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意读书
北大法意读书--在这里,有好书,有良友,有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法意读书

拜登派高级代表团访台?美智囊:台海危机或预示美帝国终结!

法意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1-04-14 1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尼尔·弗格森 | 台海危机或预示美帝国终结

作者: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

译者:刘馨蔓


图为网站文章截图
图片来源: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articles/2021-03-21/niall-ferguson-a-taiwan-crisis-may-end-the-american-empire


法意导言

拜登政府近期开始频打“台湾牌”,美国务院刚发布新版“美台交往准则”没几日,拜登即要派出所谓的“非官方代表团”访台。据路透社4月14日报道,应拜登的要求,前美国参议员克里斯·多德(Chris Dodd)和两位前常务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和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将在当地时间4月13日访问台湾。一名白宫官员声称,这是显示拜登对台湾及其民主承诺的“重大信号”。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3月22日,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彭博社发表专栏文章《台海危机或预示美帝国终结》(A Taiwan Crisis May M ark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mpire),认为中美大国博弈是历史必然,随着大国博弈升级,台海局势愈发严峻。若美国没有处理好此次台海危机,中国大陆成功解放中国台湾,实现国家统一,美国就会像当年的英国一般,走向帝国终结。

于外交,美国就像一只狐狸,而北京,则像一只执着于统一大业的刺猬。


哲学家以赛亚·伯林¹(Isaiah Berlin)在其广为人知的一篇文章²中引用古希腊诗人阿基洛科斯(Archilochus)的诗句“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来界定二者。


柏林认为:“刺猬与狐狸两者大不相同。刺猬,把每件事都统一于一个单一的、普遍的、有组织的原则,他们的言行必须依据此原则才有意义;狐狸,追逐目的很多,且追逐目的之间往往毫无关联,甚至互相矛盾。”


柏林此番言论虽谈论的是文学思想家,但在大国政治领域也可同样适用。如今,世界上有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中国。用柏林的话来说,前者就像一只狐狸,美国外交政策“面广分散”。相比之下,中国则像一只刺猬,它把一切都与“一种恒定的、包罗万象的,有时自相矛盾且不完整,有时又狂热的统一内在愿景联系在一起。”


1971年7月,美国外交“头号狐狸”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飞往北京,执行一项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力量平衡的秘密任务。当年,尼克松(Richard Nixon)政府正努力使美国摆脱越战泥淖,挽回美国国际声誉。


同时,美国国内纷争不断,比以往更为深刻激烈。1971年3月,威廉·凯利中尉因在美莱村大屠杀中犯有22项谋杀罪被判刑。同年4月,超过50万人聚集华盛顿进行反越战示威游行。6月,《纽约时报》披露“五角大楼密件”³。


基辛格与周恩来总理的会晤也许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高光的一刻。作为一只狐狸,这位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此行目的很多,主要目的是争取让中国政府公开邀请尼克松次年访华。


此外,基辛格还希望中国能帮助美国撤离越南,同时利用中苏分裂,向苏联施压,缓和美苏冷战期间的核军备竞赛。在开场致辞中,基辛格至少列出了六项议题,还包括导致孟加拉国独立的南亚冲突。


周总理的反应非常“刺猬”。他只有一项议题:台湾。一开始他就对基辛格表明立场,“如果这个关键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美中关系)整个问题都很难解决。”


此次会晤及随后会议的会议记录令世人瞩目。周总理的主要目标是说服基辛格同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以及“台湾省”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回归中国大陆”,美国必须“撤出全部军事力量、拆除所有军事设施。”(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获胜,台湾岛便成为国民党最后一个据点。自朝鲜战争以来,美国一直支持着国民党在台湾的自治权)


考虑到此行目标如此之多,基辛格准备做出中国人寻求的关键让步。他对周说,“我们不支持‘两个中国’的解决方案或‘一中一台’的方案。”“作为一个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他继续说,“个人预测(两岸的)政治演进可能会朝周总理提到的方向发展。”此外,“如果东南亚的战争(越战)结束,我们能够在这一届总统任期基本解决涉及台湾的军事问题。”


