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暴走大事件
荆轲刺秦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送不停!人民日报微信万元现金红包还来 ·  昨天  
南国都市报  ·  琼州海峡早晚有轻雾或雾!海南未来几天天气→ ·  4 天前  
江南晚报  ·  飙涨!见证历史! ·  4 天前  
新华社  ·  300000000+!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暴走大事件

被网友玩梗 “钓” 上热搜的美食爆款

暴走大事件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1-28 19:0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下网友创造的一系列有趣的梗,包括各种流行词汇、网络表情和生活中的趣闻。通过模仿、创造和分享,这些梗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模仿。文章还提到了这些梗如何影响产品营销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互联网发展带动网友玩梗热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每天都有新的梗出现,网友通过模仿、创造和分享,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

关键观点2: 有趣的梗成为产品营销的手段

商家利用网友对梗的热爱,通过营销手段推广产品,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效果。

关键观点3: 网友对梗的态度存在多样性

虽然有些梗被广泛接受和喜爱,但也有些人对某些梗持保留态度。对此要有客观认识和理解。

关键观点4: 本文对部分流行梗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价

包括“毒豆角”、“瑞士卷”、“熏鸡事变”和“鱼片梗”等流行梗的产生背景、发展、网友评价以及商业影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价。


正文


众所周知,在现在这个时代,一天不上网可能就看不懂别人说的话了。

之前还只是一些字母缩写,比如xswl、yyds、dbq......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打出来的字非要用缩写代替,但我觉得他们这样做肯定有他们的道理。

现在不一样了,你好不容易看懂了缩写,人家又开始天天玩梗了。

照现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每天出一两个新梗都是常事,

有梗就有人玩梗,至于现在网友有多爱玩梗,那可就有的说了。

不知道你们这些天有没有经常在网上看到用这些头像的人:

你以为他们是中年人在网上教育现在的年轻人,其实他们是一群玩梗的大学生。

因为有不少人发现业主群里的刺头用这类头像的概率高得离谱,很多网友觉得换上这种头像就没人敢惹自己了。

所以,用这样的头像和类似xx爸爸、妈妈,家有x宝的,还有学他们打字总有错别字的网友越来越多,

因此这也渐渐成为了一个梗。

其实,我觉得真的没笔要,快册掉,年青人不要整天潮笑别人。

网友爱玩梗可以理解,毕竟大家天天上学上班也挺无聊的,找点乐子也没错,

当然,我觉得今年最有意思的梗,当属“毒豆角”了。

这张图出自一档某档田间地头慢综艺。

看过这个综艺的都知道,这个综艺里最大的看点就是嘉宾做饭吃饭互相捧场,但没想到一夕之间,厨子人设崩塌,捧场的人还被按头了邪恶捧杀计划创始人称号。

之后,很多网友就开始争相模仿,还做了各种梗图,甚至进行了很多二创。

谁说这梗烂了,这梗可太棒了。

还有,前段时间很多男性网友被“8个瑞士卷”的梗围攻。

“八个瑞士卷,四个人到底怎么分?”

2024年的第一大难题,说错轻则获得巴掌,重则失去另一半,

这个瑞士卷问题都把多少大兄弟玩成狗了。

男生:到底是谁发明的这个梗,也太损了吧.....

当我以为今年的玩梗热潮就此结束了,没想到又出现了一个“熏鸡事变

这个梗出自一档婚姻综艺,一位嘉宾在其他人管旅游经费的时候要求对方买140块钱的熏鸡。

这导致了他们第二天的经费不够用,而她自己管理经费时却不听别人的任何小需求。

从这之后网友觉得她很双标,加上她之前的种种迷惑行为,大家都开始用这件事玩梗。

有人模仿、有人出书:

有人为导游鸣不平:请熏鸡,辩忠奸!

前有毒豆角,后有瑞士卷,再有熏鸡,这几天又刷到一个被大家玩坏了的“鱼片”。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有网友在某书晒出康师傅新品 “剁椒鱼片汤面”,包装上的鱼片是这样的:

但打开以后的鱼片是这样的:

不少网友看到这些“鱼”片的真面目后都被气笑了。 

不过,也有人惊叹它的逼真,发出 “谁说鱼片假了,这鱼片可太真了!” 的感慨,

甚至还有网友调侃“制作师傅定是笑了许久才舍得将这独特的鱼板放入面中”

更有网友巧妙借用“内「鱼」完了,给内「鱼」一点震撼!”等网络热词来调侃,

这梗玩的感觉赋予了康师傅剁椒鱼片汤面一种别样的潮流气息;

没想到的是,康师傅的官方账号也出来跟着玩梗。

还有部分网友从鱼板的独特性出发,创造出专属于的趣味表述,

比如:“鱼”众不同、“一条固执的鱼”、““邪恶鱼片,歪嘴战神!”

谁能想到这年头连方便面都开始卷了,鱼片还没成年都出来打工了。

话又说回来,现在的网友们不仅爱玩梗,大部分人还喜欢乱套公式,一个梗到处用。

就比如豆角的梗还可以这样用:

还有经常在评论区出现的78块钱的眉笔事件主人公也是乱套公式的好素材:

这么多年了,梗一直都这么多,经常不懂梗的人有时候想想自己有没有努力。

本来我以为网友乱玩梗就是图个乐,结果我发现其实网友玩梗还能带货。

因为很多产品都是靠网友玩梗走红的。

梗有千千万万个,但走红的产品却少之又少,它们怎么不算”天选之子”呢。

就像那个瑞士卷,自从火了之后,很多超市的瑞士卷遭到疯抢。

三折叠的梗你也敢乱套,我看你们这个超市也是要好起来了。

还有熏鸡,也是因为这次事变被买爆了。

很多网友都去get同款了。

这泼天的富贵,商家怕是晚上睡觉做梦都能笑醒。

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啥没人去get何老师的同款豆角。

有没有一种可能那是没煮熟的毒豆角,

get这个同款,你不要命了?

说实话,看网友玩梗很有意思,但看着这些吃的我也是没忍住买了点同款。

瑞士卷就不用说了,买回来影子都没见着,至于去哪了这得问我妈。

熏鸡也不用说了,太好吃来不及拍照,一个狂炫一整只。

我也是吃完才反应过来,他们综艺里那么多人吃两只还要当一整天的伙食吃能吃饱吗?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把那“邪恶鱼片”也买回来了。

突然发现我吃了这么久的泡面,泡面里面的料除了自己每次要另外加根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