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OL中关村在线  ·  狼终于来了? iPhone SE4前瞻汇总 ·  10 小时前  
ZOL中关村在线  ·  三星Galaxy S25 ... ·  昨天  
ZOL中关村在线  ·  苹果自研5G基带来了?iPhone 17全面前瞻 ·  2 天前  
环球物理  ·  【物理笔记】高中物理学霸笔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过年了,为什么怕回家?真相竟然如此戳心......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5-01-23 17:3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中国人对于回家过年的复杂情感,包括期待、焦虑、攀比压力、经济压力等。文章提到很多人害怕回家过年,因为面对父母、亲戚的询问、比较和期望,感到压力巨大。同时,经济压力也是成年人害怕回家的原因之一。此外,中国人家庭观念深重,对于父母的健康和衰老感到担忧也是不敢回家的原因之一。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过年回家带来的压力。

文章详细描述了回家过年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父母的询问、比较和期望,以及同龄人的攀比等。

关键观点2: 经济压力对回家过年的影响。

文章中提到很多成年人害怕回家过年的原因之一是经济压力,包括车贷房贷、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医药费等等。

关键观点3: 家庭观念的影响。

文章指出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特别深,特别是在过年这样的万家团聚的日子,很多人不敢回家过年是担心看到父母老去的样子,以及无法完成父母期望的婚姻任务等。

关键观点4: 对家的情感和对父母的思念。

文章最后表达了对家的情感和对父母的思念,无论身在何处,总有一个地方叫“家”,有人为我们守望。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007同学

来源 | 读者 (ID:duzheweixin)



回家,返乡。


两个词,一条路,带着沉甸甸的行囊。


小时候,对于过年,我们总是翘首以盼,期待着除夕夜的“守岁”、家人的红包还有和小伙伴的肆意玩耍。


长大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当临近年关,很多人对于过年,总有几分既期待又害怕的感觉。


朋友开玩笑说:“年纪大了,比猪都害怕过年。猪就怕一年,我是怕了一年又一年。”


在“你期待过年吗?”的评论区里,很多人吐露自己的心声。


“上学的时候问成绩,工作了问工资,单身的时候问啥时候找对象,结婚了问怎么还不生孩子......谁能受得了过年这一堆的反复盘问。”


“过年要见不想见的人,说虚伪的话,各种攀比,岁数大了,只想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不喜欢和一群不熟悉的亲戚假装客套,应酬很累,拼演技更累。”


“年前,又到了父母一年一度集中吵架的日子,自己一个人躲在屋里悄悄地哭,哭完还得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


“人多热闹的时候特别融入不进去,同学聚会哪是聚会谈感情啊,不是为了炫富,就是为了拉拢生意,感觉聚会特别消耗自己的能量。”


…………



关于过年回不回家的问题,很多人都很矛盾。


有人说,其实自己还是挺想回家过年的,但是一想到回去之后会面对的各种情况,就开始害怕了。


为什么我们害怕回家过年?




各自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的我们,终于在过年的时候,有机会坐在一起询问彼此的生活。


而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走亲访友,席间一来二去讨论得最多的就是:


“你结婚了吗?打算啥时候要孩子?还不要啊,年龄大了,该要一个了。”


“你买房了吗?按揭还是全款?一个月挣多少钱啊?还按揭吃力吗?”


“我儿子前段时间换车了,你啥时候换车啊?”


“我姑娘今年考上研究生了,虽然不小了,但也值了。”


“我儿子前段时间买学区房了,虽然价格高得离谱,但孩子上学方便多了。”


这些关怀,就像规矩一样,看似是关切和爱护,却往往让本就在生活中艰辛奔波的我们,产生落差感和愧疚感。


面对爸妈,别人的子女很优秀,为什么我就不能让爸妈长脸?


面对孩子,别的父母可以轻松买下学区房,带孩子天南地北地见世面,为什么我们就不行?



节日的氛围越是浓烈,心中的失落和惭愧就弥漫得越深。


人到中年,谁不想生活富足,酣畅自由,但偏偏生活就是这样,就算你付出了全部努力,可能仍不会呈现出你最期望的样子。


工作生活的难已经让太多人身心俱疲,过年的时候,就想好好回家过个年,在父母面前,开开心心地做一回孩子。


可小时候有多期待过年,现在就有多害怕过年,因为每到过年,那些明晃晃的攀比,暗戳戳的较量,总让人疲于应对,内心变得更加焦虑。


对很多人来说,其实也不是怕攀比,也不是怕丢面子。


而是怕自己不够争气,辜负了父母家人深深的期许。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特别深,尤其是在过年这样万家团聚的日子。


关于过年催婚的话题,从来都是年底的热搜。


一位妈妈对女儿频频催婚,不胜其烦的女儿将房门反锁,妈妈竟然冒着生命危险,从8楼的窗户爬进女儿的房间,只为狠狠撂下一句话:“无论如何,必须结婚!”


一位34岁女生过年回老家被催婚导致严重抑郁。女孩本科毕业,工作也不错,一直没碰到心仪的人,所以就一直没结婚。


过年回家时,本身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很大,家人的频繁催婚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心里承受不住,崩溃了,在门诊大哭。


武志红老师在应对中国式焦虑的讲座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妈妈对女儿说:“你就结个婚吧,哪怕结了再离都行,这样我也完成任务了。”


在很多中国父母的眼中,子女完成婚姻大事,就是自己的任务,子女不结婚,他们就无法完成为人父母的使命,自己就会没面子。


可是,这个任务又是完成给谁的呢?


跟子女一生的幸福和父母的面子相比,在“合适”的年龄结婚,在“应该”的年纪生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听过一句话:成年人害怕过年,是从害怕花钱开始。


尤其对中年人来说,过的不是春节,而是“春劫”。


每逢过年,大包小包的礼物总少不了,钞票总要早备好,孩子的压岁钱、家里的年货、走亲访友的礼品……哪一样,不需要钱?


有媒体曾对春节消费做了调查,数据显示37.06%的受访者表示春节预计消费超万元。


一个朋友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月薪3万元,却仍害怕回家过年,只因“给完压岁钱一个月工资就没了”。


人到中年,愈发发现“钱”的重要性。


车贷房贷、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医药费……哪样不直接和钱挂钩?


很多人,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撑足排面,等回到自己的小家后,再重新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有人开玩笑说:“有钱,才叫回家过年,没钱,那叫‘回家找虐'。”


当为了那些所谓的团聚和面子,不得不装出一副出手阔绰的样子,每一个回家过年的成年人,心中总会多一分苦涩。




2024年,“贾玲减重100斤”的话题频上热搜。


如今的贾玲,是观众喜爱的演员,还是一位成功的导演。


可在舞台上,贾玲说出了藏在心里十几年的遗憾:“妈,你看,我终于有出息了,对不起,没来得及让你过上好日子。”


一字一句,让人潸然泪下。


在很多场合,贾玲一提起母亲就会泣不成声:


母亲去世后,即便我上了春晚,我能嫁得很好,我再怎么样,我都始终很难开心起来。晚上躺在床上就会想,我妈不知道,失去她,我失去了过年的意义。


年纪越大,也越不想承认“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的悲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