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进入下半场,用户红利逐渐消失,消费级市场步入红海血战,企业级市场正“金光闪闪”。
去年,华尔街日报就曾发文称,中国科技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将会是企业级应用。以
CRM
厂商
Salesforce
为例,全球市场份额占据近
20%
,市值高达近
700
亿美元,但中国的企业还没有一家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无法与外企中的甲骨文、
SAP
或者
Salesforce
等对标。
尤其是对于
TAB
而言,在如此大体量营收的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拓展想象空间和维持高增长率,企业级市场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移动互联网经历近十年纷争之后,社交、搜索、工具、电商、资讯诸多重要领域基本定局,机会越来越少、变数越来越小、创新越来越难。因此,必须寻找类似于企业级市场这样的新机会,开启全新蓝海。
那么,
TAB
在企业级市场,到底做了哪些布局?各家特色和优势力分别是什么?如何才能攻克难关,跑步向前?
为什么企业级市场
正在成为互联网企业“新宠”?
企业服务,即“
To Business
”业务,从销售模式看,凡是把产品卖给公司为主体的销售模式,都可以称为企业服务。企业服务包含销售模式企业服务、产品和技术企业服务两大类。
企业级市场成为焦点,迎来各路巨头的关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因素。
1
、移动互联网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终端的变化”正在激活企业级市场。
智能手机改变了员工与企业、顾客与企业互动的方式;共享经济改变了企业的组织方式,去中心化组织越来越多,例如滴滴,企业协同需求正在变化;人工智能则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运转效率,机器人上岗、信息化标配……
2
、企业级市场规模蔚为可观,且收益稳定度更高,一旦构建了售卖关系,可能会促成持续成交,实现多年稳定的现金流,部分领域甚至可能出现飞轮效应。
美国的企业级市场更加发达,
AmazonAWS
云计算服务保持着近
80%
的年增长率,贡献了亚马逊
49%
的利润;微软
Axure
等平台亦在发力;
IBM
收购了一家
CRM SaaS
厂商……如果以美国市场作为参照物,中国企业级市场十分可观,阿里和腾讯的云计算业务营收增长率都超过
100%
。
值得注意的,在企业服务中,云计算是可以实现飞轮式增长的业务,当客户规模足够庞大,边际成本会迅速降低。这个市场因为需要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全球化布局,最终只会留下几家巨头,享受巨大的利润空间。
3
、对于
TAB
而言,企业级服务也是巩固生态、连接合作伙伴的重要利器。
对于企业客户而言,一旦使用了某家的企业服务,就意味着将企业重要的运营数据放在该平台上,因此很可能会与这家公司深度绑定在一起。
TAB
也希望,能够通过服务自己生态体系中的上下游企业,巩固自己的原有业务和生态帝国。
4
、消费级市场与企业级市场,存在一种“协同”关系。
企业的员工是互联网的用户,企业是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因此做好企业级市场,最终将会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进而让企业级服务成为一个获取用户的入口。
TAB如何布局企业服务领域?
对于企业服务领域,
TAB
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更多的是围绕自身的核心主业,去服务上下游客户,逐渐建立起稳固的市场护城河。
阿里表现最为迫切,攻击性也很强。
钉钉是“排头兵”,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广告攻势,广告在机场等处频密出现,阿里钉钉还与手淘、口碑等阿里系业务开展了联合营销,将消费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有机结合。去年底,阿里新零售推出了钉钉
+
手淘打通的导购助手解决方案——“导购通”,除了在钉钉里实现基本的
OA
办公之外,品牌商可以将到门店的顾客、会员数据沉淀在钉钉里,建立长期的互动沟通通道。
除了钉钉之外,对阿里来说企业级市场更重要的棋子是阿里云,其已是中国最大的公有云平台。
2018
年
1
月,阿里巴巴公布
2018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云计算是阿里增速最猛的业务,呈现三位数增长。
2017
年阿里云累计营收达到
112
亿人民币。
当服务的链条上涉及到公司足够多,流转的数据量足够大并且准确,可以基于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比如阿里小贷是供应链金融的典型一种。
相对而言,腾讯表现的是一种探索者姿态,在公开场合一直有“甘于示弱”的特点,
PR
采取防御策略,高管低调不张扬,与阿里巴巴的高举高打形成鲜明对照。
马化腾曾指出,在十几年前,企业市场曾经被腾讯内部列为三大战略,但做得还是很失望,过了很多年,还是非常不容易做。
虽然企业
QQ
和企业微信,被钉钉抢了风头,但腾讯云依靠在泛娱乐市场的积累,闯出了一条独特之路,年营收预计将达到百亿元级别。此外,腾讯微信公开课的主题就是“
TO B
正当时”,微信在
2018
年会重点开发企业市场,为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同样,腾讯的智慧零售战略,也是以赋能者的角色,为商家提供解决方案。
近日,马化腾还在朋友圈亲自推荐腾讯文档,一个其他巨头还未涉足的领域。腾讯文档是一款支持随时随地创建、编辑的多人协作式在线文档工具,拥有一键翻译、实时股票函数和浏览权限安全可控等功能,以及打通
QQ
、微信等多个平台编辑和分享的能力。
百度在企业市场的争夺中,没有阿里和腾讯如此硝烟浓烈,更多的是谋划以及择机入场。
早在
2014
年的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就曾提出“未来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大蛋糕在企业级软件市场”,因为“传统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实现更高效的信息化。”过去几年,百度相继推出直达号、轻应用,帮助企业解决营销和服务的诉求,百度本身就是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营销平台。
配合全新的人工智能方向,百度在企业市场也做了最新的调整。
2017
年,百度云推出了
ABC
战略,即
AI
人工智能、
Big Data
大数据、
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阿波罗计划(
Apollo
)是针对汽车行业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2018
年
3
月,百度启动量子计算研究,未来主要应用在金融、医药、化学、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以及自动驾驶、药物发现、天气预报、金融建模等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TAB如何布局企业营销争夺广告霸主之位?
