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复工第一个周末,跟朋友约在银河SOHO附近见面,不料朋友临时处理工作,迟到一个小时,我只好在附近转悠,转进一个胡同,发现了一座寺庙。看了庙门前的介绍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经过修缮去年才开放的“京城最大明代木结构建筑群”——
智化寺
。
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建筑风格保存着宋代向明清过渡的明显特征,对于研究明代木构建筑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除此之外,
智化寺里还有两宝,
一是佛乐,二是建筑彩画。
此番修缮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复原梁枋和天花上剥落的彩画,让今人能有机会重睹大明华彩。
智化寺藏殿藻井 图:视觉中国
彩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功能是装饰与彰别。
通过线条与色彩的高妙组合,赋予建筑以锦绣华服。彩画的纹饰母题主要源于秦汉以来的中原装饰传统,以及魏晋以来随着宗教传播和民族融合而引入的新元素。
东汉张衡《西京赋》描写秦始皇咸阳宫
“木衣绨锦,土被朱紫”
,将建筑彩画比喻为宫殿的锦绣华服。其实,
彩画最初的实用功能,就是为了满足木结构防腐防蠹的需要,
用矿物颜料等刷饰在木构件表面,相当于为建筑“穿”上了一件衣裳。
彩画如锦绣木衣,本质是“装銮”,其赋色旨趣与绘画迥异。绘画的用色不拘程式,随其所写,或深或浅,千变万化,任其自然。
而彩画善用“叠晕”“间装”等手法,以求“轮奂鲜丽,如组绣华锦之纹”的装饰效果。
除了保护木构、美化装饰,在古代,
彩画还有区分等级的功用,这种区分既体现在色彩上,也体现在图案上
——
色彩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早在奴隶制社会就成为统治阶级“明贵贱、辨等级”的手段,西周统治者提出“正色”(青、赤、黄、白、黑)和“间色”(两种或以上的正色调合而成的颜色)的概念。
《榖梁传·庄公二十三年》
“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黈”
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建筑彩画已与社会等级紧密结合起来。
最初彩画的图案是比较简单的,后来逐渐和审美相结合,变得丰富复杂起来。
伴随建筑的发展,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彩画也不断演变,其美学追求经历了:
先秦的简洁浑朴,唐宋的庄丽静雅,明清的金碧辉煌,有其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审美取向变化的历史脉络。
而彩画演变由简单到繁复,由低级到高级进化,这一进程在
《营造法式》
彩画制度中有所透露。
成书于北宋晚期的《营造法式》是古籍中最完备的一部建筑法典,
也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必读之书。
书中有一章《彩画作》,详细记载了彩画样式。《营造法式》彩画上承大唐规范,下启元明制度,是彩画艺术史上超迈时空的经典,体现了宋代皇室追求优雅浪漫的唯美情怀。
其一,
五彩遍装
,为冷暖相间、纹饰华丽的上等彩画;
此外,还有按一定比例组合不同类型的“
杂间装
”。
不过流传下来的早期版本均为黑白线图且图样失真,对于书中所记录的当时华彩,今人一度只能靠想象填补。
五彩装斗栱(永乐大典本)
《营造法式》的彩画纹样题材丰富,
涵盖锦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云纹等,
自宋代哲匠的心底涌流而出,绽放为从容曼妙、高风雅致的艺术之花。
植物纹包括海石榴花、太平花、宝牙花等,多枝条漫卷、花叶相随,充满浪漫气息;动物纹则有龙、飞禽、走兽之类,皆为祥禽瑞兽;人物纹包含飞仙、骑跨仙人、牵拽仙人等,多为佛道神话人物,容丽神丰;其中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是锦纹,因具有严谨规整的几何结构线,呈现出鲜明的秩序感和肌理感,根据构成特点,可再分为花纹锦、琐纹锦、曲水锦和净地锦四种。
1925年,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修习建筑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寄来的一本书,正是李诫所著的这部《营造法式》。梁启超先生评价此书
“义例至精,图样之完美在古籍中更无与比,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
收到书的梁思成喜忧参半,忧的是这部传世巨著像天书一样难懂。到了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伊始,
梁思成即以解读《营造法式》为工作重心,开启了中国古建史研究的新篇章。
1963年梁思成“宋《营造法式》注释序”(未定稿)
《营造法式》彩画研究一直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自梁思成先生以来,经几代学者努力,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距图样全面、准确的复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正高级工程师陈彤先生
,致力于中国古建法制与唐宋彩画的研究,研习《营造法式》逾十载,历时12年,创作了这部
《中国古代建筑纹样——彩画复原图典》
,
复原200多幅古代建筑纹样,为我们深度揭秘彩画的“真面目”
,根据图样标记色彩规律,结合北宋时期彩画实例,再现风雅宋韵。
现在开通/续费「三联中读·知识年卡」的朋友,我们免费将这套价值258元的
《
中国古代建筑纹样
》(精装典藏版)
送给你!
永乐大典本《营造法式》图样册
相当于
每天只需
1块钱
,
不但能畅听三联精品好课和有声书,还能拥有这部值得品读、永久收藏、也适合作为礼物送人的好书。
为什么要送你这套
《
中国古代建筑纹样
》(精装典藏版)
?