当周总理问及他对台独运动的看法时,基辛格有些措手不及。无论基辛格提出了越南、朝鲜、苏联等其他任何问题,周总理均把话题引回台湾,“这是我们两人之间唯一的问题。”美国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正式建交?是的,在1972年大选之后。台湾会被驱逐出联合国并把安理会席位让给北京?再次,是的。


半个世纪过去了,台湾,仍是北京的第一要务。历史走向并不全如基辛格所料。诚然,尼克松按计划访问了中国,台湾被赶出了联合国,在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总统任期内,美国废除了1954年与台湾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但美国国会在亲台团体的游说下,于1979年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为台北抛出了一条“救生绳”。


该法案规定,美国将认为“任何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抵制或禁运来决定台湾前途的努力,都是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和安全的威胁,并为美国严重关切之事。”还要求美国政府“向台湾提供使其能保持足够自卫能力所需数量的防御物资和防御服务”以及“使美国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


对于中国这只“刺猬”来说,美国虽不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却又对台湾防御和事实自治提供保障,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不可容忍。


自1971年以来,世界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远超基辛格的预见。50年前,中国一穷二白。尽管人口众多,但其经济总量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而言不值一提。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按当前美元计算,中国GDP将达到美国GDP的四分之三;按购买力平价基准计算,中国在2017年已超过了美国。

图为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全球GDP份额表

图片来源: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articles/2021-03-21/niall-ferguson-a-taiwan-crisis-may-end-the-american-empire


与此同时,台湾也在蓬勃发展。台湾不仅成为亚洲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台积电也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台湾也成为了中国人可以在民主制度下繁荣发展的最佳例证。上世纪70年代的威权统治已成为遥远的记忆。现今,台湾已成为了自由社会如何利用技术为公民赋权的治理标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管用任何标准衡量,台湾对新冠疫情的应对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总死亡人数:10人)。


正如哈佛大学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教授在他的鸿篇巨著《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中所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前期会受到美国决策者欢迎,但注定会对美国构成威胁。自公元前431年以来,现有大国与新兴崛起大国之间的冲突一直是世界政治的典型特征,“雅典的崛起,斯巴达对其崛起的恐慌”导致了战争。唯一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是特朗普总统才让美国人意识到中国崛起带来的威胁。


特朗普在竞选中抨击中国,认为中国是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主要威胁。入主白宫后,他不慌不忙采取行动,于2018年开始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然而,这场他所主张的贸易战迅速升级为一场集技术、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于一体的全方位竞赛,更像是第二次冷战。外交团队大打反华牌,民众的反应又推动着共和党与民主党反华情绪高涨。


特朗普本人可能是只“一根筋”的刺猬,只知挥舞关税大棒。但在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的领导下,美国政策很快又回到了“狐狸”风格。他给北京制造了所有能想得到的麻烦,从狙击华为到炮制香港事件,再到诬蔑新冠病毒源于武汉。


台湾问题必然也被列入了问题清单,但增加对台军售和加强外交接触并没有被放在首位。去年,当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主张美国应转变对台“战略模糊”,致力维护台湾自治时,特朗普政府中没有人对此表示赞同。


去年6月,蓬佩奥在夏威夷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举行对话,猜猜中方的基本立场是什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特朗普成功将精英和大众舆论引向反华立场,以至于拜登总统去年竞选时除了继续渲染中国威胁别无其他选择。令人些许惊讶的是,相比前任,现任政府在许多对华政策方面更为强硬。


特朗普并非冷战斗士。根据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的回忆录记载,特朗普曾指着他的一支钢笔笔尖说,“这是中国台湾”,然后指着椭圆形办公室(Oval Office)的办公桌说,“这是中国”。特朗普曾对一名共和党参议员说,“中国台湾离中国大陆只有两英尺,而我们在8000英里之外。如果他们动武,我们无计可施。”


与团队其他人不同,特朗普不太关心人权问题。在香港问题上,他曾表示,“我不想介入”,而且“我们也有人权问题”。当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谈及新疆问题时,特朗普表示“没问题”。


相较之下,拜登政府在这些问题上就言出必行了。自就任国务卿以来,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每一份声明中均将中国称为战略对手,还将其视为人权的侵害者。今年1月,他声称中国对维吾尔人实行“种族灭绝”,并承诺延续蓬佩奥对台政策,加强美国与台湾接触。2月,他就香港、新疆、西藏,甚至是缅甸问题(中国支持缅甸最近的军事政变)与杨洁篪在电话中喋喋不休。本月早些时候,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部分官员实施制裁,声称这些官员应该对削弱香港自治负责。


