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如泉 国际能源战略研究学者
作为石油人,清泉一直希望有机会去巴库看看。因为巴库是现代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城”,其知名度不亚于美国的休斯敦、沙特的胡拜尔、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和中国的大庆。4月11日,愿望终于成真。乘坐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航班,清泉和其他几位同事直飞巴库,参加一年一度的“里海能源国际论坛”。
阿塞拜疆—石油—天然气—巴库
阿塞拜疆位于欧亚两洲交接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一点很像土耳其,属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19世纪30年代,阿塞拜疆并入沙俄。1917年11月,阿塞拜疆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于1936年正式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2月6日,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并于当年10月18日正式独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阿塞拜疆一直以来是俄罗斯和西方在外高加索地区地缘政治和能源争夺的中心。
大约1000多年前,人们便在阿塞拜疆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且发现从地下源源不断地冒出火苗,“永不停息”。当地人认为这是神灵的恩赐,出于对火的敬畏,他们将所在的这篇土地成为“阿塞拜疆”,意为“火的国家”。这一点与古波斯有类似的特点。清泉在想,金庸笔下的“圣火令”也许不一定来自波斯,也可能来自阿塞拜疆,吼吼!这两个国家本来挨得就挺近,中间只隔着格鲁吉亚。
巴库是阿塞拜疆的首都,作为世界上为仅有的几个开启现代石油工业的地方,巴库见证了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1860年)以来,石油工业的起起落落。直到现在,巴库这座城市的石油迹象依然很突出,石油的“色彩”一直保持到现在,乃至很久的未来。像巴库这样保持着150年以上现代石油工业痕迹的城市,全世界真可谓绝无仅有了。因为无论是休斯敦、卡尔加里,还是大庆,只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60年)才逐步作为“石油城”为世人熟知。而与巴库几乎同时期发现石油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城的石油溪,早已被人们所遗忘。可以说,巴库是世界石油工业的“圣殿”,其青春犹在,生命犹在。
有关巴库的石油,清泉在《感悟石油》这本书中曾经写到,前苏联地区也是现代石油工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主力油区便是阿塞拜疆的巴库油田。有关巴库油田最为“讲究”的故事便是二战时期斯大林和希特勒关于该油田的争夺战了。据当时的苏联石油部长巴伊巴科夫回忆,有一天斯大林把他叫去后对他说:“巴伊巴科夫同志,希特勒奔高加索(巴库油田所在地)来了。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德国人一滴石油也得不到。”接着,斯大林稍稍加重了语气说:“请记住,如果您哪怕只给德国人留下一吨石油,我们将会枪毙您。”斯大林在办公桌前缓缓地来回踱步,稍微停顿了一下后又补充了一句:“不过, 如果您过早地炸毁石油设施,而德国人未能夺取它们,我们又没有燃料用,我们同样会枪毙您。”巴伊巴科夫对斯大林说,“你让我无法选择。”斯大林回答说,“想一想该怎么做吧。”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足以看出,巴库油田对于战争双方是多么重要!
而这一次,终于踏上阿塞拜疆的国土,亲自感受巴库这座石油名城的风采了!4月13日,清泉和其他几位同事驱车两小时从巴库市区赶往我们公司K&K项目油田现场调研。行驶在市区的海滨大道上,一边是一望无垠的里海,一边的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几乎看不到什么石油的踪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石油的味道(可能是海上的油轮飘过来的),提醒着我们,这里是现代石油工业的发源地。
走着走着,忽然看到海边还有一些一些密密麻麻的油井和“磕头机”。这才把我们带回一百多年前那个充满光荣与梦想、财富与机遇的石油城——巴库。终于看到了!终于感受到巴库作为“石油名城”的痕迹了!正是这里,发端了阿塞拜疆、前苏联乃至全球百年现代油气工业。这些井大多已停止了“工作”,“安静”的竖立在那里,沧桑而又苍茫地陈列着上百年如一日的历史。项目公司的同事告诉我,这些井的间距非常小,小到只有20米左右!
