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圈并不是最适合思辨和深度交流的产品。
它更多就只是为了社交,更新只是向外界表示自己没失联,过得还挺好,作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存在。
-
而社交,有
60%由废话构成
(就像动物之间的互相舔毛),
30%是由互相观察和揣测构成。
-
别人加你或者关注你,不一定是出于喜欢或者有用——
还有可能是没见过你这么蠢的,所以舍不得删
。
-
碎片化的内容很难完整呈现复杂的思考过程,
表达就意味着会被误解
。
-
不一样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观点有可能相差很多,
缺乏共识就是缺乏讨论基础
。玩梗也得互相接得住。
-
有的人看到不认可的东西,就选择滑过或者关闭,而
有的人会想办法让自己不认可的东西彻底消失
——你并不确信自己朋友圈有没有这种人。
-
分组
可见并不解决问题
,只要世界上还有个东西叫做截屏。
-
你并不知道你的朋友圈里面其实谁和谁也互相认识。
-
寒暄(聊天气)→闲聊(聊综艺体育明星)→交换信息→观点→个人体验,这是按照彼此亲近程度和袒露自我程度顺序递增的,
交浅言深或者不顾交浅非要言深,是大部分社交痛苦的来源
。
-
交流和讨论,前提是双方都明确认为“通过交流和讨论,我很可能会改变自己原有的看法”,如果没有这个明确认为,都为了单向输出,则不存在交流和讨论,
都是宣灌那就看谁嗓门大话术多
。
-
你没有义务coach所有人,因为他们并没有给你钱;你也没有资格coach所有人,因为不存在这种教师证。
-
一句老话:
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之后各自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个观点,我也有一个观点,我们交换之后互相会觉得对方是一个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