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印对峙,有人看,有人笑,有人在捣乱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16 17: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各国政府的态度


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界进入中国洞朗并强力中断中国修路工作已近2个月,因印方迟迟不肯撤兵,双方军队仍在对峙。


对此次中印对峙,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希瑟·诺尔特在8月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说:“美国一直在紧密地关注相关局势”。她表示,“正如大家知道的,我们与两国政府都有合作关系,因此我们继续鼓励双方坐下来讨论这个问题”。此前在7月19日和7月23日美国也分别发声表示“关切”。



阿联酋是少数几个发声的国家之一,8月10日,阿联酋外交部长安瓦尔·加尔格什表示, “中印两个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如果有任何升级,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后果都是毁灭性的。事实上我们有更多的方法来处理这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这样,该地区的人民会感到更安心。” 他希望双方应尽可能友好地解决对峙问题。


阿联酋外交部长安瓦尔·加尔格什 | 资料图


除美国之外的西方国家对此都保持了沉默。沉默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国家都想发战争财,毕竟此次闹事的国家是印度。


近些年来印度积极发展武器装备,依靠进口武器建立了一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军队,目前印度的军力排世界第四。但是问题在于印度的国产装备都不堪用,甚至连子弹都靠进口,所以如果真的发生战争,必然要从国外买买买,西方国家自然可以坐收渔利。


不过最受关注的还是尼泊尔和不丹的表态。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尼泊尔和不丹都距离此次对峙地点洞朗不远。而且尼泊尔和不丹都与印度的关系十分微妙,尤其是不丹。



不丹

不丹作为喜马拉雅山角下了一个小国,拥有自己的军队,但是一个几乎完全依靠印度提供军事帮助的国家,军费完全由印度提供。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1971年不丹进入联合国,但由于印度的“指导”没有同五常中的中国,美国,法国,俄国,英国任何一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仅同印度、南亚等2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洞朗离不丹并不远,中印对峙后受影响最大的第三方国家可能就是不丹了,有分析人士认为不丹虽然几乎就是印度的傀儡,但不丹也是希望独立,原本中印对峙的地区是中国和锡金的交界,但锡金已经于1975年被印度吞并,相信不丹并不希望自己像锡金那样成为印度的一部分。因此此次不丹会持怎样的态度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受到印度的关注。


局势吃紧之际,印度外交部长斯瓦拉吉11日在加德满都出席BIMSTEC(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经济合作计划)外长会晤时,与不丹外交部长多尔吉会面。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不丹外交部长称,“我们希望洞朗局势能够和平友善地解决”。



尼泊尔

2015年,在总理奥利的领导下,尼泊尔颁布了新宪法,于是印度对印尼边界进行了封锁,鉴于印度是尼泊尔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是尼泊尔通往港口和海路的唯一通道,它对尼泊尔国内经济以及双边关系的影响近乎残酷。尼泊尔历史上一直对中印保持等距离,印度和尼泊尔的关系开始紧绷之后,中国与尼泊尔近来关系走近,该国将这视作在商路上减少对印度依赖的一个机会。2016年,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尼泊尔第一大援助国。


尼泊尔副总理兼外长马哈拉7日在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中印两国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尼泊尔既不会受中印两国的影响也不会卷入。此为中印军队在洞朗地区对峙以来尼泊尔官方首次对此发表评论。同时,据《加德满都邮报》报道,尼泊尔驻北京和新德里使馆已经分别致函中印两国政府,表示尼泊尔将保持中立,不会在中印对峙中选边站队。



各国媒体的态度


1
部分媒体妄加炒作,企图获利


相比于西方政府的沉默,部分西方国家的媒体对中印对峙颇为关注,唯恐天下不乱,并且话语情绪导向明显倾向于印度。

《华盛顿邮报》 7月6日称:此次僵局开始于6月末,即莫迪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之时,这是否与中国不满印度与美国日益增强的双边关系有关。


