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整理:齐航
内容发布:掌上北京
微信ID:beijingchihe
终于过年放假,在外求学打工的人们可以背起行囊回家。
但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吐槽,平常生活在大城市的他们,与家乡的亲戚朋友家人之间,话题的差异越来越大。
我倒是觉得,与其和童年的伙伴聊令人疲惫的当下,不如一起谈谈小时候,比如当年的那些故事,比如儿时一起听的童话。
小时候,我们爱听童话,是因为我们都愿意相信它。到了后来,我们走入社会,如果你还相信童话,就会被认为是没长大。
都说不忘初心,但我们很多人连初心是什么都忘了。其实在我看来,初心就是我们小时候愿意相信的那个童话。
我们国家源远流长的历史诞生了太多的经典童话故事,但若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莫过于它:
这个故事版本很多,我听过的版本大概是这样的:很早很早以前,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来到龙门,但此间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脚下。一条大红鲤鱼对大伙儿说“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一下子跳到半空,虽然被天火烧掉了尾巴,但却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小时候遇到挫折,母上大人总是用这个故事激励我不怕困难奋发向上。她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很擅于用有趣的故事讲解那些小朋友搞不太懂的大道理。当然,也让我记忆牢固,以至于一直牵挂红鲤鱼和它那些小伙伴的命运、
没想到,30多年后,我有幸再度看到了这个故事,比儿时听到的更有趣、更曲折、更生动、当然也更令人印象深刻。
1月13日,音乐儿童剧《鱼跃龙门》在天桥艺术中心首演,并且特地演出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作为北京地区重要的新媒体平台负责人,我受主办方邀请观看了演出。
演出开始之前,主创团队中的编剧王鹏博、导演史帆介绍了这一版《鱼跃龙门》的剧情和创作经历。其实这是一部讲述母爱亲情的故事,故事的发源地陕西韩城,位于黄河西岸,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蕴含母爱的主题在这部剧中,再合适不过。
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我其实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能有耐心把这部儿童剧看完,即使这个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童年。
后来的事实表明,我和全场的小朋友一样被深深吸引,不错眼珠的看完90分钟的剧情,随着剧中人物的情感起伏,感动、泪水、欢笑兼而有之。直到大幕拉起,看到满场的母亲带着孩子其乐融融,感觉我其实也应该和妈妈一起来看,唤回这段逐渐被淡忘的童年记忆。
剧中有几处泪点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小黑鱼石头一直遭到大家的苛责,刁难,但它的妈妈始终在努力安抚它相信它,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在小黑鱼为了救鱼族只身与几条黑鱼搏斗并赶跑它们的时候,不但没有得到大家的赞许,反而更加激起强烈的驱赶意愿。此刻,黑鱼妈妈的哀求让我眼圈红了,这种奇怪的逻辑多么像我们的现实社会?
虽然说,这部由经典童话改编的儿童剧主要是演给孩子们看的,但如今的儿童世界也早已不像我们小时候看待的那样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好人,坏人,朋友,敌人其实也没那么简单。比如剧中,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会牵扯到家长的关系,孩子之间交友也有亲疏:孩子也有两难的处境,就像小黑鱼那样,它想为大家做事情,却因为顽劣淘气,被剥夺这样的权利,他爱妈妈,可是他却不是亲生的孩子,他回到与自己同类的黑鱼族群的世界,却发现,自己的心向往的仍然是爱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