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伊思爱情顾问
伊思情感是中国最大恋爱婚姻情感服务品牌,服务全球华人。每日精彩微课程,学习爱的方法,私人情感教练全天指导,帮助你收获幸福!官方微博:伊思情感,官方网站:http://www.reverselove.com,与伊思情感携手,真爱陪伴你一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于小戈  ·  去父留子,还能玩上瘾? ·  22 小时前  
莓辣MAYLOVE  ·  2.5 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致痘 ·  23 小时前  
于小戈  ·  再见,大S ·  3 天前  
于小戈  ·  刚升咖,就被爆恋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伊思爱情顾问

我只是害怕别人说我不好

伊思爱情顾问  · 公众号  · 两性  · 2019-10-25 17:30

正文

01

最近我在某医院里呆着学习。我们医院来了两个新病人。都是看起来是那种萌萌哒的软妹子,清纯可爱,举止优雅。一个是某高校的博士生,一个是某国企的员工。我难以想象她们为什么会住到我们医院来。对了,这是北京背负盛名的精神病医院。

她们的症状是:

与人交往压力大,容易紧张。人际关系不好。情绪容易激动,易激惹,敏感脆弱,非常害怕别人批评和指责她。有些时候能听到不存在的指责。害怕犯错,担心焦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好,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活着,有自杀倾向。进入躁狂状态的时候,会想砍人、骂人,脾气暴躁,尤其对亲密的人。觉得批评她的人说的是错的,想给他们纠正过来。

听到这些症状的时候,我出了身冷汗。要不是我们医院的住院费太贵(月供4万rmb左右),我也想来。因为曾几何时,我也受不了别人批评,很介意别人说我不好。当我听到别人说我不好的时候,我整个人就都不好了。日月无光,天空灰暗,想死的冲动。

回顾下我这个病人的康复历程,我还是有很多话想说的。以及我近一年来接触的几个访客,我真为他们感到庆幸,没有被送到医院来,花钱又受罪,而是找到了我。

害怕被别人批评。恩,蛮常见的一个症状了。

先说说我们为什么害怕被批评。从常理上来说,别人批评你,关你p事。劳资就是任性,能怎么着。但现实却是:他人一批评我,我就紧张,觉得自己不好,或者充满了怨恨。很轻易的就认同了别人说的不好。换句话说就是:我好不好,是你决定的。所以我收着或是反抗。

02

我好不好是你决定的?

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我们的潜意识里的确这么认为了。我们无法看见自己时,只能借助于别人这个镜子来看见自己。别人说我们不好,我们就真的不好了。只是因为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确认自己的价值和存在,只能借助于别人来确认的。

也就是我是没有自我的,我的决定权在你,不在我。我把我的自我交给了你。

那么,一旦相信了自己是一个不好的、差劲的、无能的人,这真是比死了难受。就会产生无助绝望感:我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没用,那我为什么活着?行为表现就是自杀倾向了。

可是我们又有生本能:不,我不能死。所以我得把自己变得好起来。怎么变呢?我得启动我的防御机制,我在《如何假装自己优秀》里谈过这些。其中两点就是:我要通过暴怒、堵住别人的嘴、给别人纠正过他的看法来等行为来让他眼里的我好点。或者通过紧张、在意,努力的表现好,生怕一个细节做不好,以避免我在他人眼里有不好的印象。通过这些防御机制我就可以实现他眼里的我是好的,来确认自己好的了。

然而我们无法控制他人,也无法做到完美不犯错。所以我们设立的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继而更加的绝望沮丧。

原谅我说到这才开始说重点:我们为什么无法确认自己的好坏,要通过别人来确认自己?

因为你从小就不被允许有自己。

一个管太多的爸爸或妈妈,会容易造成这样的结果。俗称溺爱、严厉。

从肛欲期开始(2岁左右),当小孩子开始形成自我的意识的时候,他就开始做试探:既然我跟你不是一个人,那我到底是谁决定的呀?我能不能决定自己呀?他开始抓握爬,开始咬撕扯,开始破坏,这些都是他的试探,结果他一再被禁止: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比如说指头不能放嘴里,只能放外面。一个连手指头放哪都不能自己决定的人,他怎么决定自己的存在。这个无比大的巨人——爸爸或者妈妈,有绝对决定他是对是错是好是坏的权利。为了安全的活下来,那只能放弃自己的判断,屈服于他喽。