库尔特·坎贝尔加入拜登政府成为“亚洲政策沙皇”之前,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的最新文章主张“美国需要有意识地遏止中国的冒险主义倾向。……意味着美国要投资研发远程常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无人舰载攻击机和水下航行器、导弹攻击潜艇和高速打击武器。”他补充指出,美国需要与其它国家合作,将美军分散部署到东南亚和印度洋更广泛的地区,并“努力重新恢复本国敏感产业,寻求与中国的‘可控脱钩’。”


在许多方面,特朗普对华战略的连续性令人吃惊。贸易战没有结束,科技战也没有结束。除开人权问题,拜登和特朗普之间的另一个显著区别是,在遏制中国进程中拜登政府更为强调盟友的重要性,譬如美国与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举行的所谓“四方会谈”。正如布林肯在3月3日的主题演讲中所言,对于美国来说,“以强大的姿态与中国接触……需要与盟友、伙伴合作……因为我们的综合实力将让中国难以小觑。”


上周,当坎贝尔接受《悉尼先驱晨报》采访时表示,如果北京继续对澳大利亚实行“经济打压”(报复澳大利亚政府呼吁对疫情溯源进行独立调查),美国“不会让澳大利亚孤立无援”,这些论调得以具体展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苏利文(Jake Sullivan)也持同样观点。拜登本人则于3月12日主持了四方首脑线上峰会。


中国的应对仍然很“刺猬”。几年前,中国领导人的一名经济顾问告诉我,让台湾回归祖国大陆是其最重视的目标。正因如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领导人主持大规模扩充中国海陆空军事力量,包括研发了可以击沉美国航母的东风-21弹道导弹。


不管美国这只“狐狸”如何多方添堵,中国这只“刺猬”一直在稳步建设其接管台湾的能力。用一位通晓台湾问题的记者坦纳·格里尔(Tanner Greer)的话来说,中国“与台军可以配备(或未来从我们这里购买)的所有军事力量不相上下,而且在某些领域,他们完胜台军。”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创造了所谓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来阻止美国军队进入台湾。正如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朗尼·亨利(Lonnie Henley)上个月在国会证言时所指,“如果能摧毁中国的综合防空系统,我们就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否则,必然失败。”


图片来 https://dialoguereview.com/hedgehog_or_fox/

套用基辛格的话,作为一个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认为形势已非常严峻。尽管美国对台口头承诺日益强硬,但在台湾的军事力量却愈渐弱化。当一项承诺被认为“坚如磐石”,实际却是一盘散沙时,双方都有误判的危险。


有此种担心的不止我一个。今年2月,美国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菲尔·戴维森(Phil Davidson)在国会作证时警告称,中国大陆可能在2027年收复台湾。本月早些时候,我在彭博社(Bloomberg)的同事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指出,“中国台湾在(中国)人民中引发的情绪,正如60年前的古巴在美国人心中唤起的那般。”


彭博社专栏作家,海军上将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在其新出版的小说《2034:下一场世界大战》(2034:a Novel of the Next World War)中假想到,中国海军对中国台湾地区突袭封锁拉开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帷幕。(美国海军损失惨重,以至于被迫使用核武器攻击湛江,进而导致圣地亚哥和加尔维斯顿的毁灭。)这一小说情节中最不可信的部分也许是“13年后”这一时间节点。我在胡佛研究所的同事米沙·奥斯林(Misha Auslin)曾认为,中美海战最快将于2025年爆发。


在外交关系委员会一项关于台湾问题的最新研究中,美国著名外交家和外交政策学者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和菲利普·泽利科,阐述了他们认为美国政策可选择的四个选项,其中他们更倾向于最后一种:


“美国应该……至少与日本和台湾演练一个应对中国大陆拒绝国际社会进入台湾的类似计划,并做好相关准备,包括预先部署补给,储备战争物资,运送协助台湾防御的急需物资……美国及其盟友将果断切断与中国所有金融关系、冻结或扣押中国资产以应对军事攻击。”


