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能源
政策研究所的
一项新研究认为,如果中国空气质量能达到WHO推荐的标准,平均每位居民的寿命能增加3.5年。
空气污染可以看作是典型的“负外部性”问题之一。
“外部性”理论
由
英国经济学家亚瑟·庇古发扬光大,它试图探讨社会生活中这类常见问题:市场经济活动中行动者的利益与普罗大众利益不一致时,该如何调控?他认为“奖金与征税”是对这种“负外部性”最有效的干预方式。“庇古税”曾经被用来应对伦敦的雾霾,它能为当今政策设计者提供怎样的启示?
《经济学人·商论》九月刊推出“重大经济思想”系列,解读一些常见市场现象背后的理论与思辨。
今天带来第三篇《他人的生活》。
有人在火车车厢内大声交谈会令其他乘客无法专注,农民喷洒除草剂会殃及邻家的作物,司机停车不熄火排放的废气会污染环境——所有这些情形中,都是行为者受益、但旁人遭殃,而火车票、除草剂或汽油的市场价格并未计入更广泛的成本,即所谓负面的“外部性”。此外,还有带来积极效益的“正外部性”以及影响个人健康的“内部性”问题。对经济学家来说,这些溢出效应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市场组织经济活动理应惠及社会众人,但直接参与者的利益与普罗大众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该怎么办?
率先提出“外部性”这一理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把这一概念发扬光大的则是他在剑桥大学的学生亚瑟·庇古(Arthur Pigou)。庇古年仅30岁时便继承马歇尔衣钵成为剑桥大学经济系主任,他在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Welfare),概述了以经济学为工具改善穷人生活的构想。论题的核心正是 “外部性”。庇古认为可采取不同方式应对外部性。有些方面需要立法监管。对于无形的手能引导房地产投机者创造出规划合理的城镇的观点,庇古嗤之以鼻。其他一些行为干脆就该禁止。
但在他看来,最显而易见的干预方式是“奖金与征税”。这些措施能利用价格让市场恢复完美运转,也能让人们免受繁琐规程之累。这类干预如今被称为“庇古税”,全世界随处可见为抵消外部性而设的税收。在西方国家,向驾驶者征税来抵消拥堵和污染的外部性是常见做法。烟草税等旨在解决“内部性”的征税也很普遍。这些措施的确会改变人们的行为。伦敦对驶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拥堵费”三年后,该区域交通堵塞程度已减轻四分之一。经验同样显示,烟草税确实能劝阻吸烟。
庇古税的支持者们认为这些税项能产生“双重红利”——除了创造社会效益外,它们还提高了国家收入,可用于在其他方面推行减税优惠。不过,现实的复杂性意味着我们必须仔细审视“庇古税”在理论及实践上的缺陷。
互动有礼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每周留言获赞最多的三位
读者
将获得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