印度智库国际关系研究委员会专家帕蒂尔对美国媒体称,中国想以冲突来抒发印度和美国友好的不满。


英国《卫报》 刊文妄称,这是一个挑衅的姿态。


CNN 援引英国专家评论,这次中印冲突指出了中国想成为世界领导者所面临的挑战。


另外,西方媒体引用中国媒体报道时,偏好选择表现中国强硬姿态的言论,突出中国“好战”形象。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福布斯新闻网报道称,中国官方媒体多次发表措辞强硬的文章,指责印度“擅闯中国领土”。

这种论调符合多数西方媒体的一贯作风,早在2011年西方媒体就炒作所谓的中印海军军舰在南海发生“对峙”的报道,尽管印度海军证实消息并不属实,但没有影响这些媒体的进一步解读。这样的炒作发生过多次,西方媒体还曾多次在报道中对中国和印度的发展进行比较。这种所谓的公正客观的对比,成功激起印度人的竞争精神,对两国的发展是一种“有效”的阻力。



2
保持冷静,传播真相


但并非所有西方媒体都这么枉顾事实根据的妄加炒作,也有不少西方媒体非常清醒。


路透社 8月4日引述一名接近中国军方的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不想与印度发生冲突,但也不能被人认为软弱。“如果印度一直制造麻烦,那么我们将不得不向他们展示一下中国军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中国军方迄今为止对印度发出的最为直率的警告”, 《纽约时报》 称,中国国防部的最新声明,表示中国决心捍卫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警告印度不要低估中国的决心。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7月15日发表题为《澳战史专家:印度自欺欺人 中印或重启战端》的文章称,常有人说,中国的民族主义相当危险,会导致国际争端恶化。但在目前的中印边境摩擦中,印度的民族主义更值得关注。不仅如此,所有接受过教育的印度人,都被灌输“中国占领印度领土”的虚假观念。这种国内氛围使边界争端很容易发展为危机。


研究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权威战史专家、澳大利亚籍英国记者内维尔·马克斯维尔认为,此次冲突的地区是中印之间仅有的一段无争议边界。按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定下的边界来看,印军指挥官,不管是擅自行动还是遵守上级命令,确实指挥士兵进入了中国领土。


美国“价值行走”新闻网站 8月7日发表波利娜·吉洪诺娃的文章《中国对印度:为什么印度军队将不堪一击》称,中国与印度的紧张状态似乎一触即发,但是如果要对战中国人,印度军队丝毫没有做好准备。文章称,如果真的爆发军事战争,印度几乎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性。

▲据央视8月4日消息,近日,西藏军区某部在海拔4600米某高原演训场,组织火箭炮、加榴炮等炮兵分队,跨昼夜进行多弹种精确打击实弹演练。


▲资料图片:2016年1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印度军队士兵在共和日游行上表演车技。



俄罗斯《观点报》 8月2日发表彼得·阿科波夫的文章《中印之战是英国人编写的程序》称, 英国人埋下的“边境地雷”阻碍了两个古老文明间建立正常关系,俄罗斯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两国可以避免突出领土争议,保持现有状态,不受第三方的挑拨——要知道,美国很想煽动印度的反华情绪,就像当年英国支持印度与中国为敌一样。


韩联社 4日报道一则趣闻,最近中印战斗机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空上演了一触即发的紧急一幕,中国战机在飞行途中被印军战机瞄准,中国战机毫不客气进行反瞄准,并将印战机赶走。这个细节暴露出,印度只是嘴上硬,雇佣的那些老爷兵毫无战斗决心,一旦与解放军遭遇,根本不敢硬碰硬,灰溜溜地逃跑是其唯一的出路。


现在的印度已然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外媒引述亚洲一名资深外交官的话称,印中边境的紧张关系恶化,对其他国家而言也成为影响广泛的安全事件。他说,“没人愿意被牵扯进去”。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中国解放军已经具备超一流的武力指数,捍卫国家利益变得游刃有余,印度不应夜郎自大,强中更有强中手,再执迷不悟,屡教不改,迎接印军的必然是无情的炮火和铁拳打击。




编辑:胡睿
微信编辑:付慧敏

来源:海外网、环球时报、新浪军事、知乎、中国网、环球网、新华网、观察者网、搜狐军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