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君:
就如当时的共享单车一样,几乎是一夜之间,“无人零售”闯入人们的视野。
2016年底,亚马逊发布了一款全新的无人超市产品 Amazon Go。在视频中,用户只需用手机登陆亚马逊账户、在进门时通过身份审核,就可实现真正的无人结账,即拿即走,亚马逊将其戏称为
Just Walk Out Technology
。
虽然Amazon Go最多只有20人的承载量,但已经将自主消费结账系统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高度,
背后使用了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深度学习、生物识别等前沿技术。由此引发无人便利店的创业风潮。
上月底,国内首个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进驻上海。
这个外观像个大盒子的便利店,占地面积约15平方米,顾客进门前打开微信扫一扫,通过手机短信实名认证后,门自动打开,之后就可以自助选购、付款。
▲截自缤果盒子官网
在7月初的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阿里也将落地无人零售计划呈现在名为“淘咖啡”的快闪店中。此外,娃哈哈也宣布要3年开10万家无人店。
无人零售,是噱头还是下一个风口?
7月8日,在杭州的街头,马云的无人超市正式开业!24小时营业,没有一个收银员!拿起就走。
用APP扫码,进入完全无人值守的店铺,随心所欲地选择,无人收银机上手机付钱——充满科技感的无人便利店时代,已经来了。
一周前,被曝光时的场景:
扫码进店
选购点单
自动支付
现实和曝光,有多少区别?
走进去你会发现,它的出口和入口有点特别哦。入口配备了两台扫码机,第一次入店之前,你需要用淘宝扫二维码,出现相关协议,通过之后,就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二维码。让闸门扫码机扫码之后,相当于告诉商店的系统,你来啦。
在体验无人便利店之前,
用户需要签署一个“支付宝免密付款”的协议,即最后的付款流程不需要用户确认。不知不觉中付款动作已经完成,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即拿即走。
听蚂蚁金服介绍,看到想要的货,拿起来(甚至还可以放包里),就可以立刻走了。出口是两个隧道一般的门,只要穿过了这条隧道,你的支付宝就会自动扣钱——就是这么不知不觉地剁手了。看看自己的淘宝,你已经消费了;看看自己的支付宝,你已经被扣费了。
阿里负责人应宏表示,未来,在技术和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这套技术也将围绕其展开更多的授权合作,在商业领域将有极高的可复制与扩张能力。该产品
“做的是无人超市背后的物联网支付方案,并把这个方案开放赋能给线下实体店。”
所以该方案要可复制、可推广,在硬件改造上尽可能不去改变线下实体店的原有布局。主要的硬件改造基本集中在“支付门”。这个门直接放在实体店的出口,改造成本较小。
未来可预见的场景是,对于实体店老板,他们跟天猫淘宝上的老板差别将越来越小。因为每个进店的客人,都像电商网站中的UV一样,可以被认知、被辨别;每一个商品都是数字化的商品,每一个订单都是一个数字化的订单,最终电子支付形成闭环。
从前看似随机随意的各种行为、互动以及细节,被系统性地数字化。
通过一套算法模型整理后,会让实体店老板重新了解自己的店铺和用户:
用户逛超市最喜欢走哪条路线,哪个货架客流最密集,哪个货架用户停留的时间最长,用曲线和销售曲线是高度重叠还是有明显反差的。
实体店老板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做出决策:爆款商品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摆放的位置;用户最喜欢走的路线是否应该再优化一下货架以及商品摆放策略;客流高峰期间的销售业绩如果表现平平,是不是该考虑更换一下高峰期间的推荐商品,超市的供应链是不是需要系统性地优化一次。
实体店老板甚至还可以做出一些预测,比如如果热力图显示,进店的女客人大多喜欢穿高跟鞋,那我是不是应该在女鞋区的显眼位置多摆放些半跟鞋垫和脚踝磨损修护膏?
这些才是马云所说的新零售真正的应用场景。
7月1日,上海第一家无人超市落地,24小时营业,没有一个员工;
7月2日,深圳实现自动收银,全程再无收银员;
7月7日,马云的无人超市正式落户杭州;
高成本的便利店、超市未来的生存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无利可图!
同时,依托于支付宝强大的无线支付能力;近期,马云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已经联手宣布:
未来几年,将在全国开展10万家无人超市!
紧接着京东CEO刘强东也正式宣布:
要在全国开设50万家京东便利店、以及大量京东无人超市!
不管是支付宝系的马云,还是拥有微信支付体系的刘强东;他们都拥有着巨大的财力、资本、技术、以及无与伦比的无线支付技术!
已经垄断网上购物市场的这两家巨无霸,正在把目光瞄准到线下实体店!24小时无人便利店的普及已经不可阻挡!
