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
2018年3月30日
天宫一号运行在
平均高度约189.5公里的轨道上
预计北京时间
到4月2日左右
再入大气层烧毁
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这是神舟六号任务航天员拍摄的画面。
这些千古相传的神话故事
记载着中国人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也见证着国人
对神秘而又浩瀚的太空
无尽的向往
新华社图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全过程。新华社记者 崔莹 高微 编制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
拥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
也拥有了浩瀚宇宙中
第一个“中国之家”
2012年6月18日,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全部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内(视频截图)。新华社发
2010年10月
中国宣布正式启动实施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
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
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天宫一号还未腾飞
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天宫一号发射前,2011年9月20日11时38分,发射塔架开始关闭,等到发射前40分钟才能打开。新华社记者秦宪安摄
巨龙
终究迎来了腾飞的那天
2011年9月29日
伴随着大地的轰隆声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宫一号
冲入太空
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
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
天宫一号刚升空不久
就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挑战
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程
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
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
经过两天的追逐和5次变轨
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
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这标志着我国
成功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
外太空的“中国小家”
即将迎来它的第一位人类访客
历史永远记得
2012年6月
神舟九号飞船的蓬勃升空
记得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出征时国旗前的敬礼
那是誓言
也是决心
历史永远记得
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刘旺以不到7分钟
误差仅18毫米的中国精度
赢得世界喝彩
历史永远记得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号发射升空
那堂
“太空授课”
拉近了许多人与太空的距离
那是神舟和浩瀚星辰
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新华社发(李培斌 摄)
2013年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太空陀螺运动。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这是授课结束时,三名航天员向大家挥手再见。
短短几年间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
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
天宫一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指日可待
有记者这样描述天宫一号的一生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
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
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
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3月16日,
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
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
进入轨道衰减期。
天宫一号取得的荣誉
属于
全体航天人
他们一丝不苟、分秒必争
用辛勤的汗水和顽强的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