长大些,这些控制从未少过:哪个事情应该怎么做哪不应该,东西要放哪里怎么放不能做错,放学要及时回家不能出去贪玩,考卷分数要诚实回答不能不诚实。于是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手、脚、嘴,这些东西虽然长在自己身上,但是决定权在别人那里呀。进而言之,我的好坏对错,不是我决定的,是你。

再长大些,走入学校、社会,面对同学、舍友、同事、领导,这些都是父母的化身。在小孩子形成的对父母的最初印象中,他们不仅是个叫爸爸或者妈妈的人,而是小孩子生命中所有的他人,全部。因此这些长大后所有跟爸妈像的人,都有权利决定我的好坏。

这个像的人,有一个特征就够了:会批评指责你,会要求你你去做一些事。

这个特征就会触发你的应激反应,因为你体验到的是我不存在了,被剥夺了。是一种类似于危机的状态,我们如果预感到危机要到来,就会陷入恐慌、焦虑、紧张。

也就是人际紧张,社交障碍。

能紧张起来还好点,这是还有希望的象征。紧张不起来了就会直接进入自我否定模式:你们都觉得我不好,我也觉得我不好,那我活着干嘛。

家长们、朋友们、关心的人也会再次施压:别想那么多了,别想了。

又成了自己错,连想法都拖累了别人,都控制不了,都要被说不好。

后来我尝试着去跟病人的家属简单聊了下,那妈妈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我毛骨悚然,觉得你家孩子不生病住精神病院,那才真天理不容。她说:

孩子小学的时候,我给她当了3年班主任。

03

那么如何解脱。

我在给他们做干预的过程,当然我也是曾经这么在我的咨询师那这么干预自己的,就是:

敢于发怒,坦然发怒。2.重来一遍,重新培养出自我来。

我们在2岁的时候落下的功课,没有做好的部分,我们长大了也还是要退回去重新做一遍的。就像那时候如果没有学会穿衣服,我们长到20岁如果意识到了,就要重新学一遍。我们那时候没有发展出自我界限来,我们就要重新发展一遍。慢慢意识到你是怎样的人,是你自己决定的,不是别人。别人有建议权、评价权,但是没有决定权,你才是你生命的主人,才拥有最高级的权利。

你的好坏是你决定的,不是别人。即使所有人都说你不好,你也可以去针对性的看待:对不起,我是好的,你们都错了。我可以吸取你们的建议,改变我的一些行为或特质让我变得更好,但我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好的,无可争议。

具体来说就是区分,他们说的我不认同,因为我能发展出我自己的标准来评价自己。一个发展良好的人就具有这个功能:客观的自我评价,良好的自我反思。

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发怒,敢于生气。

当我们受到批评、控制等侵犯,被监禁的时候,我们是会有本能愤怒的。然而我们会因为害怕这个愤怒招致更加的指责控制而不敢愤怒,于是就只剩下恐慌。被压抑的愤怒就会指向自己或集中敏感的暴怒。

愤怒是划分界限的比较好的方法,它能保护自己,推开他人的侵入。

最原始的愤怒也就来自于对父母的愤怒,对他们早年控制我们的原始愤怒,以爱的名义进行控制的愤怒。所以为我在干预这些访客的时候,会跟他们的父母解释清楚这个过程,让他们能承担起这个愤怒,然后让访客自己宣泄出来。

在生活中也是这样,那些批评、指责、否定你的人,你可以尝试用愤怒来反击,维护自己的界限。

学会了愤怒,就开始了再一次长大。因此,愤怒也是一种能力。

当然,这就意味着你要伤害别人。但谁让他自己没有发育好,也跟你一样,怕别人批评呢?你也可以选择健康的发怒方式,背后当着别人的面骂骂他,偷偷说说他的坏话等——这都是健康的表达方式。

再发育一个等级,其实你发现没必要愤怒,因为你已经有了良好的自我界限,不会吸收到他人的批评指责控制。这时候你也就拥有了良好的拒绝能力。

拒绝,就是这样一种自我界限的能力。

我通常会这样跟自己及部分的来访者练习,不如你也试试这2个4字箴言:

关你p事

劳资乐意

当然,慎用,看情境。后果自负。

扫码收听你的专享课程:

女生专享课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