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曦:我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听完两位讲话的理解,我感觉他们讲的时候其中一个关键词叫解构,大家把金融的各个元素进行解构,然后再通过平台的方式让它连接,让它产生一个化学反应,让它形成一个新的产品,不断地创新。我学到很多东西,向你们金融的连接者致敬。有一个书叫《第七感》,它的一个观念,说行动者创造连接,连接又产生行动。就像邓小平作为一个行动者,主导中国改革开放,让中国和世界发生连接,连接之后又有我们现在蓬勃的经济发展和各种各样的活动。像彭楫洲、张立成他们也是金融的连接者,他们搭建这个结点,创造这个平台,我们希望更多的朋友在上面,因为他们的连接有更多自己的商业行动和商业经营。
提问:非常高兴听了这个分享,我觉得这个项目正逢其时,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结点,一方面科技从单纯的服务金融,向金融渗透,然后再到引导金融,经过这个发展,现在使金融和科技之间终于到了一个再一次摆正双方关系的关键节点,在这么一个当口,如果有这么一个产品和平台,是很不错的。
另一方面,现在银行在获客、流量,还是寻找比较好的资产上,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一块也能摸住银行的痛点,时机选的特别好。
我说一下我的问题和顾虑,我们知道淘宝、支付宝之所以能够成功,它解决了一个信任的问题,我们这个平台上解决一个什么痛点呢?我个人理解应该是一个定价的痛点,不管是我作为用户来讲,还是我作为银行来讲,还是我提供的数据公司来讲,我们都要把自己的需求、产品放在这个平台上,谋求一个合理、大家都认同的定价,支持这个需求的,我理解就是数据,但那个数据从统计学上讲有两个问题,第一你要筛选出具有相似特征的群体,就用刚才所说的屌丝来说,其实屌丝很难分层,有真屌丝,第二他可能没有介入到金融视野,没有使用过金融产品的记录,这些隐形的可能还都是富豪的这些人,可能在金融的眼中,也不得不是屌丝,在真屌丝里,可能有一些是城市的屌丝,有一些是乡村的屌丝,有从业的屌丝,我特别想听彭总分享一下,你们怎么类型化这些客户?
第二个问题,一个样本的问题,不是蚂蚁金服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现在把所有银行绑一块,数据的样本也是不全的,你怎么通过一种机制,把数据让它尽可能地全面?这个也是蛮有挑战的。
可能您比较倾向于跟银行谈业务对接,但有一个困难你们肯定面临过,跟银行合作除了业务对接之外,还有银行后台、中后台,包括它的用户账户信息,它的运营,甚至有些银行有自己比较成熟的反欺诈安全体系,这些银行一定是封闭的,不管是大银行、小银行,你怎么跟它做一个比较好的对接,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彭楫洲:我有两个点可以做,你刚才说的对用户的分类,其实在统计学的逻辑上说,没有完美的分类,只有合适的分类、合理的分类。我们希望所有的金融发生的时候,是在特定的场景里发生的,这种东西的结合,能让这个金融产品变得是合理的,有逻辑的,我们能知道它怎么用,为什么需要这个,我觉得这是整个在互联网上设计这个产品很重要的一点。
你刚才说他是一个真屌丝,还是一个假屌丝,其实这里面没有感情色彩,都是数据在做,我们没有必要说这个模型是可以的,因为在可控的风险里,它在不断地迭代和进化,这也是这个平台的价值。如果一切都是静止的,是分类好的,不是动态的,它就没有魅力了,这个是大数据的魅力所在,它不应该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永远不可能把它变成完美,但是我们会努力让它变得合理,变得更优秀,变得更好。这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第二个问题,你刚才提到银行风控的体系怎么对接,第一在跟银行的IT系统对接上这个不是问题,我试图理解一下你说银行的风控体系是封闭的,没太理解,我跟它对接之后,它可以用自己的风控体系跑,我这里面只说两个:
第一,我们看银行的风控体系,它已经建了,但是银行的风控体系缺乏验证,或者不太适应互联网的场景,因为它更多的数据遇上传统的信贷,更多是评分卡,更多是走银行征信,服务的层次不太一样。银行在做基于互联网的东西,除了定价之外,更重要是一个反欺诈,恒生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银行在目前来看,不借助外部的数据很难去完成。
第二,你刚才说银行不愿意输出,其实我发现银行变得愿意输出了,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我刚才讲的第一种模式是SDK,银行已经开始把自己的网点开到你的APP里去,已经在做很强的输出了,我不太理解风控不愿意输出是什么,其实我们现在合作的银行就是在做。
提问:不是不愿意输出,就是你和它的打通会比较困难,有合规上的障碍。