当然,现在的阿塞拜疆已经不靠这些陆上油井了。目前,这个国家油气生产和出口,高度集中在以ACG、沙赫德尼兹(Shah Deniz)为代表的几个海上巨型项目,离岸几十公里;所以从岸上并不能看到巴库最具现代油气工业气息的一面。
里海能源国际论坛
第四届国际里海能源论坛于2017年4月12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该论坛由阿政府和里海欧洲俱乐部(即里海商务俱乐部)提供赞助和支持。参加本届论坛的嘉宾有阿塞拜疆与里海及波罗的海地区国家政府机构代表、企业界人士、驻阿外交使团等,参会人数超过200多位。论坛重点探讨阿塞拜疆经济多元化改革;南部天然气走廊项目以及里海地区的资源潜力;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下阿塞拜疆面临的机遇等方面的议题。总体感受是:
阿塞拜疆正大力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自1991年独立后的十多年来,阿政府以发展石油产业为重点,重振国家经济卓有成效。里海油气的成功开发促进了阿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为摆脱对石油天然气经济的严重依赖,近年来阿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大力发展非能源领域的经济。立足于地缘位置优势,阿政府提出和参与了多项联通欧亚的大项目,如建设“欧亚运输走廊”计划,即建设欧洲—黑海—高加索—里海—中亚运输走廊;继续扩建可供运输机降落的巴库机场,打造“空中枢纽”等项目,力争将阿塞拜疆打造成连接欧亚的枢纽。巴库国际机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人不多,一切都很新,设计精巧。项目公司在当地的同事告诉我们,巴库国际机场是全球“十大最佳设计机场”之一。此外,阿政府提供优惠措施,吸引外资。该国在税收及市场准入方面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这里不再展开叙述。总的看来,阿政府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多元化,大力拓展非油气领域,既是在低油价、低景气周期下的无奈之举;也是阿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定路线。
阿塞拜疆还是离不开石油,正大力推进南部天然气走廊并着重发展石化项目。此次论坛之前,就对阿塞拜疆油气合作动向有所了解,2014年9月,筹备多年的南部天然气走廊项目开工仪式在巴库举行。该项目包括跨安纳托利亚天然气管道(TANAP)和跨亚得里亚海(TAP)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80亿美元。气源主要来自沙赫德尼兹(Shah Deniz)气田二期开发。2016年,TANAP项目框架下已签署的工程承包合同额达45亿美元,土耳其生产商和供应商承揽约80%的工程量,预计该管道有望2018年6月实现供气。TAP管道陆上部分建设在2016年中期启动,海上部分将于2017年底或2018年初启动建设,预计2020年可向欧洲供气。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极大改变欧洲能源版图。
另一方面,此次论坛透露出,阿塞拜疆正大力发展炼厂改造和石化综合体项目。目前,阿国家石油公司(SOCAR)正在对盖达尔·阿利耶夫炼厂进行升级改造,计划2018年底完工,届时炼厂年加工能力从600万吨增至750万吨,并将生产符合欧5标准的油品。此外,2014年SOCAR确定了油气加工和石油综合体项目的布局方案和经济指标,现正按计划进行。该项目总投资预估约144亿美元,包括新建一家石油加工厂、一家天然气处理厂及电站和一家石化生产厂。届时可生产的油品和石化产品不仅可满足国内需求,还可向周边国家出口。
而且,阿塞拜疆“向东看”倾向明显,正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虽地处中亚地区,阿塞拜疆自认为是欧洲的一部分,比如足球比赛时,阿球队通常被分到欧洲组,这也导致它在国际大赛中一直难以出线。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枢纽,阿政府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与中国已就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达成共识。希望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实现经济上的新跨越。
此次论坛上,阿政府高层专题解读和介绍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情况,支持并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阿政府的意图在于,借力“一带一路”,大力推进阿国内海、空、铁路和公路干线及交通工具建设,使阿塞拜疆成为欧亚运输走廊的交通枢纽,成为地区运输后勤保障的中心。4月14日,我们还拜访了阿塞拜疆总统直属战略研究中心,与对方的能源高级专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明显感到,阿政府期望的中阿合作重心在交通与基础设施领域,而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发倒在其次。
看得出,阿塞拜疆非常看好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倡议,希望搭上这趟“快车”,将自身打造成为“丝路”重要的战略支点,借以提升其东西方“转折点”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在文化和国家治理上,阿塞拜疆是“专制”与“开放”的结合体,有点怪异。说它专制,是因为老总统阿里耶夫将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伊利哈姆·阿利耶夫,而且,这个国家的法律明文规定,不允许在公共场合议论总统。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伊利哈姆·阿利耶夫还任命其夫人为第一副总统,据说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年纪还小,万一有什么不测,其夫人可顺利上位,以便为儿子未来接班铺好路。说它开放,是因为虽然总体上信奉伊斯兰教,但大街上扎头巾的女人少之又少,是一个非常“入世”的国家,有着明显欧洲国家风格,巴库更是具有国际商业中心的魅力,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而且这个国家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很高,作为其经济命脉的石油工业,80%的产量源自外国石油公司的区块,对外合作程度非常高。
(阿利耶夫总统及其夫人)
短短几天的出差对巴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感动和感触之余,附上打油诗一首:
年少仰慕巴库油
今日亲临夙愿酬
里海开发显神通
丝路发展拔头筹
祝福阿塞拜疆、祝福巴库。
石油观察智库研究部长期招募兼职研究员,欢迎油气研究方向的专业人员加盟,同时欢迎各石油院校在校学生实习!简历中请详述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