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院青年规划师,手机摄影爱好人士,爱猫人士,爱生活人士。他说:“摄影是我的自画像。“
冯唐有句话,大概是说有些事物像报纸,故事全写在上面,而有些事物像收音机,关着的时候不声不响,但如果找对了开关,选对了台,他们会喋喋不休,直到电池耗光。我想,全哥的开关,大抵就在他的手机摄像头上。年后的一天我找到他,请他把平时记录生活的手机摄影整理成贴分享出来,他爽快地答应了。
(李泽)
王全
:
我有单反跟黑卡,之所以选择手机摄影,是因为对于在路上随走随拍的纪实摄影来说,手机方便携带,人们的的抵触心理也会降低,还有就是万一被追打的话跑起来也快一些(开玩笑);除了这些,手机摄影还具有快速拍摄、方便后期以及即时分享的优势。而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包括我,并不会走到哪都带着一台相机,但是很可能会随身带一部可以摄影的手机;有句话不是说么:”The best camera is the one that is with you”,我觉得挺对。
对于手机摄影来说,设备条件自然比不上单反跟黑卡:没有大光圈、没有超广角、画质(尤其夜景)也差,所以就更需要摄影人在构图、立意、故事、情感、光影、节奏和时机上多下功夫。不过,我并不认为玩好摄影就必须要有好的器材,相机只是我们的工具(当然我还是会把她拟人化、对她充满感情),比相机前边的红圈金圈或者呼啦圈镜头更重要的是相机后边那个大脑袋,你去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经过的故事、爱过的人,都和你的摄影作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摄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儿,对于摄影作品的好坏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普世标准,我一直这么认为。有的人觉得一张图好,那就会有另一个人觉得不咋地;有的人觉得臭豆腐特别香贼好吃,有的人却会问你是不是在口乞米共;有的人觉得这个人太帅了我一定要撩他嫁给他,有的人就会觉得你是不是眼瞎心盲。对于摄影者来说,在拍照的时候,不要考虑观赏者的喜好,拍你想拍的就是了。
我目前认为,对于摄影作品,最重要的是画面传达给我们的主题、情感和故事,构图和其他一些技巧倒要放在其次。下面贴的一些还称不上作品的手机摄影拙作,希望和大家多交流,分享我的故事,看看我眼中的世界。
我的装备
1、之前留下来的小书包(舍不得扔,恋旧,长情);
2、手机自拍杆(配合下边的三脚架使用);
3、手机三脚架(主要是延时摄影跟长时间曝光用);
4、5s广角微距鱼眼三合一镜头(用的不多,想要特殊效果的时候才用);
5、iphone 5s(换了新电池,16G存储略小点);
6、猫粮狗粮猫零食(路上总能碰见流浪猫狗)。
我的作品
《人,影》
目前为止,可能是我在东半球拍的最满意的一组照片,对于抓拍来说,太难得了,当时拍完有种想哭的冲动。
光影是建筑中最有灵性的一部分,随日照时刻变化,赋予了静空间动态情感,传达给人意想不到的感动。
《谁都可以拿起画笔》
在贵阳喷水池,当时扫街扫了一天,想最后再转转就回酒店了,在一个不太显眼的街角,看着了这样的一幕,他画的像鸡像马,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起身抓拍了这一张。
“告诉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我想有一天能站到更大的舞台上……”生活往往不是处处如意、一帆风顺,物质匮乏并不可怕,精神才是。设计师的精神世界应该是最富有的,全哥很富有,我和我的同事们亦然。
《哭的人心碎》
中午的时
候知道了一件悲伤的事,情不能自已……下午就照见了这个画面,小女孩儿的眼神看得我心碎。最近读了几句话,很有感触,改一下贴上来“江湖儿女江湖见,酒比情爱长;勿惧
河流站两旁,水的方向和我们一样。莫提苟且和远方,有你的地方才是故乡;休等来日无方长,才知欠一句别来无恙。”
爱哭的人是至真至纯的,之所以爱哭是因为心里有了委屈,有苦不知如何讲出,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也不想别人为她担心什么,所以只好偷偷的躲起来哭。人因为伤心会哭,但也终会成长。“
