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加拿大确诊人数破万!
而且,今天的新增确诊
已经开始2000例起跳了!
截止今日发稿前止,
加拿大确诊人数已达
11,131人
!
108人死亡!
(截止发稿时数字已经超越图表)
今天确诊人数中,安省401例,魁省907例。考虑到截稿前,BC省和阿省两个大省的数据还没出来,所以晚间总确诊数仍会大幅增加。
BC省宣布紧急状态延长!
昨天是愚人节,所有人都失去了搞恶作剧的心思。
BC省宣布紧急状态延长至4月14日
,省长
John Horgan
敦促
全省居民尽自己所能、尽一切可能待在家中,并于他人保持至少2米的社交距离。
John Horgan表示,或许人们此时在家中的客厅里感觉不到变化,也事实证明,
早先BC人所做的努力(指待在家中)正在发挥作用。
而此时,
所有人要做的是再接再厉,现在谈"自由"还为之尚早。
经济受重创,大裁员开始!
因为航班减少,
温哥华国际机场YVR将大幅裁员,下岗率超过50%。
在YVR机场,
一共有约
26,000名员工,也就意味着有将近
13,000人面临失业。
据了解,自从加拿大开始对入境实施限制政策后,不少来往其他国家的航班都被取消或暂停,
国内的航程交通量也仅为平常的30%。
机场失业潮的来临已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另外,
加拿大航空
也于近日宣布,从本周五开始,公司将裁员
16,500多名员工,其中包含1,300名管理人员。
加拿大航空方表示,裁员的目的是为了节省约5亿加元的成本,也是公司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就连加航的CEO和首席财务官
Mike Rousseau
都
主动在疫情期间不领工资
,而其他高管管理层
也愿意放弃薪资的
25%至50%。
多伦多疫情严重,会是另一个纽约吗?!
另一边,由于安省疫情的不断升级,作为加拿大最大城市的市长——
庄德利
也终于"发威"了。
"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能多伦多成为第二个纽约。"
于是今日多伦多紧急宣布了该市史上最严禁足令:
"
从今天起,多伦多进入为期12周(暂定)的物理疏散期!"
12周也就是3个月!
在禁足期间,政府要求所有人尽可能的待在家中。刚从境外返加的、确诊的或者出现症状的市民必须在家隔离;
而无旅游史的健康市民除非以下情况,必须待在家中:
想想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到7月份,真是太惨了。对于不少人来说,现在可以理解为了遏制病毒传播而在家隔离,但是长期以往,
经济上真是吃不消。
昨天是4月1日,
租金、账单等各种费用也到了需要缴纳的时候
。虽然政府承诺会发放失业救济金,
但对于很多肩负着多口之家生计的人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就在所有人都在苦苦挣扎的时候,特鲁多竟又宣布,
从昨天起,碳税要涨了!
从4月1日开始,联邦碳税将上涨50%,从原来的每吨$20涨到每吨$30。对于广大市民而言,这意味着每公升汽油将上涨2.5分。
说到碳税,也算是特鲁多超级执着的政策之一。从2018年开始,特鲁多就表示要在来年春天,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一定的措施
——征收碳税。
尽管当时加拿大的
经济状况已岌岌可危、公民还背负着高额债务
,但拥有一颗拯救地球梦的特鲁多却全然不顾,
首先对4个拒绝碳税的省份开刀,
在去年的今天,开始对
安省
、
萨省
、
曼省
和
新布伦瑞克省
强行征收碳税。
而这次碳税上涨,其实也在原计划之中。只是很多人没想到,在疫情期间、全国百姓生活千疮百孔的时候,
特鲁多还要再插一刀。
碳税涨了,对人们的影响可不仅限于石油相关产品价格的上升(天然气、燃煤电力、柴油等),它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导致物价上涨。
随着油价的上升,运输成本也自然水涨船高,各行各业所需的原材料价格也会有所浮动。而目前最为紧要的是,可能过几天
超市的菜价也要涨了!
这对疫情期间,收入本就大打折扣的加拿大人来说,无疑是
雪上加霜
。不少人甚至开始怀疑,
政府之前发放补助金时是不是就已经算计好了?毕竟自古以来羊毛都是出自羊身上...
而特鲁多本人对此次碳税上涨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在周一的记者会上表示:
"我知道现在大家的压力很大,这也是为何现在把更多的钱放在加拿大人的口袋里才是重中之重。"
这话说得就让人有些困惑了?明明是增加碳税,
怎么倒给说成又要给加拿大人发钱似的?
原来早在2月,国会就已做了相关预算,在碳税政策中,
绝大部分家庭获得的联邦碳税其实是超出实际支出的。
难怪特鲁多在发言中反复强调,政府将持续致力于往加拿大人的口袋里放更多的钱。
不过所谓远水难救近火,就这两天民众的反应,
看来没什么人愿意理解特鲁多的"苦心"。
在上周五,
就有一对叔侄因出去打猎寻找食物,而不幸遭遇枪击,双双身亡。
57岁的
Morris Cardinal
和39岁的
Jake Sansom
是一对关系极好的叔侄两,来自阿省。
受疫情影响,两人已经失业数周。叔叔Morris家里有3个孩子和5个孙子、侄子Jake家里也有3个最大年龄只有13岁的孩子嗷嗷待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