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创意,没什么价值 ★
by 蒂姆•费里斯(Tim Ferriss),
他是《每周工作四小时》(The 4-Hour Workweek)的作者,也是一位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从2008年起担任TechStars的导师。
惊世骇俗、改变世界的创意一文不值
。
事实上,各种各样的创意真是太多了。
数以百计的潜在创业者联系过我,要给我一些好消息——他们将打造下一个伟大事业,但他们不能冒险向我(或任何人)透露太多信息,除非我愿意签署某种形式的创意保证,通常是一份保密协议(NDA)。
就跟世界上所有理智的投资人一样,我拒绝签署NDA,无视这些创意
,通常弄得那些创业者目瞪口呆、心生惊惧、灰心丧气。
为什么我会拒绝这样的交流呢?
因为这些创业者明显高估了自己的创意,因此也几乎肯定低估了执行的难度。
头脑风暴是一种轻松愉快、没有风险的事情;而创业,从字面上来理解,“创”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有一个绝妙的创意,保守来说,还会有另外一些非常聪明的人也在构思同样的事情,或是在以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高估自己的创意是一个危险信号,尤其是在没有切实进展时。
我宁愿投资给一些优秀的人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住不利情况,他们即便这一次创业失败,也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激发出其他值得投资的创意(像我这种早期支持者愿意了解的创意)。如果我直接投资创意,则不会有这样的好处。
有这样一条流行的创业格言:
“
你可以偷走创意,但偷不走执行力和创业激情。
”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并且已经)想出一些好的创意,不过只有熟练的创业者才能执行它。“熟练”在这里并不代表经验丰富,而是表示随机应变和行动导向。这些创业者知道,错误通常是可以改正的,但做决定时拖泥带水所损失的时间就真的永远损失掉了。
创意是必需的,但仅有创意是远远不够的,创意只是这场创业游戏的入场券而已。
02
★ 聚焦,再聚焦 ★
by 大卫·科恩(David Cohen)
TechStars的联合创始人及CEO,近百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投资人。
我看到过“万事求全”扼杀了不少创业公司。当一家创业公司开始增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功能时,就会染上这种疾病
。
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种有缺陷的战略,它假定用户会因为功能更多而选用一种新的服务。而现实是,大多数人选用某种特定的服务,只是因为这种服务能将某件事做得更好。想一想自己的亲身体验,你就会明白这是真的。
iContact 是我创立的第二家公司,是一家严格遵循“万事求全”原则运营的公司。我曾很自豪地告诉每个人,iContact比当时市面上所有其他移动社交网络产品的功能都多。不过市场的回应却是:“那又怎样?”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没有人清楚iContact到底比其他产品好在哪里。
专注于自己可以解决的最小问题
,这可能在将来有所裨益。大多数公司在刚起步时想做的事太多了,结果让公司生存发展变得异常艰难,公司也毫无特色。将关注点聚焦于一个小地方有很多好处,比如工作量大幅减少,就可以将某一事情尽可能做到极致。如果更加聚焦,那么在定位和营销时也会更为容易。而且遇到对外合作或是被收购机会时,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也会越小。
请记住:如果能把业务做到细分领域的第一,那么就算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非常小,也可以利用已有的影响力来扩大业务范围。
如果你是世界上将X业务做得最好的公司,那么要将业务扩展成X+Y就会容易很多
。
因为将X业务做得非常优秀,你已经获得了顾客的信赖和喜爱。
03
★ 先把产品拿出来 ★
by 肖恩•科贝特(Sean Corbett)
HaveMyShift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的公司帮助轮班工拥有更多的灵活度和自由度。肖恩是2009年TechStars波士顿分部的毕业生。
当开始创立公司时,我们有意识地尽力避免开发一些人们不想要或不需要的功能。
一开始,我们很纠结,在开发过程的早期是不是该把还不成熟的产品交到用户手中
。
推迟发布的最主要原因总是:“如果用户不喜欢,并且不再继续使用该怎么办?”我们很害怕用户在体验产品后感觉不满意。如果我们的产品把人们都吓跑,如何才能获得爆炸性增长呢?
