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尔沁都市报
关注科尔沁都市报 通辽新闻早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尔沁都市报

扎心了老铁!《人民的名义》中企业家的22条血泪经验

科尔沁都市报  · 公众号  · 内蒙古  · 2017-04-23 12:13

正文



一位企业家朋友说,看《人民的名义》,他时常感觉“扎心了老铁”!剧中对民营企业当前所遇的诸多问题没有回避,字字戳心,借人物之口说出企业家们长久以来想说的话。


来源:盛景商业评论


最近正在热播的这部《人民的名义》被称作“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火出天际,除了剧本、演技和颜值都在线,更因为它很写实。它真实地写出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艰难,也窥见企业家们驰骋商场的“正确打开方式”。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说的不仅是剧中小心翼翼做人做官的大员们,更是主动或被动走进棋局的企业家们。戳中了无数企业家的痛点。


剧情简述


民营企业大风服装厂的老板蔡成功以质押股权的方式,向山水集团借5000万元过桥资金应急。双方约定,不能按期还款股权归山水集团。


山水集团早就有内幕消息,知道大风厂这块的价值会随着新城开发而飞涨,因此通过贿赂和施压,不让欧阳菁批贷款给蔡成功。蔡成功不能按期还款,只得眼睁睁看着股权易主。


由于蔡成功未召开股东大会,私自将股权质押,工人们当然不愿意。于是,有了后来的强拆和烧伤人事件发生。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腐败。


大风厂的股权易主,起推动作用的是高育良和祁同伟。高育良授意自己的学生、区法院院长在审理时徇私枉法,使高小琴轻松地拿到了大风厂的股权。


在这场真实再现信念与权欲的终极博弈中,有两个人物贯穿全程。他们俩既是本剧的引子也是本剧反腐行动走向深处的重要角色——山水集团董事长高小琴和大风集团董事长蔡成功。两人都因生意和自身背景,与剧中官场要员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最终因为涉入太深,走入死局。


敢问企业贷款之路有多难


在剧中,商人蔡成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他并非唯利是图的阴险小人,却也不是诚实守信之人。在他的大风厂经营困难时,他四处借贷直至债台高筑,无力偿还。


在前面的剧情中,借蔡成功之口,编剧道出了普通民营企业在传统金融机构贷款难问题。



真实情况是如此吗?


民建中央在2015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仅约10%的小微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其余90%的小微企业主要靠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获得资金。


一般而言,银行贷款时要求借款人提供高价值的抵押物,但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实力薄弱,抵押率低、抵押物不足,承担风险能力差。

风险大,回报又不是很高,银行不愿借实属当下环境所致。


从正规的银行渠道难借到钱,一些企业只能铤而走险,走企业间过桥贷款、高利贷等“小道”。剧中的蔡成功就走了这两条道,最后导致大风厂的股权被质押掉。


《2016年度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中,602起企业家犯罪案例,涉及到融资的案例有135例,在全部涉案环节的案例当中占比是31.9%,接近总数的1/3。其中还有81例涉及民营企业家违法吸收公共存款和集资诈骗。


人民日报2016年6月还曾刊文谈民企融资有多难。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商业银行给中小微企业提供的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大多在1年内,企业若想续贷,须把原有贷款还上后再贷。


为了还贷,企业不得不多方筹资,有时甚至要找小额贷款公司或民间机构拆借资金。很多企业原本经营正常,最后却倒在续贷上。


前几年的温州跑路潮、非法集资、暴力讨债等民间金融乱象,以及之前的“Ru母案”中女企业家苏银霞染上民间高利贷,都折射出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企业转型升级之痛


《人民的名义》被称为“良心剧”“现实剧”,在立意上是全面深刻的。


民营企业正经历的转型升级之痛,在这疼痛过程中,企业家的艰辛和耍心机,编剧没有偏袒也没有站在道德高地大肆鞭挞。


随着剧情的深入,蔡成功的大风厂除了找京州城市银行申请过贷款,原来还向其他银行申请多笔贷款,累积借款高达数亿元。


因为蔡成功此前瞒报欠款多家银行和高利贷的事实,反贪局局长侯亮平对这个说谎话的商人不再信任。


这时,老检察长陈岩石却告诉侯亮平,办案要接地气了解民情,不能只怪蔡成功,实际上现在的民营企业都不容易。



剧中,大风厂之所以债台高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身实力不行,导致收入下滑。


作为一家老牌服装加工厂,大风厂属低端制造业,处于产业结构中的最底端,利润低技术落后。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口,产能过剩、技术不过硬、用工成本高、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困扰着众多中小微企业。


2016年6月,在多家头牌外企仓皇撤离之中,东莞又一家民营制造企业宣告倒闭。一位名叫"隐士深山"的网友发帖称,“叔叔的工厂宣布倒闭了。”


文中就提到,台湾的订单被价格更低廉的越南厂家抢走了。


经营环境恶化,企业利润被压缩,导致企业现金流日益紧张,找钱的欲望愈强……这些都成为各种金融乱象的导火索。


从税收优惠、产业升级奖励补贴到人才引进、员工培训,各地确有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客观地说,经济转型升级要经历阵痛,决策者是清楚并积极帮助着减少痛感的。即使政府做得不到位,也不能成为企业家突破底线与做人的原则的理由。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紧迫性


