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备受瞩目的华为Mate 40 系列发布,其中一个细节值得关注…
Mate 40系列是目前唯一支持5G超级上行(Super Uplink)和下行载波聚合(CA)的手机,上行速率比其他手机快5倍,下行速率比其他手机快2倍。
那SUL和CA是怎样的技术?实测效果如何?到底能为5G用户体验带来怎样的提升?
1
我们常说,无线网络和高速公路类似,频谱带宽越大,就好比车道越多(道路越宽),能够过的车越多,车流越快,网速就越快。
以前,手机和基站之间由上行和下行双向车道组成,而5G超级上行相当于在原来双向车道的基础上加开了一条上行车道。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可以提升5G覆盖范围;二是可提升5G上行速率。
基站发射功率大,且支持波束赋形等技术,在下行方向能将无线电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但手机发射功率很小,上行覆盖受限,是基站覆盖的短板。进入5G时代,5G中频段的频率更高,信号传播损耗更大,这个短板越来越大。
采用超级上行技术后,新增了覆盖能力更强的低频段来补充上行,从而可扩大5G覆盖范围,让更大范围内的用户可享受到5G网速体验。
与此同时,由于加开了一条上行车道,SUL让上行车流更加顺畅,提升了5G上行速率。
至于下行载波聚合,其原理同样是通过增加车道来让车流更加顺畅,只不过是增加了下行车道,即将两个或多个载波“捆绑”,将分散的频谱资源聚合为大带宽,来提供更快的网络速率。
就这样,通过支持超级上行和下行载波聚合技术,Mate 40系列实现了对5G这条高速公路的双向扩宽,可以让5G覆盖更广、上下行网速更快。
2
那实测结果怎样呢?
我们先来对比测试一下载波聚合能力。
在测试点A, Mate 40 Pro下行峰值速率超过2.7Gbps,而其他手机由于不支持NR载波聚合,下行峰值速率为1.2Gbps。
在测试点B,Mate 40 Pro下行峰值速率为2.6Gbps,而其他手机分别为1.3Gbps和1Gbps。
在好点测试中,Mate 40 Pro的下行峰值速率是其他不支持NR载波聚合的手机的2-3倍。
这和理论值基本一致,5G网络和手机不支持载波聚合时,工作带宽只有100MHz,而支持载波聚合后,工作带宽为100MHz + 100MHz,相当于车道宽度是前者的2倍,车速(网速)当然也就提升了2倍。
接下来,测试一下超级上行(SUL)能力。
首先选择距离基站约50米的地点,看看SUL能将上行速率提升多少?
Mate 40 Pro上行速率为456Mbps,而其他不支持SUL的手机为120Mbps,提升效果立竿见影。
再选择室内差点测试,看看SUL在弱覆盖场景表现如何?
如上图,此时手机测试显示SINR为13dB,RSRP为-107dBm,为网络覆盖差点。
测试结果显示,在室内差点,Mate 40 Pro上行速率为12.27Mbps,而不支持SUL的手机分别为2.39Mbps和1.71Mbps,两者相差5-6倍以上。
这一测试结果同样符合超级上行的技术原理。在距离基站较近的地方,当手机处于5G中频段(2.6GHz或3.5GHz)上行覆盖范围时,SUL补充了上行带宽,从而提升了上行速率;在距离基站较远的地方或者室内差点,SUL扩展了5G上行覆盖,从而能给用户带来更高的上行速率体验。
3
好吧,可能对很多手机用户而言,根本不会理睬这些实测数据,只想知道在实际上网中这两大技术究竟能带来怎样的体验提升?比如能不能让看视频更流畅,直播不卡顿?
从上文中我们看到,SUL和载波聚合扩宽了5G这条高速公路,也增强了5G覆盖能力,让网络上下行峰值速率大幅提升。
但具体而言,影响用户实际上网体验的还有上网业务类型、用户数量和信号覆盖等因素。
从业务类型看,以前我们用手机看视频、浏览网页、下载内容等,都是从网上获取内容,主要对网络下行速率要求较高。比如,我们在线看视频时,除了点击“播放”或“快进”按钮那一刻需上行传送数据,其余时间都是在下行传送数据。
但随着网络直播、视频会议、线上办公等新业务兴起,人们对网络上行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现在很火的网络直播,直播时需将高清视频实时上传,如果网络上行速率太低,就可能出现直播卡顿、画面不清晰等现象;同样,视频会议和线上办公,也需要将本地视频实时上传,或者将本地文件实时上传,也需要更快的上行速率保障。
随着视频业务向高清化、沉浸化不断发展,对网络的上下行速率要求越来越高。
在SUL和下行CA技术加持下,网络上行和下行速率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这两大技术可更好的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为用户带来更佳的上网体验。
再从用户数量角度看,以上实测数据只是单用户的速率,但在实际的网络中,由于无线资源是有限的,当同一小区的上网用户越多,每个用户的平均体验速率就会越低。这就好比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越多,行驶速度越慢,甚至会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