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所有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万物生长》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扫街路过一个小店,发现他俩在门口一角的箱子里,正在“打电话”聊天,我赶紧抓拍一张,后来站在边上几分钟边冲他们笑边观察:小女孩拿着一个显然没插线的电话,小男孩拿着一个更是没地插的单耳听筒;可能是因为冲我笑不小心断了电话,小女孩后来又边念“8@6#$&”边重新拨号打了过去,口中几声“叮铃”之后,小男孩不好意思地拿起电话,继续聊了起来。
《小孩子的开心很简单》
在旁边照了二十分钟,这个小女孩开心地滑完最后一次,还没等完美落地,就被她几个箭步冲过来的妈揪着耳朵打骂回家了。
快乐不昂贵,快乐可以很简单。无论风景怎样,孩子都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乐趣,说到这点,大人远不如孩子。当我们面对复杂的世界不知所措时,当我们忘了生活本应是简单而快乐的时候,不妨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
《胡同里的美好童年》
周末去杨竹梅斜街扫街,顺便看看城市规划。碰着一群小孩儿在玩一种类似我小时候玩的叫“pa er”的游戏,由于我们有明显的代沟,我并不知道它具体叫什么,但是不妨碍他们玩的很开心,我拍的也很高兴。想想童年真是美好单纯,一个游戏能玩整个下午,一树知了就能安慰整个夏天;当时想着赶紧长大,现在长大了却发现生活并不是当时想象的那样。生活其实就是这么折腾人,当下的美好总是不珍惜,非要等过去了才发现,噢,原来当时才是最好的时光。
很多快乐,总在不自知的时候。长大后蓦然怀念年幼无知的日子,怀念无知的特权,怀念爱可以大声说出来、伤心可以大声哭出来的放纵。不过终有一天,你要学会用虚假的笑容去迎合周围的世界,硬撑起那些摇摇欲坠的坚强。
《童年的店》
写着“小王烧烤”,却偏偏是个是个老奶奶在掌勺,所以我觉得它应该是百年老店了,从小王就推着小车在学校门口卖烧烤,一直开到了这个岁数;几十年过去了,孩子毕业了一波又一波,她还一直在坚持。我想,每个人的童年里,在校门口,都有这种充满整个童年的店吧,卖玩具、卖冰棍、卖零食、卖糖墩、卖跳跳糖…
城市更新的很快,经历过的很多场景转变为新鲜和陌生,人们对于记忆深处的事物总是充满感情的。在景观设计中,我们
常
会注重延续场地的文脉,场所记忆的保留,在即将消失的场地和难以忘怀的记忆之中,羁绊着人们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人情冷暖》
我们的城市发展的太快,很多人情味的东西都丢下了;很多地方都有小摊小贩无照经营的情况,我们对靠此营生养家的人要多些照顾,同时,我们对秉公执法的城市管理者也需要多些理解包容;这些情况该怎么处理,也需要我们这些城市规划师多动动脑筋,我觉得。
小商小贩
是城市多样性、展现城市活力的一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应该呈现出一种更加宽容的面貌。小摊贩的管理,背后
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在
有序引导、合理布局
之下
、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会使整个城市都受益。
《观棋不语真君子》
黔灵山公园门口,一群老大爷围着俩老大爷在下象棋。其实这种画面在路上很常见,我边观察边拍下来,发现坐着的老大爷最不开心,因为在我看着的几分钟里,他一句话没说,倒是周围的各个大爷你一句我一句。有个大爷还直接上手下了,这就导致我对面坐着的大爷几分钟里手一直揣兜里,他其实只是比周围人多一个板凳座,能不能下的上棋就另说了。
围观已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想起上学时候去到外景写生,总有路人过来围观,导致周围的空气都写满了压力的样子。伴之而来的还有无奈,明明画的是水彩,碰到不了解情况的路人夸赞“恁看人家这水粉画的,还怪带劲的”,也是哭笑不得。相比于街头的这种实地围观,现代信息社会在网络上对热点事物的舆论围观,可能更需要关注与思考。
《挑水的人》
路上碰着一个老奶奶在河里挑水,为了找个好角度,我跳下了河。她看着我照,并不抵触,只是一直在念叨“我这么丑照相干嘛”,其实老奶奶的挺美的。
河道的渠化让我在观看这幅画面时感到了违和,河岸的硬化取直带来的是水与土分离,水与生物分离,水与生活的分离,这种做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被发达国家所废弃。在满足行洪防汛的基础上,更多的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考虑将人工水泥的河道恢复成
自然
蜿蜒的天然河道会是时代所需。
《想老头儿》
门前小憩有闲暇,糟老头子在干嘛?待会他给我买点啥?锅巴?!
