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一地产
真实记录行进中的中国楼市影像,第一时间直击楼市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权威解读各个楼市新政,为老百姓买房置业提供最全面的楼市资讯。2015年,《第一地产》完成跨界资源整合的华丽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第一地产

变身了!曾经的集邮公司门市部,焕新颜啦~

第一地产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8-26 08: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漫步于苏河湾畔,一栋栋历史保护建筑见证着上海百年的变迁。它们曾经是面粉厂、火柴厂、也可能是门庭若市的报刊门市部。进入新的纪元,伴随着上海城市更新,这些一度被空置的历史遗存该如何被重新利用,承接新时代的新功能?本周 《商业观察》 就来到苏河湾畔的瑞泰里,瞧瞧这个过去沪上知名的的上海集邮总公司所在地,将如何被重新盘活。


(建议在WIFI环境下打开)


它有80多年的历史

也曾经做过洋行办公

80年代作为邮政的报刊门市部

90年代它就是集邮总公司的所在地


直到2017年变成虹量18的联合办公场地



虹量18的18,来自于这栋建筑的门牌号“四川北路18号”,无论是红色砖瓦的外立面还是沿街角的弧形布局,都遗留了上个世纪的建筑韵味。没错,它与一街之隔的邮政博物馆,为同一时期建造,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近水楼台之下,这里一度是上海集邮总公司所在地。然而随着书信的没落,邮票淡出人们的视线,邮政总公司搬离,这里也摇身一变,打造为了最新的共享办公空间。



四川北路18号这个项目的选址不是说被动的 它是有一种机缘巧合 恰恰在这个时间点它可以做一个改建 来提升它的使用用途。


如何在还原这栋建筑历史风貌的同时,加入新的商务功能,加以全新利用,成为了虹量18提升用途的难点。



思量商业总经理

方芳



在这个改造当中其实有非常多困难的地方,我们遵循的原则是活化使用。



因为它是一个 80多年的优秀历史建筑 ,我们觉得有责任一方面去呈现它闪光点、有价值的地方。同时又要保护这个建筑,在保护的前提下加以全新的利用。所以我们在改造过程当中你可以看到我们的墙、地、梁这个大的格局,包括我们上下的楼梯,这些都没有变。 我们还是 维持原来的格局 ,最大程度去尊重历史建筑。



但是我们把 外立面全都修复 了,按照它原始的模样。因为在历年的使用当中,它的外立面是遭受到破坏的,这是一点; 另外一个我们在色彩上,我们尽可能去贴近,把我们 邮政绿颜色的底色 ,作为我们的标准色。在一系列当中体现一个贯穿。



第二个在活化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在空间当中,我们有了大量的邮箱、邮局老的明星片以及这个建筑以前历史的照片,全部的文化元素,这些是让我还原 让后来的人体味到这个建筑非常优秀的沉淀。


入驻企业:初创团队7人


上海斯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张苏



因为我自己个人的性格,我是会比较喜欢比较原始的东西。后来我当时看中这个项目的时候,一个是这个位置它可能是 老上海文化 最原始的地方,是它的渊源所在;再加上旁边有又正博物馆,也是将 近100年的建筑 ,包括这个项目整体的装修风格,我觉得是有它自己的 文化底蕴 在里面。这里的话交通也很方便,走路 100、200米的地方就是地铁站 。所以后来综合考量了之后,我就选择了在这里。


虹量18为创客们提供了可 直接拎包入驻的商务环境 ,包括办公桌椅、共享前台、全天候空调供应、24小时监控、以及后续财务,工商,法律等一系列优质服务。同时也降低了初创团队在核心商务区办公的门槛。


吸引年轻创客入驻虹量18的,不仅是项目本身的魅力,还有其所处的地段优势。这处 苏河湾虹口段 ,是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最后一段分支,浦江美景迟尺之遥,外白渡桥步行可达,却又 闹中取静 ,在虹量18项目的两侧,先后兴建了国际奢华酒店宝丽嘉、CBD星荟中心,并有望于今年正式完工。加之项目另一侧的邮政博物馆、新亚酒店,这里正成为集商旅文为一体的历史风貌区。 而虹量18也要在其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邮政是这栋建筑的历史记忆,在邮票发行鼎盛的时代,1楼的邮政门市部经常大排长龙,如此鲜活的场景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如今虹量18将其打造为共享办公的同时,还要将其打造为邮政主题的公共空间,提供 专属的纪念明信片、邮票打印 服务, 对外接受游客参观 ,成为上海的一处历史景点。



“比如让后来人感觉我不仅仅是一个办公空间,其实是一个 有文化又故事的空间 ,我觉得这是老建活化使用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