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太空
腾讯太空官方微信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开春,Burberry格子奢花第一名 ·  2 天前  
植物星球  ·  立春,樱花初开,狼尾蕨绿 ·  4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3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太空

创造历史:太阳系最远天体什么样?

腾讯太空  · 公众号  · 探索  · 2019-01-04 20:32

正文

1 1 日,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号飞船成功飞掠“天涯海角”( Ultima Thule )。“天涯海角”也被称之为 2014 MU69 ,距地球 64 亿公里,是迄今为止人造飞船造访的太阳系内最远天体。采用核动力的“新地平线”号拍摄了数百幅“天涯海角”照片,将在未来两年陆续传回地球。此次飞掠有望揭示太阳系的一系列谜团,包括行星如何在 45 亿年前形成。

艺术概念图,“新地平线”号飞掠“天涯海角”

2015 7 月,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号飞船造访冥王星。 1 1 日,这艘核动力飞船又成功飞掠一颗神秘天体——处在冥王星轨道之外的“天涯海角”。“天涯海角”的个头与一座山相当,距冥王星 16 亿公里,距地球 64 亿公里。


美国东部标准时间 1 1 日上午 10 39 分,“新地平线”号给地球“打电话”,证实它并未因此次机动遭受损伤。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这艘飞船拍摄了数百幅“天涯海角”照片。上午 12 33 分,“新地平线”号抵达距“天涯海角”的最近点,彼此间的距离在 3540 公里左右。随后,这艘飞船以大约每小时 5 万公里的速度掠过“天涯海角”。

“新地平线”号飞船艺术概念图

在成功飞掠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地平线”号任务负责人艾伦·斯特恩表示:“我们在此宣布,美国的‘新地平线’号飞船进行了人类历史上距离最远的探索活动。整个过程非常引人瞩目。我们能在此宣布这个消息要感谢所有环节的完美配合。‘新地平线’号船载设备进行了大量操作,最终实现了此次飞掠。”


飞掠“天涯海角”既雄心勃勃,又让人感到吃惊。 2006 年,美国宇航局向冥王星发射“新地平线”号飞船。当时,没有人知道“天涯海角”(正式名称为 2014 MU69 )的存在。在 2009 年宇航员升级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机前,甚至没有一种可靠的方式帮助科学家探测这颗天体。

“新地平线”号获取的“天涯海角”影像

宇航局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学实验室获取的信号证实,“新地平线”号在飞掠过程中幸存。新闻发布会上,科学家分享了此次飞掠拍摄的第一幅模糊照片。斯特恩表示根据“新地平线”号拍摄的照片,“天涯海角”的个头为 35 公里× 15 公里,形状不规则,由大小不一的两部分构成。早期观测结果表明“天涯海角”可能是两个非常紧密的天体,彼此环绕对方运行。


斯特恩在此前接受“商业内幕”网站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知道会有怎样的发现,我们就不会前往‘天涯海角’。探寻未知正是太空探索的意义所在。”

概念图,“新地平线”号造访“天涯海角”

未来几天,宇航局将公布更清晰的照片;拥有最高分辨率的彩色照片预计于 2 月对外公布。斯特恩指出项目组正对数据进行分析,将在下周着手撰写他们的第一篇科学论文。


“新地平线”号操作负责人艾丽丝·鲍曼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我们在地球上建造了一艘飞船,而后让它飞到距地球数十亿英里的地方。它传回了大量重要数据,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世界以及我们的太阳系。”

小行星群艺术概念图

“新地平线”号穿过柯伊伯带。这一区域的阳光强度仅相当于满月时地球获得的光量,同时存在大量太阳系形成过程的冻结残余(柯伊伯带天体),其中就包括冥王星在内。“天涯海角”是其中一个原始残余。在距地球遥远的寒冷轨道,它已经运行了数十亿年之久。斯特恩表示“ Ultima Thule ”这个名字来源于挪威语,意为“最远边疆之外”。