以最善本——故宫藏清初影宋钞本《营造法式》彩画图样为基础,
深入研究北宋皇陵线刻的艺术规律,还原纹饰的基本造型,推定细节的比例尺寸。
根据北宋时期的彩画实例,解读图样中标注色彩的规律。
广泛调查宋代装饰实物例证与相关图像史料,体悟北宋装饰的精神气息和艺术规律。
长期积累、坚持不懈,功夫在诗外,关注彩画背后的哲学、美学、宗教等因素,理解宋代美学的内在精神。
有时候一幅稍复杂的彩画,从刚开始的构思,到绘图、配色,再到打磨、最终定型,要经历两三个月的时间,
有同事甚至戏称陈彤是故宫古建部的“扫地僧”。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这种匠人精神实在令人动容!
适宜人群广泛,细节感人
可以了解彩画的发展简史
,从西周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一目了然;
敦煌莫高窟217窟(盛唐)藻井复原图
可以直观看到彩画色谱、构件名称等
,即使你是刚入门也能看得懂;
可以收藏7大类彩画纹样
,200多幅高清复原图,每一幅都构图精细、惊艳逼人;
更有“释名”“纹饰”“色彩”三个角度的详细解读
,带领大家深层次感受宋代庄雅静丽的美学风格;
北宋晚期,各种各样的锦纹被吸收到建筑装饰中,
在这本书里你能近距离看到不曾注意的细节领略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之美。
疏密有致、活泼动感的花纹锦,细密沉静、富有韵律的锁纹锦,三维效果的曲水锦,在唐宋时期贵族妇女中十分流行的净地锦,这本书中都有呈现。
最令人震撼的是,作者复原了中国仕女画神品——《捣练图》。
画中12位仕女的16幅服饰细节,都被一样一样地还原了出来,图案精妙、色彩雅丽、气韵灵动,令人叹为观止!汉服爱好者可据此复原唐制汉服,将大唐风采穿在身上。
这是一个纹样素材宝库,你不仅可以通过纹样,学习背后的文化知识,
“世界最美的书奖”获得者潘焰荣操刀设计
,设计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经历一年多时间的反复沟通和精心设计后确定了这本书的最终基调:
当你打开这本书时,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曾经在亭台楼阁上熠熠生辉的彩画,更能在纸张间,触摸到一千年前庄丽静雅的大宋风华。
现在开通/续费「三联中读·知识年卡」的朋友,我们免费将这套价值258元的
《
中国古代建筑纹样
》(精装典藏版)
送给你!
了解完赠书,让我们花1分钟来盘一盘:
三联中读知识会员(年)包含哪些知识特权?
全新上线的
《这就是中国龙——给孩子的一部龙文化宝典》
,会带着孩子和家长一起,以“龙”的源头、演变为线索,串
联起
神话、考古、历史、文学、民俗、美学等6大领域。中读最受孩子欢迎的主讲人之一
王叡,
将
用趣味故事和提出新奇问题的讲解方式,让孩子带着兴趣和好奇,去探寻龙文化背后的璀璨文明。
11位权威讲者带你回到90年前,
追随梁思成、林徽因
,踏上古建筑寻访之旅。从
应县木塔、蓟县独乐寺、云冈石窟,到江南园林、曲阜孔庙、五台山佛光寺
……帮你看懂
最具代表性的10种中国古建筑
。
爆火的
《葛剑雄·不一样的中国史》▼
带你通过50个关键词(如疆域、城市、人口、迁移、文化、帝王、政治等),从“事件”出发,深入其背后的原因,为你重构更立体的中国史。
▲《葛剑雄·不一样的中国史——50个关键词,俯瞰历史风貌》
| 单买价¥129,知识年卡免费听
口碑课
《了不起的敦煌》▼
带你穿越一千多年的风沙,细赏800多个洞窟、3000余身彩塑、50000余平方米壁画,亲近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
▲《了不起的敦煌——
全景式解读中国美学秘藏
》
| 单买价¥198,知识年卡免费听
甚至,这张年卡还能让孩子也一起踏上学历史的快车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从小培养成熟的历史观,等于提前为人生备好经验,能少走很多弯路。
《杨早·简说中国史》▼
是新年送给孩子最有益的礼物!
▲《杨早·简说中国史——
帮孩子建立历史观的第一课
》
|
单买价¥99,知识年卡免费听
《史记》《诗经》《道德经》《红楼梦》、唐诗宋词……深耕人文领域的三联中读,一定有一款能满足你心灵滋养渴望的课程。
若你还不是知识会员,也许会不解,为何老会员们都像参加接力赛一样续订它,有一位甚至已经续到了2041年……
打开三联中读App,你会发现,它是一片知识的丰饶之海。
历史、
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
……无数你感兴趣的话题,都能在这里找到成系统、有趣味的成套课程。
当人们毫不迟疑地为漫威、迪士尼买单,也许你更有兴趣了解
“电影”
这门艺术的流派、思潮与美学,从此真正看懂好电影;当身边的人被“神曲”洗脑并乐此不疲,也许你愿意借
“古典音乐”
,重新找回钝化的听觉。
正在做旅行攻略的你,可前往全球顶级
“博物馆”
看遍100件镇馆之宝;或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傍晚拾起一卷民国老课本,坐进
“西南联大”
的课堂。
摒弃心灵鸡汤与成功学,来三联感受一次正统的
“心理学”
课程吧,让它帮你实现自我疗愈和终身成长;再学两招顶尖
“哲学家”
们的终极思维方法,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从
“中国历史的DNA”
里,学会识人,掌握未来社会的大框架;也尽量去尝试
“理解政治”
,毕竟“几乎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其政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