彭楫洲:但是我们的产品并不会去挑战这个。
徐敏:我帮忙补充一下,首先你第一个问题非常好,这个问题我没看到,当我不能发现你到底是不是屌丝的原因,按我的逻辑是说,我的数据不够多,我相信在这个时代,只要有足够多的数据,我一定知道你是谁。我会在同步做一个事情,交易打通的部分,另外我要做一个大数据的平台,或者人工智能平台,这个平台第一层是技术的,阿里巴巴的技术,GPU等等都在里面,这是一层统一的平台,我希望全社会更多的人基于它做更多的数据分析,在未来能够共享,数据能够打通。第二层一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源的市场,数据交易市场,但是跟很多交易市场不一样的是今天我会让你在我这边把数据放进来,但放进来以后,我们都看不到,这个数据是你的,通过API方式进行调用,API会有把所有权限都放里面。第二点假设今天彭总来调用我们数据,他给我付订金,付完以后这个交易假如未来通过一个场景变现了,挣钱了,这时候我需要从订金里把钱收回来,这是数据淘宝。
通过这个,会吸引很多数据提供者进来,放这里面,很多数据提供者用这种方式变现,而且这种方式可以跟很多机构合作,我把数据卖给你,10个G、2个G,这种方式是不对的,这种数据是失控的,数据所有权是不知道的。今天我把数据放这边,你数据越有价值,调用的人越多,你未来的收益可能更高。在这方面我们正在做一个事情,我们正在跟某个股份交易所合作,把他所有数据放上面,会有很多数据分析家做模型,量化模型做完以后,我把它放在一个像恒生的交易所系统里面投资,投资完以后挣钱了,我就知道这个数据值多少钱,可以做数据的变现。这是第一部分数据交易市场。
第二部分是场景的打造,今天消费金融是个场景,风控是场景,场景打造目标是让数据能变现。
第三部分是人,今天很多金融机构无论从哪出来的,其实我们都没有足够的数据,我们会做一个东西,把整个淘宝的数据一部分放在外面,吸引外面的数据分析家,很多是大学生,进来以后做模型,做完模型以后做比赛,我做个题目是说,今天彭总在淘宝买衣服上衣是黑色的,会配什么颜色的裤子最高效、最准确,我做这种比赛,有人赢了,最后有几个比较好的成绩出来,而且我们在双11当天,我们投入真实的使用场景,我们会发现上半天我用的是阿里巴巴自己的分析家,出来一个比值,下半天用他的,他的对接率比我还高,所以高手在民间,今天我们通过天使大赛,已经培养了3万多人,他来做,他们未来会针对这些数据做各种各样的分析,然后发现一些事情。
平台、数据、场景和人,上面是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目标是能够让很多事情简单去实现,阿里巴巴做通用的,像人脸识别、图象识别、语音识别等等,还有很多像量化的,智能投顾的,可能模型你们来做,到这边有解决方案,我会来规定数据进来的时候格式是什么样子的,为了让别人更好使用,我同时也出一个规定,你的解决方案API什么格式的,怎么跟他对接,未来我会做一个大的,像淘宝一样的数据交易市场,而最终的目标是让更多数据放在这里面,通过科学家把这些数据的价值发挥出来,来帮助金融机构识别,挣钱以后可以把利润分给数据提供者和数据科学家,所以这事情不是我做,我只是搭平台而已,是外面大家来做。
第二个问题关于风控,的确银行目前的风控体系非常严谨,非常的规范,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符合上个时代我们信息获取的能力,只能这么做。今天来说,变化一定有,你会发现按你的风控跑,没有人愿意去银行拿贷款,如果我从别人拿贷款,我为什么要去你那一个月拿贷款呢,会逼着银行做改变,而且我觉得这个形势已经在变了。这里面一定会有先进者。
第二点,这里面还是有办法去处理的,我正在做的事情是,有一些企业有大概30家小微企业数据,很多经营数据,今天我把他和银行对接,银行说这么好,但是里面都有贷款需求,但是这些数据用不了,我系统不支持,怎么办?我就去找一家银行,他胆子比较大,他说我先把这些数据做第一层加工,加工成我能认的模型,第二步我资本有限,我会跟你做联合贷款,我银行出10%,你出90%,像微信的微粒贷一样,帮助你们把一些你们不能认同的,并且还能够认同的,最后跟行业对接就搞定了。所以金融的事情,到最后还是用金融的方式解决,数据只是一个增强而已,为什么这里面需要大家参与,因为里面很多能力一定需要金融工具在里面转型一下。
由曦:我先介绍一下,这位就是阿里金融云的总经理徐敏先生,所以他对金融云应该非常了解,从几年前就一直致力于推动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非常感谢徐总。
提问:彭总介绍的您这个模块里,有一块是银行,如果您现在和银行合作,一般是从什么点,希望银行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您能够给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怎么来互相合作。比如现在是怎么合作的,未来如果两者做的特别好,您说的数据共创还是什么,这种情况下,您觉得现在的银行,哪家银行最适合和您合作,在理想的状态,不管能不能合作,您觉得未来在一个理想状态怎么合作比较好一点?