“新地平线”号获取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数据,有望为科学家提供新线索,以进一步了解太阳系如何演化并孕育出地球等一系列行星。“‘天涯海角’是我们造访的第一颗体积不够大,不足以演化出行星那样的‘地质引擎’的天体。此外,它永远不会因为太阳的热量而大幅升温。它就像是一个拥有 45 亿年历史的时间胶囊。这让它在太阳系独树一帜。”

新地平线”号飞船

斯特恩将此次飞掠与埃及的考古挖掘相提并论。他说:“这就像有人第一次开启法老王的陵墓。置身其中,你能切身感受 1000 年前的古代文明。所不同的是,‘新地平线’号探索的是太阳系的黎明时期。”


斯特恩认为“天涯海角”就像是一个“行星胚胎”,因为它是一颗从未成为现实的更大行星的构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就像古生物学家发现的恐龙胚胎化石。对‘天涯海角’进行研究拥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新地平线”号 2018 12 30 日获取的“天涯海角”影像

2015 年飞掠冥王星后,美国宇航局决定能者多劳,让“新地平线”号造访“天涯海角”。在 2018 12 31 日举行的新闻简报会上,宇航局公布了“新地平线”号的第一幅“天涯海角”照片。


“新地平线”号项目科学家约翰·斯宾塞在简报会上表示:“这幅照片只有区区几个像素,所呈现的影像只是一个模糊的团。从照片来看,‘天涯海角’是一个瘦长天体,而不是球形。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它的影像。很快,我们就能获得更清晰的影像。”

艺术概念图,“新地平线”号飞掠“天涯海角”。早期观测结果表明“天涯海角”可能是两个非常紧密的天体,直径分别为 19 18 公里,彼此环绕对方运行

斯特恩表示“新地平线”号飞掠获取的首批照片,每一幅都需要两个小时才能传输。这些数据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光速传输,大约 6 小时后被地球上的天线接收到。早期照片将于 2 日对外公布。


由于“新地平线”号的局限性,科学家要在几个月后才能接收到这艘飞船拍摄的细节最为丰富的全解析度照片。“新地平线”号项目负责人海伦·温特斯在新闻简报会上表示,研究人员需要等待 20 个月,才能拿到所有飞掠数据。飞掠照片将呈现怎样的景象,斯特恩不愿预测。不过,他提到了令人惊异的冥王星首批特写照片。“如果能像冥王星特写照片一样,那就太棒了。”

冥王星(右)和冥卫一“卡戎”

斯特恩表示飞掠“天涯海角”的难度远远超过飞掠冥王星。他说:“这颗天体距冥王星 16 亿公里,个头与一座被泥土覆盖的大山相当。它的个头只有冥王星的万分之一,与它会合的难度是造访冥王星的 1 万倍。毫无疑问,这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


“新地平线”号任务科学家希蒙·波特尔发推文称,锁定“天涯海角”的具体位置需要世界各地的望远镜进行两周半的观测。为了观测到“天涯海角”阻挡一颗遥远恒星的光线——用于确定“天涯海角”的轨道——研究人员放飞了机载望远镜 SOFIA ,同时在阿根廷部署数十架望远镜。

2015 年,“新地平线”号飞船掠过冥王星

在新年前夕刊登的一篇《纽约时报》专栏中,斯特恩用“令人惊异”描述此次飞掠。他这样写道:“庆祝新年时,请你仰望夜空,在脑海中想象我们国家和我们人类上演的一个惊人时刻。”


如果你对“新地平线”号的此次飞掠感兴趣,不妨关注未来几天的相关视频直播。介绍首批照片和观测发现的直播将在 2 日和 3 日与网民见面。应用物理学实验室通过他们的 YouTube 频道,为网民奉献一系列直播。虽然白宫停摆让宇航局的很多员工回家待命,但 NASATV NASA Live 仍然在线,为公众播报“新地平线”号任务的相关报道。


星辰大海自助套餐(‵﹏′)

在微信搜索漫步宇宙【qqtaikong】并 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