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重政策利好,科技类行业迎来配置良机。
1)2024年以来各项宽松政策接踵而至,助力市场复苏。
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政策密集出台,监管工作聚焦“两强两严”、强调“以投资者为本”,营造出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2024年9月24日以来,多场重磅会议会密集召开,各项政策宽松措施密集加码,带动市场逻辑反转。
2)外部压力有所缓解,市场基本面预期有所修复。
近期,随着美国2024年12月核心通胀超预期降温显著缓解市场对美国再通胀的担忧,美元、美债利率高位回落,全球风险资产迎来喘息窗口。此外,2024年四季度实际GDP同比5.4%,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的5.1%。
3)“新质生产力”基调已定,科创板块行业迎来配置良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的同时,部分细分行业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其中,电子、医药生物、新能源等板块或将迎来发展利好。
2、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000680.SH)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符合条件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组成指数样本,并将样本分红计入指数收益,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在计入分红收益后的整体表现:
1)指数业绩表现:长期业绩超越同类指数及宽基指数,具备高弹性特点。
指数自基日以来收益高于同类指数及主流宽基指数。指数2024年9月24日开始反弹至2024年11月11日区间高点,期间收益率为63.29%,指数弹性较大。
2)指数流动性:2024Q4流通性显著上升,交投趋于活跃。
3)指数市值风格:市值分布均衡,对科创板更具表征性。
4)指数行业分布:以电子行业为核心,行业覆盖较广。
前三大行业为
电子、医药生物及电力设备
;指数行业集中度低于科创50及科创100指数,略高于科创200指数;同时,指数行业覆盖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科创指数。
5)指数成分股:集中度较低,“专精特新”比例较高。
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属于高科技领域,其特征与“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较为相似。
6)指数特征:成长特性凸显,预期净利润增速高于主流宽基指数。
3、科创综指ETF华夏(基金代码:589000,认购代码:589003)将于2025年2月17日开始发行,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科创板的投资工具。华夏基金旗下被动指数产品线丰富,涵盖宽基、行业主题、风格主题等多个类型。
风险提示: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指数与基金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政策密集出台,监管工作聚焦“两强两严”、强调“以投资者为本”,营造出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2024年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密集发布了四项重要政策文件,包括《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及《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这些文件分别聚焦于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监管以及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旨在切实回应市场关切,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和监管效能。
2024年4月12日,备受瞩目的“国九条”再度出台,标志着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周期的持续发力。
从政策细则来看,此次政策着重于提升资本市场的回报性,预计将显著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分红比例。在这一政策背景下,随着市场的整体提振与修复,那些在A股市场中具备优秀盈利能力和分红能力的优质企业,有望迎来长期的政策利好,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并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2024年9月24日以来,多场重磅会议会密集召开,各项政策宽松措施密集加码,带动市场逻辑反转。
1)9月24日,央行宣布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凸显了股市作为这轮政策组合拳的重点,更关键在于创造性地打通了央行助力资本市场的通道,未来将有效地支撑起中国股市的价值重估。2)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3)10月8日发改委明确“提振资本市场”是增量政策的五大方向之一。4)10月18日,人民银行正式启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操作,并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5)11月15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
外部压力缓解有所缓解,有望带动风险偏好修复。
去年12月以来,“特朗普交易”持续演绎,叠加非农就业超预期韧性,美元、美债利率大幅攀升压制风险偏好,给全球风险资产都带来冲击。而近期,随着美国12月核心通胀超预期降温显著缓解市场对美国再通胀的担忧,美元、美债利率高位回落,全球风险资产迎来喘息窗口。与此同时,1月17日中美元首通话,对中美博弈的担忧也有望缓解,进而提振风险偏好。
2024年经济超预期,基本面预期持续修复。
2024年四季度实际GDP同比5.4%,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的5.1%。并且,从地方两会跟踪来看,截至2025年1月16日,北京、上海、广东等15个省市的GDP增速目标加权均值与2024年基本保持一致,