对联所述也是整个画面传达给我们的,“幸福家平平安安,美生活和和顺顺”。以前总能在胡同中见到坐在自家院子门前晒太阳的老人,他们看着自己的孙儿女在膝前玩耍,望着周围的一砖一瓦,若有所思,或许正想着一些陈年旧事。搬到楼房里住之后,这种画面也就再看不到了。
《整个城市像一个拆迁建设大工地》
转转贵阳的城市建设,遇见了一处拆迁地,进去走走,入眼的都是故事:曾经的生活场景可以想象,之前这可能是孩子们追打玩闹、几个老太太围坐一起晒太阳唠家常的地方,现在却物是人非了;门口挂着的熏鸡腊肉还在,绿植小花还在,但是人却不得不离开,想想其实还挺心酸的。
我在想,对于规划、建设、拆迁,我们规划师应该有更多的切身的思考。
《圣经—创世纪》中有这样一段话令我有所思考,“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这是巴别塔的建设者们说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早期修建城市和建筑的目的之一就是把人聚到一起。建筑凝固了时间,更凝固了无数相聚在一起的人对生活的记忆。可以说,拆除一栋建筑打破的不止是那些水泥砂浆的粘合,也包括邻里之间感情的粘合。
《你很美,连西瓜籽都知道》(多重曝光)
记得当时在林大操场后面的家属院,有一个常去的水果摊;夏天,我会和她买半个西瓜,然后坐在小区院子里的椅子上一起吐西瓜籽玩;她当时吐得很近,几乎直接掉脚面上;而我当时就已经是个吐了十几年的小伙砸,所以我就教她怎么吐能远一些,慢慢地她也越吐越远,哎……
对待同一个场景,
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记忆和喜好。对待同一片场地,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处理手法。对待失去的感情和事物,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豁达。生活中的很多事是无能为力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存在,这时候不如“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爱护小动物》
几乎每次路上都能碰见几只流浪猫狗,这也是我为什么随身带猫粮狗粮的原因。这张图其实照的不咋地,只是因为他们很像我养过的宠物,看着他们流浪,心里更不是滋味。贴出来,是希望大家以后在街上碰着流浪小动物的时候,不喂食的话就离他们远一些,如果不能提供帮助,也请不要追打。希望大家善待不管是家养还是流浪的小动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流浪猫、流浪狗现在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当下,宠物饲养管理的法律约束的缺乏、饲主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了流浪动物数量激增。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理应善待,但是这些流浪的宠物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人身安全、公共卫生的问题,这就需要更多的人负起责任,让宠物与这个社会和谐共处。
《
国家图书馆看书的保洁大爷
》
《
井下工作的人
》
《
798
的芭蕾姑娘
》
《只因为在鸡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鱼的世界》
(鱼眼镜头)
《蚂蚁王国》(微距镜头)
《我的小伙伴》
《飞机的影子》
《彩云之上》
《花花世界》(微距+广角镜头)
《雨水打在长草的泥里》(照的时候,把手机晃一晃,就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梵高》(
地下通道的墙上小广告贴来撕去的效果,有人说像梵高自画像)
《雨中的城市映像》
《上帝的十字架》
《贵阳火车站的屋顶》
《杂七杂八》
最近用黑卡照了些东西,手机后期处理,在此一并分享给大家,共7个部分。
1.《百万庄小区》
2.《母亲节快乐》
3.《Happy Family》
4.《空椅》
5.《全民健身》
6.《Lucky Dog》
7.《思想者》
我的手机摄影建议
1、尊重被拍摄者,注意和被拍摄者沟通;
2、多走走多看看多拍拍,并且坚持下来,让摄影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3、画面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比较好,有情感有故事就更好了;
4、摄影是一门加减法的艺术;手机摄影画面最好做些减法,保持简洁;
5、留意创造性,注意构图、光影、色彩等元素,
6、尽量不用手机的变焦功能;
7、 开启HDR模式;
8、尽量不使用闪光灯;
9、想拍就拍,没有什么摄影法则是不能打破的,也不要在意后来观赏者的想法;
10、尽量不要拍精神病人、乞讨者、或者不适合拍照的小孩,抑或是拍照会给别人带来的时候,不要拍。
对于我来说,摄影是我的爱好,但不是我的工作。摄影会给我一种所谓的“扩增实境(augmentedreality)”的感受,会让我在周围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美好的一切,并记录下来。规划设计行业的平时工作大多忙碌,我的这些照片也多是在工作间隙、偶尔不加班的周末、或者利用别人睡觉打游戏看小说的时间用5s拍摄所得。
我想说,其实我拍的所有画面都是些平常生活,大家都有机会拍到。“摄影就好像你和世界谈了一次恋爱”,只要你多留心身边的美好,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大家如果对这些照片这些故事感兴趣、或者对任何形式的摄影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学习交流,我的
wechat
:
quaid_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