在
TO B
市场中,广告和数字营销业务,已成为驱动
TAB
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TAB
都在广告业务上,作了战略和战术层面的大调整,考虑到三家在中国数字营销市场的主导性地位,这些调整和发力,也将对国内数字广告市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腾讯已把流量的广告变现业务,提升到战略级别。
一直以来,腾讯的企业营销总是充满迷思,虽然占据着最长的用户市场,但广告生意却处于落后位置,与阿里、百度有较大差距,广告创收与腾讯手握微信公众号、朋友圈、
QQ
空间、腾讯网、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等多个亿级流量入口的行业地位严重不符。
2017
年,腾讯的广告体系,就有一轮大调整,
OMG
(在线媒体)的领导职位,已经由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兼任。不论是媒体、社交还是通讯平台,其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广告。此前,各个社交、通讯与新闻平台的广告业务,由各平台独立负责,未来,腾讯最终可能会聚合出一个大的广告平台,完成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业务的深度整合。
今年初,腾讯宣布微信朋友圈第二条广告开放,小程序朋友圈广告全量上线,小程序游戏可通过广告组件赚钱等等,可以看出,腾讯对微信广告能力的释放频率越来越高,卸下之前的克制来让微信创造更多的价值。
马化腾还曾表态,对新零售的频频布局意在拿下更多的广告市场份额,而且这也影响到公司能否成为一家以广告营收为主的公司。
阿里在企业营销服务上,至少在广告额上,已经站上了最高位,乘上了“
CGO
时代”风口。
阿里发布的
2018
财年第三财季财报中就显示,其核心电子业务营收达
732.44
亿元,同比增加
57%
,这股强悍的增长力被认为主要归功于阿里的新零售业务。
美国知名数据公司
eMarketer
预测数据显示,
2018
年阿里巴巴的网络广告收入将按
33%
的增长速度,总量超过
218.1
亿美元,而且预计到
2020
年,阿里巴巴的广告营收将超过
328
亿美元,并将为中国数字广告领域创造超
2000
亿元人民币的营收。
与其说阿里是在“卖广告”,不如说它是在“卖数据”,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会把预算转移到直接推动销量的效果平台上。在具体运营中,阿里也以消费者为核心,借助平台收集得来的大量数据,实现品牌商品的全营销。
2017
年
8
月,阿里妈妈武林大会上,推出了全新的营销战略,“
All in One
”。同时,阿里仍在不断收购或入股媒体以及零售商,背后的野心就是,完成包括品牌和效果在内的所有营销过程,全面开拓品牌广告主市场。
对于百度而言,寻找突破天花板之路,已刻不容缓。
搜索广告已经进入稳定期间,信息流广告成为百度的新营收源。
百度信息流业务,
2017
年年化收入已超过
10
亿美元,
2017
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百度信息流日分发量继续环比增长
20%
。为了拉升信息流增量,百度在百度网盘中,都已插入信息流广告。
分析师们担忧的是,百度暂时的利好已经出尽,
AI
的变现暂时难以观望,而搜索等主营业务收入开始疲软,信息流收入增长或即将达到瓶颈,股价也已涨这么多了,未来上涨有点难,或许再度进入下行周期。
企业级市场 TAB真能很好地驾驭吗?
虽然企业服务业务的商机不小,但挑战也很大。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大多发际于消费级产品,在
C
端游刃有余,反而成了一种“桎梏”和“包袱”,毕竟,企业服务与
C
端的产品打法完全不同。
与
C
端产品可以通过免费或者运营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用户相比,企业服务产品需要抓住每一个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又因为各个企业处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领域,对产品的需求各不相同,需要不断迭代,一单接一单成功。
所以,某种意义上,相较
C
端市场,企业服务市场更像“脏活累活”,无法像
C
端产品一样,推出通用型产品,“一网打尽”客户,形成指数型增长。
这就需要
TAB
从思维方式、战略制定到具体打法上的全方位变革。正如马化腾曾指出,“在国内企业市场其实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想在一两年内形成热潮是不太可能的,需要十年八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不要想着挖几个
PR
,在市场上造几个事件就能实现。”
写在最后
TAB
各自搭建的企业服务战略和生态体系,归根结底,还是连接和赋能。依托独有的资源和优势业务,去探索一切连接的可能性,去赋能尽可能多的生态链上的企业。如何通过开放生态,把平台越做越大,又如何通过掌握流畅的连接节点,实现商业体系的生态闭合,是必须要思考的两大命题。
相关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