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运动会纪录40年无人能破」「大学生军训:3小时晕倒50人」......近年来,类似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但直到现在,还有人不太相信“中国青少年体质下滑”这个论断。
在部分人看来,中国近数十年来飞速发展,民众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水平都在不断改善提高,身高的增长就是明证。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很多年轻的男孩子个头都非常高大,怎么能说青少年体质下滑呢?
然而身高只是“体制”的指标之一而已,其中体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也是身体素质的判定标准!因此要综合来看待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与日本相关机构合作研究发布的《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结果公报》显示,2014年和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大部分年龄段虽然高于日本,但在体能指标的比较中却被日本儿童青少年完爆,日本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等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
数据赤裸裸的打脸:个高了,人壮了,综合体质竟然下降了。然而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光靠家长是完全不够的,内在驱动力还是在学校。体育这方面,日本是很值得参考的榜样。同样作为重视教育的东亚国家,日本的孩子升学压力也相当大,但日本与我国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日本学校非常重视体育相关的活动。
每年九至十月份,就到了日本学生的运动会季节。一到这时候,日本全国各地的学校,都会举办自己的运动会。这是一个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盛会,一个都不能少!
虽说是全员参加的运动会,但运动会上没有个人项目比赛,所有的竞赛都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体现的是团结的力量与团队的精神。
每年运动季到来,除了日本学校的隆重举办,学生的卖力参与外,大部分家长们也会来到现场为学生们喝彩加油,拍摄留念。
日本对体育教育的这种重视,也时常体现在日本学生们日常的体育课中。下面我们来看看日本学生体育课与中国有什么不同!
1.不同年级的体育课分级
日本学校的体育课要求,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各不相同。就拿日本小学的“体育”来举例:
1-2低年级:遵守规则,重视协调性,通过各种运动游戏为今后先打下基础;
3-4中年级:在运动课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理论课程。讲解某项运动的掌握要领,以及避免在今后运动中遇到不必要的伤害;
5-6高年级:要求一定的记录挑战,突破自我。
出于这样的指导理念,日本小学的体育课,除了体操、跑、跳远、跳高、倒立、以及保护地垫上的跳跃、翻滚,等等身体活动之外,还增设了跳绳、足球、篮球、棒球、排球、跳山羊、单双杠、呼拉圈、独轮车、自行车、等器械或球类运动。
2.体育教育不能等同于“运动”
对于这些常规的体育运动,日本文部省根据各个不同项目,除了大方向的指导手册外,并没有特别硬性的达标要求,所以每个学校的具体目标,会制定得不一样。
例如说跳远,学校并不硬性规定学生必须跳多远的距离,但要求做到每一次都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就好。
我家小学生所在的学校,老师会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跳远纪录表”,学生们在每次上完跳远课后,记录下来每一次跳远的成绩,比上一次进步就好。因为这所学校认为:体育教育不能等同于“运动”,作为一种教育,“体育”最重要的是培养运动精神,而不断超越自己,就是一种运动精神。
3.夏天游泳,冬天晨跑
如果夏天到日本来旅游,看到的日本学生们,一定是一个比一个黑,个个都像刚从非洲大陆回来的。这都是因为日本学校的老师一到夏天,就领着孩子们在室外游泳池上游泳课,所以不管男孩女孩,人人都晒得黑乎乎的。
日本学校在11月到12月还有晨跑活动。学校组织学生晨跑,让学生们在冬天即将来临之际能抵御寒冷,增强抵抗力,每天早上穿着短袖短裤跑上几千米。
此外,日本学校鼓励学生参社团活动,学生能充分的感受到参与感与荣誉感。而学校最受欢迎的前几位社团中,必然会出现与体育相关的社团:足球部,棒球部,篮球部等一直以来都是各大校园人气居高不下的首选。
像棒球的甲子园大赛,会让全国数千所学校的棒球运动员(多数运动员是从学校社团中挑选出来的)都摩拳擦掌筹备,希望能够进入甲子园,对这种氛围,很多日本动漫都有所描绘,这种气氛正是中国学校所欠缺的。这种氛围不仅影响学生,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日本很多人天然就对体育竞技抱有热血,原因就在于此。
除了缺乏体育教育、运动环境,对于中国孩子自身来说缺少的还有运动时间。而真正挤掉时间的并不是电子游戏,而是学习时间。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要挤一挤学生的体育课时间,交给语数外;中国家长更是望子成龙,要挤一挤孩子的空闲时间,交给补习班、技能班。综合来看,“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这种说法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