布莱克威尔和泽利科说得对,现状不可持续。但若要使威慑更具说服力,所有举措都存在三个关键问题有待解决。第一,任何强化台湾防御的举措都将必然招致中国大陆的愤怒回应,增加冷战进入白热化的可能性,尤其在日本明确介入的情况下;第二,这些举措反而为中国创造了一个窗口关闭期,以便中国在美国威慑升级前采取行动;第三,台湾人不会像以色列人那样严肃对待国家安全问题。


周四,在布林肯出访日本、韩国后,中美高层在阿拉斯加的会晤艰难举行。此次会晤绝不可能重启乔治·w·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时代具有“中美共同体”特征的中美战略对话。“双赢”外交已成过去。


在开场致辞中,杨洁篪向我们展现了“刺猬”不仅专注于一个大想法,而且攻击力十足。他指出,美方总是喜欢“高人一等”,最好先解决自己“根深蒂固的”人权问题,比如种族主义(“屠杀黑人的悠久历史”),而非教训中国,而且杨的发言时间超出了规定时长的8倍。


剩下的问题是,拜登政府将以多快的速度发现面临的台湾危机,无论是较为温和的 “隔离”、全面封锁还是武力收复?如果黑斯廷斯是对的,这将是第二次冷战时期的又一场“古巴导弹危机”,只不过角色转换了,毕竟台湾岛与美国的距离远超古巴与俄罗斯。如果斯塔夫里迪斯是对的,台湾将更像1914年的比利时或1939年的波兰。

图片来源:https://defence-point.com/2019/02/20/
retired-japanese-officer-china-plans-to-invade-and-annex-taiwan-and-okinawa/

我个人还有另一个想法。也许,台湾之于美帝国,就像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之于大英帝国。当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时,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Anthony Eden)联手法国、以色列,试图用武力夺回运河。那一刻,曾经的帝国雄狮被证明不过是只纸老虎。美国的反对加剧了英镑贬值和对英国的羞辱。


个人认为,拜登政府不会采用布莱克威尔和泽利科建议的军事、金融制裁相结合的方式来回应中国大陆对中国台湾的攻击。而且沙利文曾撰文阐述美国外交政策必须符合美国中产阶级利益的必要性,为台湾“点火”似乎并不符合这一宗旨。


至于拜登本人,他真的愿意为了一个基辛格曾准备私下用来换取缓和冷战的岛屿,去危及他正在推动的振兴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政策么?布莱克威尔和泽利科则提出,台海一旦开战,中美之间谁会受到更大的金融危机伤害呢?这两个超级大国中,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3.5%(2020年第二季度),国际投资净额接近负14万亿美元。如果美国在这场自1954年以来第四次、也是最为严重的一次台海危机中让步的话,国务卿的姓氏肯定会成为头条记者不可抗拒的诱惑。


但让步意味着什么?50年前,越战失利除了给南越居民带去不幸外,并未有其他严重后果。对于整个亚洲,除了柬埔寨的人类灾难,几乎没有引发任何多米诺骨牌效应。然而,将台湾拱手相让,将被视为美国在整个“印太”地区主导地位的终结。这将意味着中国在经历了两个世纪的衰落与“屈辱”后,重回亚洲霸主地位。这也意味着中国认为环绕他们的“第一岛链”(first island chain)被突破,以及掌握台积电这个芯片圣地的控制权(记住,半导体才是新“石油”,而非数据)。这肯定会引发对美元和美国国债的挤兑。这将是美国的苏伊士运河。


狐狸跑得很快,前期发展很好,但其外交政策的弊端在于,关注点太多,反而模糊焦点。相比之下,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谁统治台湾,谁就统治世界。


注释:
1 以赛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
2 《托尔斯泰的历史怀疑论》,后改为《刺猬与狐狸》。
3 一份有关越南战争历史的美国国防部秘密文件的复印件,其全称为《关于越南问题的美国决策过程》。

文章来源:Niall Ferguson,A Taiwan Crisis May Mark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mpire,Bloomberg Opinion,March 22,2021.
网络链接: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articles/2021-03-21/niall-ferguson-a-taiwan-crisis-may-end-the-american-empire

译者介绍

刘馨蔓,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讲师。

现为法意编译组成员。

技术编辑:龙瑶莹

责任编辑:徐梦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