没错,一场“消灭收银员、消灭导购员、消灭服务员”的革命,浩浩荡荡开始了。2017年7月,将是重要的转折点。
但是,作为店铺老板,高兴了。因为他们可以在跟上时代潮流的情况下,还能大量减少人工成本,大幅提高店铺运营效率。
更恐怖的是,他们将能对自己的店铺、客人产生前所未有地了解。客人逛超市最喜欢走哪条路线,哪个货架客流最密集,哪个货架客人停留的时间最长……
无人超市的到来,将让大数据行业继续爆发!
未来3-5年,实体店、百货店、超市或将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冲击!
对零售业而言,一个新的时代真的开始了!
互联网巨头历来是风向标,事实上,传统零售也十分关注无人便利店。继欧尚、大润发之后,连锁巨头沃尔玛也在6月初推出了自助杂货售卖亭,而北京居然之家也将于今年7月开出无人便利店EAT BOX。随后,乳业大佬伊利也计划在2000多个社区内推广和深兰科技合作推出的无人便利微店。
据证券日报报道,
中国零售行业的总规模已达到4.5万亿美元,并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新零售”空间巨大。
无人零售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6月28日,“F5未来商店”对外宣称,获创新工场3000万元A+轮投资
,融资将用于产品、供应链的进一步打磨和快速布店。此前,F5已获得创大资本2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以及TCL创投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
据公开资料显示,F5试图依托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和后台管理系统来构建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并计划在3-6个月内开出30-50家门店。
继“F5未来商店”后,另一家无人便利店企业缤果盒子日前也宣布已完成A轮融资,金额超1亿元。据了解,缤果盒子于2016年8月开始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项目测试,2017年6月初落地上海、开启针对一线城市的大规模人流测试。在超过十个月的试运营期间,缤果盒子接待顾客数万人,用户复购率接近80%。
一经确立,“无人零售概念股”就迅速崛起,成为A股市场资金追捧的焦点。
7月5日,远望谷(002161.SZ)、神思电子(300479.SZ)、新开普(300248.SZ)均以涨停价报收,远方光电(300306.SZ)盘中也多次触及涨停,截至当日收盘涨幅达到9.37%,此外,佳都科技、万讯自控、劲拓股份、厦门信达、汉王科技、川大智胜、思创医惠等概念股也均实现上涨。
▲图片来源:证券时报(数据截至7月6日)
证券日报称,目前,国内对无人便利店的探索仍在持续进行。分析人士指出,从技术角度和消费角度看,无人便利店已经在加快尝试;从资本角度和竞争角度看,
传统便利店转型迫切,无人便利店在酝酿风口;从经营角度看,便利店经营要进化升级,无人便利店会在试错中快速发展。
长城证券分析师周伟佳认为,零售行业向无人零售的变革核心原因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提供廉价可用的硬件基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可靠高效的软件基础,共同颠覆零售行业的商业形态。
招商证券计算机团队近日也对无人零售发表了看法。该机构认为,无人零售在国内最起码还要经受很多“现实”问题的考验:
1.是否会沦为街头垃圾箱?
使用者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早期市场的培育,就像共享单车被人诟病的乱停乱放、占为己有的乱象。无人便利店存在着变成流浪人员居住点或者街头垃圾箱的可能性。
2.品类较少的问题
就目前的水平而言,无人零售还无法应用于太多的品类,应用于“便利店”规模的商品数量还可以,但是如果想推广至大卖场级别的零售,可能还有一段路需要走。
3.对用户体验的限制
无人零售可能会对用户体验产生一定限制,毕竟有些消费场景还是有人工参与才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并且面对一些突发或者特殊情况时,无人零售店如何做好应对也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巨头们,面临着又一次改变世界的机会;店铺老板们,面临着降低成本,更高效运营店铺的大好时机。但我们普通人,正面临着什么?
没错,还是那句话,
我们或面临的是“无生意可做、无工可打、无缝可钻!
”
所谓无生意可做,最直接就是“赚差价”的无生意可做,我们与工厂直连,物流强大,需要买什么、买多少,工厂再生产,没有囤货,没有中间商。
所谓无工可打,未来的世界还需要人类打工吗?富士康流水线上出现大量机器人,刘强东开始用机器人送货。李彦宏已经坐无人驾驶上了北京五环,马云的无人超市已经落地。
所谓无缝可钻,信用时代,消灭了不公平,消灭了潜规则。区块链,让一切更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你往哪里钻?
从今天开始,变革自己,不要指望任何人,也不能指望任何人,能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无人零售店即使有高科技的光环,也依然属于零售业,自然也摆脱不了零售业通行的规模效应,在网点不足的情况下,后台成本是一定的,那么如何尽可能快地实现复制扩张成为无人便利店能否走出试验田生存下去的关键一步。
客观来说,无人便利店是传统便利店进化的方向之一,但目前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无人便利店最终是否能得到普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真的能创造一种更好的购物体验,进而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日报、南方日报、21财闻汇、互联网热点(web-news)、鸣金网(mingjin-wang)、创业邦(ichuangyebang)、钱江晚报、政商参阅、36氪。
添加
xtr168666
加入网贷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