彭楫洲:我们现在并没有刻意说我要挑什么样的银行合作,大中小包括民营、新成立的银行,我们都在积极地跟他们合作,但是从实际的情况看,现在愿意展开这种合作的,实际上还是跟银行的经营压力有关系,或者跟它的某一个经营阶段相关。比如说我们现在跟民营银行接触的比较多,它是没有网点的,科技能力又比较弱,虽然有一些银行有一些互联网金融的股东背景,但是它在做业务的时候,很难马上产生耦合,或者资源的整合,而这种银行比较容易连接在一起。包括刚才徐总谈的,联合贷这样一种模式,它本身资金也比较少,它更希望通过金融科技的一些合作,来完成一些业务的创新。
另外,像城市商业银行也是一样的,我们在选择场景的时候也有些考虑,我们也是围绕着银行的一些诉求,我们不会去选一些很别扭的场景,我们基本上是一些很正常的,或者风险比较好的,另外我们会选一些垂直领域大的平台、大的场景端合作,这是我们站在银行立场上,我们希望给银行带来什么,带来真正健康、高质量的流量。而我们在前面会用我们科技的能力,帮助银行做精准的倒流,比如你就希望经营女性的流量,你说我就喜欢女性,或者未婚的,或者是孩子的妈妈都没问题,我们可以帮你把这些流量拿过来,给你做导流,做筛选,让这些流量回到他应该去的银行,每个银行都可以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定制它想获得的东西。
还有一块,刚才说了很多都是信贷,包括徐总提到的小微企业,这种批量的产业、小微的,我们也是基于数据在做很多的合作。还有一块,未来在理财层面,现在我们在跟很多互联网企业聊,他们希望的理财都是定制化的,比如说像小微企业,可能每个不同产业链的企业,比如服务行业,像我们公司,我们很大的压力会存在一个账期的问题,因为我们跟银行做,都有一个账期,我们很多时候需要流动资金,还有很多流动行业,一些产业,其实不同的产业有时候有钱,有时候没钱,这种情况下,它对理财、对流动性的需求,在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没有看到银行在这个层面做,当然有些银行说我有现金管理,或者我有智能投顾,其实它都是做的不太定制化,更多还是一种大众化的做法。这些是我们想去做一些改变和尝试的。
我们这个团队更喜欢站在平台的和技术的基础上,来完成场景和银行、和这些能力提供者,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基于数据的金融产品的创新,我们更希望变成一个产品的设计者,这个可能对当今中国的金融发展更有意义,而不是简单倒卖,把这个流量拿过来,交给你,你自己去处理,不是这样的。我们一直在做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这是我们的一个根本。
张立成:我有两句话回答你,我们现在就是你想要什么你告诉我,但如果你都有了,你不用找我了,你自己去做,一定是你有些能力没办法,并且你可以说你想要什么,还有我们猜你想要什么,像淘宝这种推荐你喜欢,我们看到一些点,比如说欺诈风险一看到,我们会告诉你这个东西会怎么样。我们希望把所有人的你想要什么,我们努力帮你变现,另外我们也看到一些点,或者看到别人想要什么放到这里面,慢慢地以后会成为一个能力变现、或者能力获取的平台,有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如果不能变现是我们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来解决。
提问:我先跟大家做一下分享,首先来说一下咱们做了10个小时火车的同学,先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我觉得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或者从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角度来说,您坐10个小时的站票,或者跟我坐10个小时的头等舱,或者一等座,实际上代表了我们在票价的方面,它的边际效应是不一样的,假设咱们两个是同样有钱的两个人,可能我年龄比你大,我接受不了站10个小时的付出,比如我边际效应比你高,我愿意多出这些钱买一等座,这是一个边际效应的问题。
第二点,我接着车老师的话说。现在已经不是科技和金融相互影响的问题了,已经到了一个相互谁能定位谁的阶段了,从我的角度来说,这个代表一个他们重新定义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我的一个困惑,我做了很多年的程序,但是对于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也好,比如区块链这些东西,我可能还是相对比较好理解。但是对于大数据来讲,对于银行来说一定是困难的,同样一个模型,或者同样一个输入,我一开始给它输入123,或者我过一段时间再给它输入123,它经过一段训练以后再输入123,它输入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了,最根本的东西已经冲突掉了。我觉得从银行的科技说,来理解大数据相关的东西,可能真的是比较困难。