《人民的名义》中更是展示了个别地方、个别官员扭曲的政商关系。


复杂的政商关系虽是过去诸多史书上的传奇大亨们,成为财富偶像之路上难以避忌的命题,但如今,传奇故事的背景正在逐渐改写。过去一年,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试图从根上断绝官员寻租空间,堵住缝隙中的暴利机会,还社会经商一个更加良善的空间。


“处理好政商关系,两个字,一是亲,亲密、亲切,二是清,干净、清爽,干干净净,但是要自然。只有把握好这个政商关系的尺度,民营企业才能走向未来。”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说。


《人民的名义》告诫企业家什么?

切勿不甘寂寞、滥用杠杆、盲目扩张

现实中,不知瘦身只知“猛吃”,是众多企业倒下的重要原因。山西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海鑫钢铁破产,昔日晋商豪门年轻掌舵者因求“一夜翻倍”,深陷“三角债”,造成资金链全线断裂而崩溃。


但常青树李嘉诚却明白一个道理:“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但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稳健是企业的生命,冒进之于企业是生死存亡的大考。


《人民的名义》中,高小琴是一位叱咤于政界和商场的霸道女总裁,同时也是一个身世复杂经历曲折的传奇女子。省公安厅长与其是情人关系,众多政法口要员是其座上宾。风光无限之时,她一个电话即可让银行对大风集团抽贷,但最终的命运走向令人唏嘘。

企业家要立经商军规,筑起生存的防火墙

企业家圈子里曾经流行过22条事关如何“谨言慎行”的军规。


01  不能不看央视新闻联播

02  赢得起但输不起的生意最好不做

03  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底牌:底牌这事儿蔡成功有,高小琴更多

04  选择合作伙伴应慎之又慎

05  男人的金钱和女人的年龄一样永远属于秘密

06  一诺千金但对不守信的人例外

07  不轻易相信合约、合同

08  商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09  把握全局但不必事必躬亲

10  杜绝家庭成员出现于管理团队当中

11  做生意就要“微利是图”

12  不把时间浪费在计较一时的得失上

13  用金钱粉饰自己是肤浅的表现

14  善于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为己所用

15  不要偷税漏税但可以合法避税

16  要掌握跟新闻界打交道的技巧

17  练就把握商机的眼光和能力

18  敢于做理性冒险,但不做无谓的冒险

19  不要把感情跟生意混为一谈

20  不节俭就做不得长久生意

21  小心维护自己的公共形象

22  预留一条重整旗鼓的后路


企业大佬们怎么看?


企业家在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是市场经济的标准。经济学家许小年说,市场经济的主角应该是企业和民众,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家。近年来,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下,政府从规则执行者变为游戏参与者,不仅国有企业“强力”扩张,迅速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和生长空间,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也越来越频繁,不仅增加了企业负担、搅乱了市场秩序,也越来越严重地破坏着预期的稳定,提高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柳传志2012年在接受《财经》专访时说:“中国企业家是很软弱的阶层,不太可能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面对政府部门的不当行为,企业家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抗衡,只能尽量少受损失。我们只想把企业做好,能够做多少事做多少事,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柳传志并提出随后颇受争议的“在商言商”概念,“以后的聚会只讲商业不谈政治,在当前的政经环境下,做好商业是我们的本分。”


相信柳传志这番话并不由衷。


一直以来,众多商业大亨的创业传奇中,被着墨最多的往往是其“艰苦奋斗史”,背后那些复杂的政商关系,则统统被有意忽略。如今,传奇故事的背景开始被逐渐深挖,而企业家们谈得最多的,则变成了“不行贿”。比如王石谈到:现在对企业家来说,不是你是否应该“行贿”,而是这个社会根本不相信你“不行贿”。


关于政商关系,马云如是说,“爱他们,但不要和他们结婚”。这句话比较形象地体现出了双方那种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


无论是马云、王石、柳传志,还是想重演他们传奇的众多创业者,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虽然“国家是一种必要的恶,政府权力越小越好”这种保守主义观点未见得能得到大多数企业家的赞同,但不可否认,这正是企业家回归价值本位、创建“小政府、大企业”的新型政企关系和完全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达康书记,需要您做的,不是紧盯住“不让您放心”的那几个企业家,而是让企业家们不用再去违心地与官员勾肩搭背,是让那些动辄“连夜消失的投资商”不用再担心“九族连坐,一损俱损”,最终是要让企业家们可以在自由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挺直腰杆做生意。总之,您要守护的不应该是GDP,而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如此,您也就不必再常常发火爆脾气,您大可坐等GDP的自动到来。


本文综合自《一部人民的名义,为何让民营企业家纷纷落泪?》(凯迪网络)、《“人民的名义”给企业家的血泪忠告》(政经观察mp)《一部人民的名义,为何看哭一群民营企业家?》(i时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