表明政府对2025年经济增长的诉求和信心仍在,后续政策逆周期加码力度仍可期。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后中央层面密集表态。2024年1月政治局集体学习高质量发展时,总书记详细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要求。2024年2月政治局集体学习新能源技术与我国能源安全时,总书记强调要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首要工作任务;随后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且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各地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求。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
在“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的同时,部分细分行业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其中,电子、医药生物、新能源等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1、电子
电子行业基本面向好。需求持续恢复,经营稳中有升。申万电子行业469家公司(除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2024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29亿元和10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9%和36.56%;2024Q3单季度营业收入和母净利润分别为9167亿元和4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4%和20.24%
。
此外,电子行业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同比出现较大改善,Q3收入端增速保持。
半导体板块中,设备领域自主可控趋势加速,订单明显向上,零部件公司经营快速增长,材料则延续改善态势,数字类芯片、存储芯片、CIS、封测等库存去化较好,在部分下游领域持续复苏的带动下,业绩保持增长势头,模拟和功率板块,底部迹象也较为明显。消费电子板块中苹果产业链、PCB中算力相关公司收入持续向上,利润受到汇率的影响。被动元件、面板、安卓链相对平稳,静待端侧AI驱动的换机周期。
2、医药生物
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根据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改革发展目标,到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待遇保障公平适度,基金运行稳健持续,管理服务优化便捷,医保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更好保障病有所医的目标。当前,药品、耗材集采提质扩面,结合创新药谈判、医保目录动态调整,“腾笼换鸟”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增强群众获得感,推动优质企业创新转型;行业综合监管常态化也将使得真正具备产品优势的企业脱颖而出,回归产品本身;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在内的医疗保障机制将愈发完善,叠加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有望带来增量资金,共同从支付端引导临床向价值付费转型。在改革持续深化的过程中,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浪淘沙始见金。
展望2025年,医药板块部分重点细分领域基本面和景气度有望迎来环比改善,同时2024年相对为低基数,同比角度也有望加速。
院内方面,行业集中整治工作的边际影响正逐步消解,药械等板块有望迎来复苏,同时设备更新等政策的落地有望为医疗设备领域带来增量。院外方面,随着宏观经济与消费情绪的持续向好,带动结构升级、需求下沉,中药OTC、医疗服务与连锁药店等板块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出海方面,海外投融资数据已出现改善趋势,CXO海外需求和订单开始回暖,海外政策影响预计也将逐渐明朗化。
3、
新能源
近两年行业供给经历加速出清,其中电池、风电零部件、光伏硅料及逆变器等环节已出现补库迹象,2025年开工率或将率先迎来拐点,业绩有望先行企稳修复。
与此同时,伴随供给去化,锂电池、风电行业龙头集中度逐渐抬升,随着政策对兼并重组和淘汰低效、过剩产能的支持力度增强,2025年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产业整合或将成为重要看点。
二、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聚焦科创板块整体表现,与其他科创类指数形成互补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符合条件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组成指数样本,并将样本分红计入指数收益,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在计入分红收益后的整体表现。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发布时间为2025年1月20日。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具体选样方法如下
:
选样空间:
指数样本空间由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ST、*ST证券除外。
选样方法:
选取样本空间内所有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科创综指的发布,可以很好的反映科创板块整体表现。
在科创综指发布前,市场上科创系列指数为科创50、科创100及科创200指数,分别代表科创板大盘,中盘及小盘风格。科创综指不局限于单一风格,能更好的反映市场整体表现。
指数表现:
长期业绩超越同类指数及宽基指数,
具备高弹性特点
科创综指数自基日以来的业绩累计收益超越其他科创类指数:
截至2025年1月20日,科创综指区间收益率为7.45%,同期科创50及科创100收益率分别为-3.17%及-5.10。相比其他科创指数,科创综指自基日以来收获正收益。(为方便业绩比较,我们使用价格指数000681.SH与其他指数进行对比业绩对比,下同)
科创综指自基日以来的业绩累计收益超越主流宽基指数:
沪深300、中证500及中证800区间收益分别为-6.52%、6.58%及-3.68%,均低于科创综指。科创综指相比其他宽基指数具有较强的收益能力。
指数具备高弹性特点:
指数自2024年9月24日开始反弹,到2024年11月11日反弹至区间最高点。区间收益为63.29%,高于科创100、中证1000、中证2000等中小盘指数,同时高于沪深300、万得全A等主流宽基指数,指数弹性较大。
指数
流动性:2024Q4流通性显著上升,
交投趋于活跃
2024年指数区间日均成交额为698.67亿元,Q4成交量及成交额齐升。
2024Q4,指数季度日均成交额为1309.51亿元,季度日均成交量为38.21亿股。指数交投趋于活跃,可容纳较大规模资金
。
指数市值
分布:市值分布均衡,
对科创板更具表征性
科创综指大中小盘风格兼具。
其中,自由流通市值在100-400亿元区间的成分股权重占比最高(权重占比27.20%,数量48只);自由流通市值在25亿元以下的成分股数量最多(305只,权重占比16.56%)。
成分股较为均衡的市值分布让指数对科创板整体有更好的表征性。
对比科创类指数的加权自由流通市值,可以看到,科创综指的市值暴露显著高于科创100及科创200,显著低于科创50指数,成分股在各市值区间权重分布相对均衡
。
科创综指的电子行业占比超四成,前三大行业科技属性突出。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科创综指前三大行业为
电子、医药生物及电力设备,
权重占比分别为44.48%、15.15%及9.96%。
对比来看,
科创综指相对科创50指数超配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行业,大幅低配电子行业;相对科创100指数超配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低配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相对科创200指数超配电子,低配医药生物及机械设备。
科创综指行业集中度低于科创50及科创100指数,
略高于科创200指数。
截至2024年末,科创综指前三大行业及前五大行业集中度分别为69.58%及87.64%
。
从行业覆盖数量来看,科创综指显著高于其他科创指数。
截至2025年1月20日,科创综指共覆盖申万一级行业17个,申万二级行业44个,申万三级行业96个,行业覆盖数量显著高于同类指数。
总体来看,科创综指的成分股集中度适中,既不像科创50那样聚焦于少数大市值龙头,也不过于分散导致代表性不足。这种设置使得科创综指能够在反映市场整体表现的同时,兼具投资性。
从重仓股情况来看,科创综指与科创50前10大重仓股中重合数量为8只,但相关股票在科创综指中的权重更低。
科创综指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六成,“新质生产力”成色足。
截至2025年1月20日,科创综指成分股中有361家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基于Wind指标数据),数量占比高达63.89%,这一比例远超过科创50指数的46%和科创100指数的50%。指数成分股中的“专精特新”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制造业领域尤为集中,特别是在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关键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这与新质生产力的定位有一定的契合),它们不仅代表了科创板的创新前沿,也是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
指数特征:成长特性凸显,
预期净利润增速高于主流宽基指
数
指数成长特性凸显,预期净利润增速高于主流宽基指数:
截至2025年1月20日,科创综指整体净利润预期增速为12.11%,显著高于科创50指数(-11.10%),同时显著高于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等大盘宽基指数(分别为7.47%、7.06%及7.43%)。
高净利润预期增速代表了指数优秀的成长能力
。
2025年1月22日下午,华夏基金上报的科创综指ETF正式获批。科创综指ETF华夏(基金代码:589000,认购代码:589003)将于2025年2月17日开始发行。
华夏基金旗下被动指数产品线丰富。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也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华夏基金是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QDII基金管理人、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以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人,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华夏基金旗下公募基金共计461只,总规模为1.71万亿元;非货币型公募基金共计450只,总规模达1.16万亿元。从具体的产品线分布来看,当前华夏基金旗下ETF产品共93只(剔除非初始基金及联接基金),
涵盖宽基、行业主题、风格主题等多个类型。
风险提示: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指数与基金历史表 现不代表未来。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政策春风助力,把握科创板块投资机遇》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2月12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
分析师:
郑兆磊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0080006
E-mail: zhengzhaolei@xyzq.com.cn
薛令轩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190523090001
E-mail:
xuelingxuan@xyzq.com.cn
--------------------------------------
更多量化最新资讯和研究成果,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XYQuant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