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过去的几年,我们看到了O2O元年、大数据元年、物联网元年、IP元年等等,2016年同样出现很多“元年”,但在2016年却被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用在了各个领域。那么,被媒体冠以“元年”进行大肆“吹捧”的领域究竟有哪些呢?它们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2016年被称作“VR(虚拟现实)元年”,比如Oculus Rift、HTC Vive和PlayStation VR都选择了在今年发布。VR技术已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16年VR风投再次创下增长记录,仅获得风投最多的前十家公司累计融资金额就已达到3.96亿美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相关技术领域的多宗巨额融资。
国内公司对于VR的布局,阿里、腾讯、百度也都有动作。2015年12月,腾讯已经宣布Tencent 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同样是在2015年12月,百度视频推出VR频道。阿里则在2016年3月宣布成立VR实验室,而如今阿里的VR购物体验也早已上线。
但VR真的像吹捧的那样火吗?其实不然。
VR产业所谓的热只是投资方的热,消费环节并没有那么热。今年的VR应用大都处于尝试阶段,以试用和免费为主。在国内,能够制作优质VR视频的团队仍属少数,内容生产能力不足,精品内容过于匮乏,导致观众体验差,创意不少,但缺乏用户粘性,而且目前还未有被观众普遍认可、建立起盈利模式的VR产业,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6年被誉为 “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直播平台超过300家,用户人数达3亿多,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直播进入全面爆发的阶段。预测在2020年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达600亿,网络直播及周边行业将撬动千亿级资金。同时,因一线大牌明星在直播平台的入驻,也为网络直播的旺盛添薪加柴,直播行业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现象级风口。
根据不完全统计,大概半年时间里,斗鱼、优酷、熊猫、全民直播、芒果直播、小米直播、腾讯视频、爱奇艺等8家平台总计已经上线70多档直播综艺节目。除了斗鱼、YY、虎牙等传统的直播平台跻身入围“星APP榜”百款名单外,NOW直播、映客等专注于移动领域的直播平台也发展迅猛,网络直播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针对“直播风口”业内专家呈现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2017年依然是直播的风口期,但资本和竞争将更多的集中在垂直细分领域;另一种相对少数的观点则认为2017年直播的风口期已经过去,从业者和投资人的进入应该更加冷静和审慎。
2016年“网红”一词彻底爆红,被人们称为“网红元年”。网红目前已俨然成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商业现象。尤其是在电商领域,网红的兴起已成为引流销售的新渠道。据2016中国电商红数据报告,今年红人产业产值接近580亿元,远超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以知名网红papi酱为例,在2016年她进行的首次在微博上的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收获了峰值2000万在线网友,同时获得打赏的礼物超过90万元。
梳理网红20年进化史,我们发现网红的发展有一个七年跃迁的现象:即大约7年为一个周期,网红就会进化一次。
网红一次元时代:匿名ID。从BBS到网络文学社区,第一代网红走向了内容创业的商业化过程。
网红二次元时代:草根红人。芙蓉姐姐、凤姐等。
网红2.5次元时代:段子手+电商模特+知名ID。移动互联网是网红发展的意外催化剂。在2.5次元时代,陆续诞生了段子手、电商模特和知名ID。
网红三次元时代:网络主播。
2017年或将出现下一次跃迁,按照“7年跃迁”规律,网红创业在2017年前后极有可能出现新的形态。孵化器作为网红“星工厂”,预示着产业链的完善。社会名人和著名企业家的加入,预示着网红还将会有更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商业应用价值。
2016年“人工智能”取代了去年流行的“大数据”,掀起一股猛烈的潮流。从科技巨头的战略目录,延伸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创业公司,人人都爱上了“人工智能”。
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已有1287家,其中 585 家获得投资,投资金额总计达到 500亿人民币。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为235 家,其中65家获得投资,投资金额共计29亿人民币,资本的青睐加速了产业发展。
让人将人工智能和元年联系起来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年初的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大战。此外,还有IBM、微软、Facebook人工智能平台的推出,都是很重要的事件。在中国,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公司也逐渐展开人工智能布局。
似乎人工智能真的迎来了最好的创业时代。人工智能市场也将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全球AI市场规模约为484亿元人民币,根据BBC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到到1190亿元人民币,中国约为91亿元人民币。
“内容创业大爆发”,这是2016刷屏级的热词,经过近两年的爆发式增长,内容创业空前繁荣。而自媒体公众号“李叫兽”被百度近亿元收购,李叫兽将任百度副总裁,更是把内容变现推向了高峰。
内容创业大爆发,大致分为三个类型:自媒体、工具和平台。无论是自媒体、还是专为内容服务的工具和平台,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自媒体: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作主要传播渠道,为人们自主提供与分享信息的独立个体/小团体。(如papi酱、餐饮老板内参、博望志等)
媒体:除去自媒体之外的信息提供者,包括且不限于新媒体、多媒体、网络媒体等等。(如虎嗅网、好奇心日报、界面等)