从金融一开始架构整个框架来说,肯定是要面向大客户,比如我们现在有2000亿的投放贷款额度,我到底怎么来分配这个资源,我每笔授信成本都有一个入门门槛,比如一笔授信投进去,至少成本一百块钱花出去了,一开始入门门槛已经在这儿了,我就没有办法向小微或者普惠金融倾斜,因为一开始的门槛费用比较高。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要向大客户倾斜,现在银行的销售一定是对人的销售,或者对人情感的沟通,所以客户经理一定要围着企业的财务总监,或者总会计师转,要了解他具体的需求是什么,或者他的风险偏好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银行一开始构建金融框架的时候,最开始防范欺诈并不是要防范外部欺诈,它防范内部的,要防范自己内部的内鬼,我一定要把它全部流程化,央行虽然整个征信体系不是非常完善,也不一定非常合理,但是它是刚性,只要有一家银行违约,或者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其他银行一定都不行了,这是一个刚性的东西。我按照这个流程走,内鬼至少没有了。然后才能说外部欺诈,这是银行新面对的课题,这是我想说的一点。
另外,我所看到的趋势是什么样子,现在从银行的角度来讲,它来涉足互联网金融、网络金融,从整体来讲的还是处在一个防守的态势,我不知道这个东西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中信和百度合作成立一个百信,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其实银行方面更多愿意防守,我不知道你这个东西未来是什么样子,我先有枣没枣打一竿子试试,我先别下车,然后再说后面能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我觉得它是这个逻辑。
其实我还是举区块链的例子,看麦肯锡的报告中,它说它调研银行中的高管,有50%以上都认为,区块链将在半年之内改变业态,我觉得银行高管在这方面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现在银行开条线的年会,一般都是哪些条线一下变成重点的条线了,首先首当其冲的是机构业务,社保公积金,他觉得互联网金融一时半会儿冲击不到,这一块一定是它的重点。再一个是国际业务,跨境,我觉得咱们中国的互联网虽然发展的很好,但是在国际上不见得能对接进来,它一定觉得这个板块是战略性的。但是,区块链一来,因为区块链跟领导讲的话,他一定说这是一个信用的链条,从第一性角度说,金融业一定是一个信任的东西,信任肯定是银行第一性,这个东西来的话,好像跨境业务也会受到影响,国际业务也会受到影响,立刻危机感就会上来,觉得这个东西一定要好好看一下。但是他看的角度,也一定是一个防守的角度,我先在这个领域投入一小部分,或者我步伐不愿意迈的太大,因为我不知道迈的太大之后,它给我带来的风险有多少,我觉得这个可能是银行面临的一个困境,或者我觉得这是银行的一个痛点,我不知道二位对于这个怎么想。
张立成:你最后一个说防守态势,我特别同意,但是我觉得防守有两种防守方式,一个就是我站在这儿,你过来我退一点,你说的是这个模式,我挑一个你肯定打不到的业务我顶起来。还有一个方式是试探性方式,你不是想试试,到底行不行,不试谁也不知道,要试错或者试对,怎么办呢?你给我个额度,你说多少额度之内你来担风险,或者就是在玩风险的机构,超过这个东西我就不玩了,你不玩了你说还想多做点怎么办?我给你拉金融、拉担保,或者拉保险,你信任的机构来给你兜底、增信,我们试试,试一段时间你看一下这样结果你玩不玩。所以这种试探性的方式,我试试,我站在对岸永远不知道你在玩什么,但是你过来,派个部队刺探一下,这个可以。我觉得后期防守是一个更激进一点的方式,这个大家可以尝试,如果你是个老总,今年我要创新,比如有点资本,我们算一个额度出来可以试试。我们刚才谈那么多,我们可以保证你试多少我们都陪你玩,你要玩上瘾了,我们可以玩大的,大概是这个思路。
提问:有关大数据。
