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有句话这么说的:“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现在的达芙妮真的应了这句话,
早在2015年,这家昔日的“鞋王”便在连续两年“停滞上涨”后遭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亏损,核心品牌业务销售点数目净减少805个,净利润呢,同比下滑超过300%;
到了2016年,情况更是越演越烈,销售点数目净减少999个,核心品牌业务同店销售率减少11.7%;
最要命的是不久前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去年达芙妮净亏损高达近8亿港元;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共关闭1009个销售网点,也就是说平均一天要关闭三家门店。
不过三年时间,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遥想达芙妮最辉煌的时候,销售点数量就有2万家之多。
特别是在从2009年到2012年,每年都保持着新开1000家店的速度,简直是风一样的品牌。据说那会,内地每卖出5双女鞋中,就有一双是达芙妮。
也难怪当时达芙妮掌门人陈英杰会撂下豪言:如果说百丽是女鞋业的“奔驰”,那达芙妮就做“宝马”!
然而如今“奔驰”百丽已被黯然退场,达芙妮这匹“宝马”不过3年时间也即将被时代抛下……
▲达芙妮近几年关店数量
我们去研究达芙妮的成长路径,就会发现,时代是有“偏好”的,向来眷顾积极求新的企业。
回头看达芙妮之所以能成气候,很大原因之一在于当时实行大众流行的平价策略以及街边开店模式,直接与对手百丽区形成明显的区隔,有了自己的优势,这才带来了超高速的增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每年以开千家店的速度疯狂扩张。
然而在这种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达芙妮的经营弱势随之突显,所谓“船大难掉头”。
一来,从决策下达到执行反应慢;
二来,供应链跟不上扩张速度。
这就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便高层了解消费者需求也难以下达执行,长久以往,势必导致跟消费者的需求之间严重脱节。
再者,恰逢最近几年时间,互联网冲击着深耕线下的实体企业,消费者购物习惯开始慢慢转变,这对于肩负管理负担的达芙妮无疑是雪上加霜。
咋办呢?达芙妮当然在变,比如:
1.当初打的是“漂亮不打折,美丽100分”,转眼却成了打折狂人,大家知道,经常打折特别容易削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稳定感;
2. 倒是把主线从渠道扩张拉回产品迭代,然而当很多年轻人开始改穿运动鞋时,达芙妮却依旧坚守皮鞋业务,这些年领导班底换了,logo换了,店铺也开始轻奢起来,却依旧被网友戏谑为“十八线时尚”;
3. 面对电商的冲击,倒是有转型线上的意识,奈何即保守又不“坚守”。
其实早在淘宝刚上线3年,也就是2006年,那时京东才刚专注做电商,达芙妮就涉足电商,又在2009年搭建了自己的电商班子,那会打的战略还是“全网营销”。跟天猫商城、唯品会、乐淘、京东都曾经有合作。
你想,在流量红利时期,这种打法自然很有成效,但很快达芙妮就更改了战略,把电商部门撤掉了,交给自家投资的垂直电商“耀点100”代运营,而不是多渠道销售。
这样的孤注一掷,终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当然,背后原因是对电商发展的认知不足,导致对企业营销路径的判断严重失误。
▲达芙妮市值:8.41亿,截止3月6日收盘
当然,在市场巨变中,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同样是鞋业,别人又是如何取胜的呢?
拿新加坡鞋履品牌Charles&Keith来说,从2010年进攻中国市场,到在风雨飘摇的鞋服界异军突起占领一席之地,甚至得到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的青睐,收购其20%的股份。
这个品牌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达芙妮借鉴:
第一,以“快”制胜。
鞋业同样是时尚业,要时刻求变求新。
如何让消费者知道自己无时无刻在变呢?始终保持团队平均年龄在30岁,用他们的感受紧贴目标消费者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始终保持线上每周上线20款新品。
如何不断求新?在设计方面,这家公司会定期组织参观时装大秀,每年花费销售额的3%作为设计师培训费。
第二,严格把控品质。
为了做好产品把控,无论是设计还是生产团队,都安排在中国,紧密地协调和配合。
第三,重视智能数据。
为了响应既快又新的线上速度,势必要掌握全网数据,一来方便分析市场流行消费趋势,二来方便根据数据做各种产品方案的运营。
好比这家企业就运用商业智能软件系统2小时搞定过去传统企业需要一周才做出的方案。
▲借助商业智能软件分析经营情况,根据数据制定方案
说到底,即便老去的达芙妮还是有机会的。因为时代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始终钟爱积极求新的企业。
所以,今天就算是革了传统企业达芙妮的命,明天还是会眷顾转型蜕变的达芙妮。
而前提是,看准线上,要够快;看透布局,要够全;看准消费者,要够新;看好产品,要够硬。
借别人的成功探索未来,借别人的失败反思自身,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反思。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丨邱凯纯
排版、剪辑丨赵小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