工具平台:在内容创业生态中衍生出的相关工具,及内容分发、孵化、扶持平台。(如今日头条、新榜、WeMedia等)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盈利模式的创新、垂直领域的深耕、流量价值的变现、大IP的孵化等将继续成为当下以及未来的火热话题,129 笔投资,5.6 亿美元融资,这是作为2016内容创业元年的资本数据。可见2017年,以“内容为王”的内容创业者依旧会不断涌出,“内容创业”的繁盛局面即将来临。
有知识的人统统被称为“知识网红”,知识付费也称2016年是自己的“元年”。移动互联网让垂直化服务和个性化需求成为可能,加之以知乎为代表的在线知识型社区多年的运营沉淀,知识付费在知识共享、网生内容、社群电商以及移动音频、移动直播等风口产业交织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移动支付的普及,人们为知识付费的观念越来越普及,而且已有的知识付费项目运行数据良好,比如值乎、分答、喜马拉雅FM。
付费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也利于用户进行高效的信息筛选,这两个条件不断形成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生态,轰然来袭的知识付费正在崛起。知识付费的未来趋势很明显:用户被市场教育愿意为内容付费。一类是因为个人经验,知识具有强IP效果的内容。罗辑思维,吴晓波这样的。另外一类就是版权限制,不得不进行付费的内容。
在以知识经济兑现商业变现过程中,高质量的内容创业则成为当下追求的对象。作为知识付费的元年,2017年将是作者知识改变命运的巨大机会和商机。
雷锋网依然沿用“共享单车”的称谓,并将2016年定义为“共享单车”元年。“元年”背后,是最后一公里出行便捷化、绿色化的开端;是资本寒冬中燃起了火把,各方抱团取暖;也是整个自行车行业旧貌换新颜。
追溯共享单车萌芽,应该是在2015年。一边是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另一边是ofo创立者戴威。除了这两家领头的共享单车企业,外围观望的群狼也在伺机而动,优拜单车、小鸣单车等相继获得融资。疯狂的资本开始马不停蹄寻找类似项目,而这些项目也都如雨后春笋一般集体冒了出来投入到战斗之中。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城市出行市场规模为8500亿美元,出行总次数为4000亿次。其中两轮出行次数占总出行次数的43%,超过1700亿次。按照共享单车1%的渗透率,客单价1元计,2015市场规模为17亿元,到今年估计在20亿元左右。2018年,增长过后,整个市场规模会来到200亿元。
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北京春暖花开之时,将会有各色单车北上。所以无论是摩拜、ofo这样的先行者,还是优拜、小白这样的后来者,亦或是“国家队”,统统要接受市场的洗礼。当他们的野心无法囿于国内市场时,等待他们的还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2016 年,新能源汽车圈无比热闹又风光无限,全世界的人才和全中国的资本好像都一下子涌了进来,新能源造车时代元年到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突破 40 万,预计全年增长率在 20%-30% 之间。可以看出,从 2016 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快速发展阶段。
2014 年兴起的这场造车运动,大批人才、资本在政策风向以及市场趋势号召下前赴后继涌进来,2016 年,这场造车运动达到顶峰。但截止 12 月 31 日,新能源汽车生产许可证已经发出七张,所剩无多。有关部门又宣布原则上不再批准建立传统燃油车企。因此有人说这是新能源造车运动最后的窗口期,这时不进来的, 基本错失最佳时机。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看,尽管出现了“骗补”等给产业抹黑的事件,同时市场中也确实存在一些质量不佳的低劣产品,但新能源汽车已经在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各个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充电、专用停车位等新能源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比照国家中长期汽车产业战略发展目标,2016年-2020年将是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2016年绝对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历经监管的洗礼,行业自身和整个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野蛮生长、无序发展逐步走向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行业格局的嬗变已经昭示了新的前进方向。
据第三方机构数据,2016年11月份,P2P网贷行业历史成交额已经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达到了将近3.2万亿。P2P网贷行业从肇始到实现万亿元成交额整整用掉了7年时间,而实现第三个万亿元仅仅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这也充分说明行业发展前景多么广阔。
2017年,监管层面,出台网贷平台退出、兑付以及消费者保护的管理规范和要求,将是大概率事件。对于涉及到违法犯罪,其他通过各种兑付玩法和把戏,以“操作时间”换“闪离的空间”,将会得到有效的规约。
自2015年起就有电商企业不断合并,到了2016年合并的的势头就愈演愈烈,媒体甚至称2016年为合并元年。
蘑菇街与美丽说的合并被称作2016年第一起合并大案。滴滴与Uber、拼好货与拼多多、携程与去哪儿、百果园与一米鲜、好想你与百草味......相继出现双方合并的消息。它们大多合并是出现在同领域之间的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当中,但合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寻求持续长久的发展。
合并形式大不相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报团取暖,就是互相取长补短,短期内合理实现优化配置。以蘑菇街、美丽说的合并为例。
第二种,独占鳌头,以滴滴、uber为例。
第三种,减少资金的损耗,例如携程、去哪儿。
在2016年这股资本寒潮之下,合并对于资源以及运营方面利大于弊。因此,各行各家采取合并的方式,确保自己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的方式也是不得已的大趋势。
2016年还有很多领域被称为“元年”,包括“互联网金融改革元年”、“独角兽爆发元年”、“B2B电商元年”、“喜剧元年”……而在2017,相信会有更多“元年”出现。
文章来源:创业邦杂志及网络,经整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