张立成:你说的大数据的方式,其实我理解。原来我也在银行干过,银行理解的模型是一种专家模型,专家模型需要人设。之前我有一个前同事,他说你来了阿里,帮我招一个大数据方面的模型师,我要造一个消金公司,我说我们这儿没有你要的人,他要的就是你说的那种,专家模型,对消金风控特别熟的人,能控制住风险,我没这个人,他不相信,大部分阿里的模型是不懂专业,我只懂最基本的数据模型和原理,你给我足够这个领域的数据样本,我通过建模,通过分析,我给你做出来一个模型,模型里包括好多参数,人是男的是女的,是什么学历,越多越好,我会分析出来,到底哪个指标项,和你要管的那个事儿,比如说信用风险,它的相关性最高,这个东西出来以后,你就有一个积分卡了,一个东西计算完了以后,哪一个积分更高给他加一个权重,排出来,最后我给打一个分,就知道这个东西过不过,有一个标准。这个东西每一次你再放出去一个贷款,再回来中心的时候,又变成一个样本数据,又放进去,所以它是一直迭代的,可能十年前你觉得这个样本是可以的,但是过几年你会发现,整个里面的权重,就是所谓的模型会全部变化,所以他们是不懂的。但是这个模型做出来给懂的人一看,这个为什么是相关性最高的,央行征信报告也是类似这么一个方式,这是你能懂的,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模型建模师来说,他根本不懂业务,他只是拿数据用这些算,比如聚类、分类、线性回归这种方式去算。所以说,互联网公司玩法就是只要你给我数据,我有建模能力,我就可以做出一个模型,你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就像一个小孩一样,慢慢能够成为一个专家。大家知道有一个一万小时理论,人是一万小时可以成为专家,机器学一万小时也能成为专家,就是这个理念。
之前好多人告诉我AI、大数据,概念、忽悠,你听他们是吧,而且现在好多大数据公司上来就跟你谈,数据怎么样,模型我给你弄,但是你认真分析一下互联网公司做法是这样的,我通过我拿到的数据,但是我的数据有可能没有金融机构的数据那么全,怎么办?我拿我现有的数据逼近刚才彭总讲的,你们银行可能知道这个人有没有车,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车,没有银行征信怎么办?我通过弱关联数据知道这个人买的一些东西,可能他有车,这是概率问题。我从这个数据变成他有车,有移动资产,资产规模是什么,你有一个宝马的车,再不好总比夏历要贵,你的资产大概是什么样,我大概会有个数。其实最终出来的那个模型,和我们金融机构的模型很类似,所以在这个里面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块链半年能够改变世界,我个人是不相信的,因为我没看到它半年能改变世界。还有一点是科技和技术的问题,我经常跟他们说,我们要把我们的东西变成人化,我们这里面没有任何科技的东西,但是它底下把所有科技需要弄的事情全部覆盖了,如果你对这块有信心,可以找他的团队单聊,他下面的技术培养怎么支撑的,怎么跟银行打通,包括银行所有的规范里都有,但是里面有一点是流程要面签之类的,这个可能要跟咱们银行共创,我怎么通过流程既满足借款人的要求,同时能够把我们用户的体验,体验是时间的问题,不能让客户贷款,三天以后才跟他说不贷,这个体验太差了,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你随时贷随时给你,秒贷,这个体验大家肯定找他,这个里面要找一个平衡。
彭楫洲:我补充一点,其实刚才你谈到防守的问题,其实我们更多在看客户群的变迁,其实有大行做过统计,现在他们的信用卡持卡用户平均年龄40岁,每过一年涨一岁,今年是40岁,明年再统计41岁,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年轻人的客户在银行里,他的成长性很低。我们去想象一下十年、二十年之后会变什么样子,所以无论你是防守还是进攻,其实你必须要有自己的策略和立场,客户群体是不能扔掉的,也许20年之后他们已经从屌丝变成了富豪,但是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你。
第二个,关于区块链,你刚才说区块链的一些应用场景,是在国际结算,其实我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去夸大它,其实区块链在国际业务里更多在打通国际结算的资金通道问题,它在降低的是这个成本,没有干别的,但是国际业务不单是这点事情,你能做的事情很多,反而我觉得它的这种创新,用区块链的方式,其实它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它需要一个类似于货币的东西,比特币这样一个东西在中间做转接,做比较,它想要完成基于区块链这样一个网络,完成境外和境内资金的汇兑,这反而不是在威胁银行,我觉得它是在帮助银行减掉你在经营上很多不必要的系统压力和系统的支撑,你在国际业务上,你真正应该考虑,国际结算或者国际业务本身应该考虑的一些事情,对公的一些东西,这个是逃不掉的,它不会受制于区块链技术的变化,因为区块链技术只是解决了一个信任的问题,这个大家不用担心。