那些像我们一样依赖庞大用户群的公司,不大可能因为得罪一些用户而影响公司后续的增长
。
那些负面新闻和负面体验传播的速度并不是那么快,人们也不会四处传播他们体验的某种服务没什么价值。如果他们真的说了,那么就很容易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你便成了救世英雄。你可以打造一款最小可用产品,检验你的一些设想,解决一些与业务有关的问题,然后让用户使用你的产品。
初创公司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撇开用户独自开发产品
。
除非有人在使用你的产品,否则不可能学习改进。我的创业故事就是初创公司一种有效的尝试。我不是仅仅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凭空开发完美产品,而是骑着自行车去拜访客户,并询问什么功能对他们最有帮助。几周之内,这群人就用上了上线的产品,并不断给他反馈。
04
★ 尽早获得反馈 ★
by 内特•阿伯特(Nate Abbott)和纳蒂•左拉(Natty Zola)
Everlater的联合创始人,Everlater是一个让用户可以轻松愉快地分享旅行经历的网站。
我们很早就将创意拿出来与人分享,并且是尽可能多地跟所能找到的聪明人一起分享。
我们认为,这是绝对有必要的。一开始,我们找那些愿意跟我们交流的
朋友和家人
。尽管我们的人脉资源中并没有太多互联网行家或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不过我们拥有很多希望我们取得成功的亲戚朋友,其中大多数都有旅行的经历。
有了优秀的创意,接着就是要实现它。但在编程上我们还是新手,没有经验也没有资源自学成才。于是,
我们就带着问题,敞开心扉,一头扎进了
开发者社区
。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指导和建议,我们早就迷失方向了。这样做也让我们的项目更具乐趣,因为有很多聪明的开发者来帮助我们将创意实现。他们的很多建议成了我们公司的核心支撑。
最后,我们
要将一个科技项目变成一家真正的公司,我们的理念是竭尽所能地接触我们可以触及的
所有人
。
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些人会有着什么样的经历或想法。不过我们相信,人们有可能在不经意间用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让你眼前一亮。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
创业者
也会忘记收集足够多针对他们创意的反馈。另一些创业者把自己的创意看得太重了。
他们应该反过来,大大方方地站在高处,大声讲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获取反馈和新的想法是任何初创公司的命脉,担心别人窃取自己的创意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将我们的创意分享给一些聪明的人,从中获得的早期建议和反馈,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创意和选择,也给了我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重大问题的一个思维框架。
05
★ 适时终止 ★
by 保罗·博贝恩(Paul Berberian)
连续创业者,他参与创立了五家公司,其中包括2000年上市并于2006年被West公司收购的Raindance Communications。
2007年,我创办了我的第五家公司。我的前三家公司都很成功,第四家也有了很好的开端。所以,我做了每位连续创业者都会做的事情——创办一家新公司。我有一个称为“Zenie Bottle”的创意,就是把漂亮的类似熔岩灯的可收藏的物件跟社交网站混搭在一起。但是,
我在一年后就把这个项目停掉了。下面就是我在这件事上所犯的错误
。
我构建公司的业务完全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没有去关注市场
。
我一开始的创意其实很简单,就是出售一种漂亮的玻璃瓶,里面装满了彩色的物质。当晃动瓶子时,就像有精灵在里面一样。但我觉得销售新奇小玩意儿并不是一个足够大的创意,于是在业务中又增加了一些元素,让它更复杂、更时髦。我附加上了社交网站混搭,想让它成为一种跨界的娱乐体验。
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之前,我花掉了不少钱
。
要追求成功,这是没问题的,不过
千万不要像已经获得成功一样去花钱
。
在产品上线之前,我每个月烧的钱超过了10万美元。对有些公司来说这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新奇产品的公司却不合适。我添加的所有不必要的复杂功能,比如网站和系列视频,花了我们不少钱。我们还没搞明白新奇产品概念有没有意义,就很快变成了一家娱乐公司,而不再是一家新奇产品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