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
蓝字,收阅
正商参略
。
By
正商参略
(
微信最好的财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经信息,深度解读财经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 微信号:
zsnc-ok
◎作者 | 凯风
◎来源 | 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已获授权
日前,
河南商丘机场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将按民航支线4C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第6个民用机场。
就在一年前,河南
新建周口民用机场
址确定,预可研已通过国家层面批复立项,但从立项到正式开工再到开通运营,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而在相关规划中,河南提出建成安阳、商丘机场,新建平顶山、周口、潢川、三门峡等支线机场。
这意味着,
未来几年,河南或将拥有10座机场
,遍及各大区域,形成“一核引领、六区联动、多园协同”的航空经济空间发展格局。
目前,全国共有259个民用运输机场,其中机场数量超过10座的省份多达8个,而新疆更以25座的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然而,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
河南目前只有5座民用机场
,无论是数量、密度还是人口承载力,均在全国垫底。
河南5座民用机场,分别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场、南阳姜营机场、信阳明港机场、安阳红旗渠机场。
要知道,河南共下辖17个地市,户籍人口高达1.15亿人,常住人口也超过9800万人,分居全国第一和第三,但机场数量明显与人口规模不相称。
从机场密度来看,
河南每平方公里只有0.29座机场
,而江苏每平方公里超过1座机场,同处中部的湖北、安徽也超过0.4座。
从人口覆盖度来看,河南平均每座机场要服务1900多万人,是山东、江苏的2倍,更是同处中部地区的湖北的近3倍。
从通行需求来看,
河南是户籍人口大省,也是人口流动大省
,上千万户籍人口常年奔波在外,全年旅客运输高达6亿人次,出行需求远超一般省份。
所以,接入全国乃至全球航空网络,是河南亟待补上的短板。
河南是全国
第一个建成“米”字型高铁枢纽
的省份,也是“市市通高铁”的领跑者。
早在普铁时代,郑州就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线、陇海线纵横交错而过,由此奠定中部第一交通枢纽的优势。
而在高铁时代,“八纵八横”路网中,最重要的京广高铁、京港(台)高铁、陆桥通道都经行河南。
如今,河南高铁运营超过2200公里,加上规划里程,已超3000公里,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可以说,无论是普铁时代还是高铁时代,
河南都居于大国交通网络的“C位”。
省会郑州,是我国高铁通达度第一城
,乘坐高铁/动车可以直达的重点城市(含省会与计划单列市)数量达到31个,与北京并列第一。
从郑州出发,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和京津冀地区,4-6小时通达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主要经济区,离四大城市群都在高铁的优势通达范围。
众所周知,
民航与高铁之间存在一定替代关系竞争关系。
研究表明,600公里之内,高铁有着碾压性优势,800公里范围之内,高铁的通达性优于机场,1200公里之上,民航优势凸显。
而河南与京津冀城市群的距离在600公里以内,而离长三角城市群的距离在1000公里以内,而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距离也就1000公里出头。
这意味着,凭借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河南每一个地级市,都能直接通达各大中心城市,机场和民航的性价比就没有那么高。
其实不只是河南,包括湖北、安徽、河南在内的所有中部地区,都面临这一问题,高铁足够发达,导致机场建设必要性大打折扣。
作为超级“流量”入口,机场既是门户枢纽城市的标配,城市能级和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航运物流、先进制造等临空经济的重要支撑。
要不要建机场、能不能建机场,不只取决于经济水平和城市能级,也要看空域资源紧张程度,以及周边机场“先来后到”的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