160,道光九年九月己未条。

②[清]赵翼撰,曹光甫校点:《廿二史札记》,卷三十六“长随”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764页。

③[清]汪辉祖纂:《学治臆说》,卷上,“勿滥收长随”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页。

④[清]汪辉祖纂:《学治臆说》,卷上,“勿滥收长随”条,“滥收长随之弊”条,第3-4页。

⑤[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卷120,《食货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⑥[清]汪辉祖纂:《学治臆说》,卷上,“用长随之道”条,第4页。

⑦《清仁宗实录》卷121,嘉庆八年九月庚申条。

⑧ 李家瑞编:《北平风俗类征•职业》,“长班”条,《嘲京署长随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50页。

⑨《清高宗实录》卷1070,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己丑条。

⑩“奏报究出富勒浑长随舞弊确凿并搜截现存金银请旨彻底究办事”,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档号:03-1321-005。

⑪[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卷110,《选举志五》。

⑫《清高宗实录》卷147,乾隆六年七月癸未条。

⑬《清高宗实录》卷599,乾隆二十四年十月癸卯条。

⑭《清高宗实录》卷1479,乾隆六十年五月丙子条。

⑮[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长随”条,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67-568页。

⑯《清仁宗实录》卷211,嘉庆十四年五月辛未条。

⑰《清仁宗实录》卷215,嘉庆十四年七月戊辰条。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好 文 推 荐


他是敦刻尔克道森船长的原型,原泰坦尼克号二副,两个儿子阵亡,一生都是传奇

出生在那个时代,莱托勒的一生,经历了比和平时代要多得多的波折、灾难、考验,可他也见识过人性之可畏,明白生命之可贵。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印度空军奇袭不成,巴基斯坦王牌飞行员30秒内击落4架敌机

在1965年的印巴战争中,一位名叫默罕默德·马哈茂德·阿拉姆的巴基斯坦飞行员,完成了比马尔塞尤更加厉害的超神一击——在30秒内连续击落4架敌机!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民航两次误入苏联领空惨遭击落,大韩航空为何接连两次遭此厄运?

大韩航空公司的客机飞行员们,是如何先后两次掉到同一个坑里的。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