提问:我在银行一直搞研究,对这个商业模式,对这个业务比较感兴趣。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刚才的链条很长,用户是需求资金的,银行是提供资金的,按照现在银监会的办法来说,谁提供资金谁是最终风险的承担者,中间什么产品经理、数据的补权,很多链条很长,在这个合作模式的过程中,每一方怎么样定价?建行、工行在跟阿里的合作中,往往是因为分成不均合作不下去了,这个链条这么长,我感觉你们每一个角色对他都很重要,你们在筛选客户的时候,每个环节很长,每个人感觉自己的能力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去定价,这个恰恰是影响银行怎么合作,能够把这个平台做成的一个关键。
第二个问题,现在正在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银行毕竟是出资金的,它是风险的承担者,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能防范的很好,一我要计提,比如链条这么长,出了风险,到底这个风险责任在谁,还是银行自己的,到底哪个人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银行最后有个违约损失率,至少你的收益要覆盖到这个损失率才可行,银行在跟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时候,很短的时间内很难推进,一个很困惑的点是不知道违约率。从支付、理财,然后再给资金这么一个过程,因为他算不清这两个东西,所以他风险没法防范,没法给出你拨备,这个恰恰是银监会现在要求最高的。我不知道你的底在哪,这个是在这个商业模式里,跟银行合作的一个关键问题,银行一给钱风险就承担了,风险归根结底还是在那几家公司的信用评估上,跟后面的商业模式没太大的关系。
彭楫洲:你刚才说的这个,我觉得归根结底可以认为在这个平台上整个产品创新的过程,整个过程要做一些博弈和设计,我们可以先从小步的方式去试,而这里面你觉得它的链条很长,其实在我们实际做的时候,因为它是全靠技术串起来,其实它是秒级的逻辑就已经完成了,至少在体验上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你刚才说的银行对风控的东西,一开始设计的时候,一定是小步、小批量的去试,可能有兜底,有各种各样的担保进来,慢慢的完成整个数据的积累,形成整个风控体系。
现在所有大数据风控,它的训练模型,它需要数据,如果光是一些算法没有任何用,而这些数据必须用,就跟银行说的,其实我们积累的这些东西,都是成本付出,我才能积累出我这样一个模型,我觉得这条路是逃不掉的,你必须经历,不可能不经历这些风险,不去做这些事情,我觉得你只能想一些办法。
提问:银行给您投的时候,有可能分期补合吗?
张立成:有,其实PD这个东西可以算的,比如你按你自己银行模型算不出来,我们有一个模型可以算,如果你需要给你,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算的PD\LGD你认不认的问题,我们可以给你讲这个原理,你试不试。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对他很怀疑的时候,我们可以找担保,如果有了担保,比如保险级别够了,你是对你的资本占用很少的,因为他会和你签合同,不是随随便便说,这样相当于你只是个资金出资的方式。当然这个过程中,你说银行如果不愿意冒险,那就不是银行,你还是希望通过风险溢价获得一些收益,这个时候你买的量那么小,你资本金买的就是8,8再出一个本金,你可以弄一个很小的,甚至几百万放放,你的资本量多少,一般他们这些大行,动不动一个分行张口授信就几十个亿,这个我们可以先跑起来,这里面如果对你的内部合规的要求,你可以按最严格的方式去计提你这个东西,但是因为量小,所以你OK,现在如果是省级担保公司,你认为它级别不够,我们就找大的保险公司进来可以不可以,基于它的资产重,一定会给你保,回头麻烦事交给我们,我们还要跟保险公司谈,为什么这一笔你可保。我们通过这个过程,希望大家给一个阶梯,你踩这个步伐一步一步进来,慢慢了解这个生态,慢慢可以试着玩这个业务,或许有可能你找到感觉以后,你可能自己就玩了。如果你全能搞定,我们就把流量都给你,风险是你的,资金是你的。
由曦:非常感谢大家跟我们三位嘉宾一起度过一个非常好的时光,最后大家也可以跟他们发生连接,加一下微信。
央观荐书
长按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购买链接
蚂蚁金服: 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
点击以下阅读原文链接进入购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