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原生家庭的和解,不是原谅|免费领课 ·  3 天前  
武志红  ·  东亚小孩,为什么这么累?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怎么又买了那么多!|《被支配的占有欲》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09-30 18:1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购买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通过引入所有权的概念,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在一时冲动购买大量物品。文章指出,所有权不仅仅是拥有某物,更是在建立过程中追求兴奋感和满足感。购买行为往往源于对物品的心理预期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慌。文章还通过进化角度解释了囤积症的心理根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所有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所有权是随心所欲处置某项财产的权利,建立所有权的过程包括投入劳动或购买赋予价值。所有权建立过程中的兴奋感和满足感是导致剁手行为的原因之一。

关键观点2: 购物行为的心理预期和兴奋感

购物行为的心理预期即对买到的东西的期待,是剁手行为的最强大驱动力。尚未拥有的物品会引发追逐兴奋和刺激的反应,导致人们更容易被吸引。

关键观点3: 对不确定性的恐慌和囤积症

人们购买大量物品的行为可能出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慌,采用囤积的方式应对潜在的危机。囤积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病理性收集,患者几乎不丢弃任何物品,导致生活空间变得杂乱无章。


正文

作者 | 伯翰


看着堆了满地的快递纸箱,拆快递的手微微颤抖:



“我当初是怎么想的!怎么买了这么多没用的东西啊!”



前不久,学堂君被五花八门的商品图迷了眼,一时冲动在O宝连下好几单。



本以为很快就能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宝贝,但是下单时的兴奋与愉悦并没有持续多久。



并且,在陆陆续续收到快递的过程中,学堂君并没有感受到预期的拆快递的快乐,反而是——

"我当初为什么要买这个!"

明明买的时候欢天喜地,结果剁完手悔不当初。

那么,为什么买东西让人那么快乐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引入一个概念——所有权。



(图源网络,侵删)



什么是所有权?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意见各不相同:



有些人认为“谁捡到就归谁”,只要是我先发现的,那所有权就在我;



有的人认为,如果你在别人的土地上捡到某样东西,哪怕对方不知道这件物品的存在,它也属于对方而不是你。



让我们对这个概念追根溯源好了。所有权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破坏这项财产的权利起源于罗马法中的”处分权“,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如果毁坏被认为是最极端的合法行为,那么有权毁掉这项财产的人也必然对它享有其它所有权利。



所以,简单来说,所有权就是能够随心所欲处置某项财产的权利。



(图源网络,侵删)



那么,所有权是如何建立的呢?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其著作中指出,人类社会中建立所有权的方式就是对物品进行各种投入,无论是劳动的投入,抑或是通过花钱购买而对这件物品赋予价值。



也就是说,我们买东西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所有权的过程。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那既然购买的过程抽象来说长这样儿,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没按住自己的手?


你可能会想,刚刚花了那么长的篇幅来讲所有权,那是不是建立所有权的过程足够吸引人,才导致了剁手行为呢?



答案是:可能,但并非完全如此。购物行为作为所有权建立的过程本身,虽然能够让人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许多深度购物者承认,自己之所以会"剁手",最强大的驱动力更是在于对购物行为的心理预期,也就是对所买到的东西的期待。



所以,同样是财产,为什么“我想要的”比“已经拥有的”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呢?



其实,在我们的大脑中,对于"是否已经拥有"和"是否想要",是由两套不同的运行机制控制的。已经拥有的物品会被纳入"归属于我"的神经网络中。相比之下,对于"我想要的"物品,它们在引发我们的拥有感之外,更是会引发对新奇刺激追逐兴奋产生反应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也就是说,对于这些还未拥有的东西,我们大脑给出的反馈其实是:“啊,这个东西真好,快让我拥有吧!”



因此,当我们面对自己想要的而非已有的物品时会更容易被吸引。



(图源网络,侵删)



这种吸引,表现为“极度的渴望”,也就是导致我们不断剁手的原因



所以,当你在为“快乐”而购物的时候,你所做的除了享受这种快乐本身之外,更多的是在追逐建立所有权所带来的兴奋感。这种追求获得的过程,本身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奖赏性的目标,但是,完成这种目标也不能让我们满意,因为获取物品很少能真正带来我们预期的快乐。并且,这种短暂的兴奋也很容易习以为常,所以我们会再次出发去寻找下一个“必须得到”的物品。



让我们进入一个极端的例子。最为极端的所有权追求形式之一就是囤积症



(图源网络,侵删)



//明明已经有这么多了,为什么还买?


囤积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对物品的病理性收集。有这种症状的人,几乎不丢弃任何物品,以至于他们的家变的杂乱无章,甚至没有空间自由走动。



从进化的角度讲,囤积癖有着深刻的根源。



假设一下,你现在是一个生活在史前社会的原始人。你和家人每天起早贪黑,却不是每天都能打到猎物,你们的食物甚至有时候不足以养活全家人;再加上冬天将至,寒冷的天气让你更难离开居住的洞穴去捕猎。



这种情况下,你为了确保能够活下去,当然会囤积食物以及保暖的动物皮毛。



当然,现在我们遭遇这种困境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只是这种对物品匮乏的恐惧留在了我们的基因中,导致即便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家家户户仍然会在冰箱中储存大量的食物。我们的“剁手”行为也可能是出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慌,采用买很多的方式来应对潜在的危机。



(图源网络,侵删)



需要注意的是,囤积症的症状比这更严重。患者们的收藏对象往往是那些没有内在价值的物品,而这甚至妨碍了他们的健康生活。



在进一步了解之后,我们就有了能解释本文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所以——



买东西和快乐到底有什么关系?


正如前文所说,它们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联系。只是人们在一次又一次建立所有权的的过程中把“兴奋”当成了快乐,又或者是把能够应对危机的满足感当成了快乐。



这种思维链接在一次又一次的购物中,在铺天盖地的消费主义营销之下不断加强,导致了一种“购物是天下第一乐事”的错觉。



在下一次你想要剁手的时候,不妨花一分钟,想想这些问题:

1、为什么我想买这个?

2、它真的是我需要的吗?



又或者,你可以精简自己对每一类物品的购买个数(比如对于不同颜色的口红,之前致力于拥有每一个色号,现在只买自己最常用的那一两个;或者对于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周边徽章,之前一次买五六个,现在只买一个)。



希望学堂君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图源网络,侵删)



尾声


人们为了拥有更多而终其一生地奋斗。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而我们所拥有的都将化为尘土。就像作者所说,“我们就像用一生的时间在沙滩上建造带有塔楼和护城河的沙堡,以抵御入侵者,结果它们最终被时间的浪潮冲走。”



或许在你下次忍不住购买东西的时候,你所需要的仅仅是想一下目前拥有的。你渴求的不是更多的东西,而是更多的时间,来体验目前你拥有的一切。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上头”“冲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的?为什么我们喜欢买奢侈品?为什么献血必须是无偿的?所有权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意义与幸福感。但是很多人在盲目追求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所有权的来源。


《被支配的占有欲》深入浅出,通过丰富的例子与严谨的语言,深度阐释了所有权及其心理机制。你想知道上面问题的答案吗?想知道为什么自己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痴迷于所有权吗?那么,看看这本书吧。




作者 | 伯翰

编辑 | 咕噜咕噜

美编 | N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