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推出系列评论,回顾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汲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力量,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前线理论圈”梳理文章重点,以飨读者。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展望未来,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就一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摘自《人民日报》7月1日评论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改革关头勇者胜,既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也要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
从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再到阐明“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思想理论成果,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7月2日评论文章《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
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例,中央层面建立起了一套条缕清晰、逻辑严密的机构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了改革思想一致、认识一致、步调一致,使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势如破竹、有序推进。
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改革指方向、谋方法、明路径,我们才能凝聚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增强改革的整体效能。
——摘自《人民日报》2024年7月3日评论文章《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
“一张清单”,窥见制度建设激发创新活力。2018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经营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准入壁垒大幅破除。
与此同时,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系列改革举措,从微观到宏观,从细处到全局,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中国经济底气更足、动力更强。
可见,运用改革的方式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是改革顺利推进、改革成果及时巩固的有效路径。
——摘自《人民日报》2024年7月4日评论文章《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找到合适工作,就医更省心,环境更宜人……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到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从平安中国建设,到大气污染防治,一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一次次被列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日程,一点一滴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
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既立足当前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又着眼长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致力于物质层面改善,又着力于精神层面提升,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用更多的改革措施与成果来增进民生福祉,这既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革的落脚点。
——摘自《人民日报》2024年7月5日评论文章《这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
文章
来源
:《人民日报》2024年7月1日—7月5日
图片来源:《前线》杂志 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家伟
监制:宋明晏
转自:前线理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