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新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9年7期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07-17 21:06

正文

杨奎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1950年代初农村典型调查资料的研究价值——以湖北《武昌县锦绣乡典型调查》为例(历史教学2019—4)

摘要:研究共和国史,离不开官方史料。任何史料的生产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背景,但这并不妨碍历史研究者依据各自研究的目的来利用它们。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各种相关史料,小心地勘验求证,同时掌握到史料形成前后制度、权力、政策、人事各个方面变动的情况,官方史料也一样能有其他史料无法替代的研究利用价值。

关键词:典型调查;官方史料;政治导向;土改;


马宁(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60年来西藏民主改革研究述评(西藏研究2019—2)

摘要: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学术界在西藏民主改革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汇集成了毛泽东与西藏民主改革,西藏民主改革历程回顾,西藏民主改革的意义、成就、成功的原因,西藏民主改革对宗教的影响,《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西藏民主改革与人权的关系等重要主题,表现出政治性、历史性、地域性、周期性、注重现实性的特点。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避免重复性,进行多学科、实证性研究,注重口述史资料的搜集工作,才能促进西藏民主改革研究的进一步升华。

基金:国家民委委托课题“中尼边境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GMF-021)阶段性成果;关键词:西藏民主改革;成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


孙健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到苏区提款”: 苏区为上海中共中央输送黄金之考察——以赣东北、中央苏区为中心(苏区研究2019—2)

摘要:在漫长的革命进程中,作为硬通货的黄金,一直是支撑中共革命的重要战略资源。大革命失败后,在共产国际经费不能有效供给上海中共中央之时,由各苏区自下而上提供经费支援,成为上海中共中央的战略选择。"运金上海"正是中共中央"到苏区提款"的内容之一。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赣东北和中央苏区通过"打土豪筹款子"收集了大量黄金,它们在战时交通员输送下,经由不同的秘密交通线而运抵上海。苏区支援的大量黄金为中共中央继续立足上海,指挥全国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关键词:黄金;上海;中共中央;苏区;交通线;


张维缜(暨南大学历史系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一战后中国对德索赔初探——以青岛总商会的活动为中心(学术研究2019—3)

摘要: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远东惟一战场,青岛因日德交战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商民损失惨重。战后青岛总商会应政府要求,缮具商民损失、欠债等材料,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对德索赔的证据之一。为抗议列强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最终未签署《凡尔赛和约》,因此中国只能在会后与德国就赔偿问题进行双边谈判并获得了数额尚可的赔偿款。与此同时,青岛总商会不断地向各级政府机关申诉,请求政府拨出部分赔偿款补偿商民损失。但因中国当时内外交困,政府需款孔亟,总商会人微言轻,所作种种努力皆未能奏效,青岛商民未得到任何赔偿。尽管如此,青岛总商会的活动在促成中国获得赔偿,展现近代商民较强的维护权益意识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基金: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创新团队项目,2016WCTD005)的阶段性成果;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岛总商会;对德索赔;中德关系;


赵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与国际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中共太行区党委整风运动的历史考察(1942-1945)(抗日战争研究2019—1)

摘要:抗战期间的整风运动,堪称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捩点。太行根据地的整风运动则被视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整风中的典型。受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太行整风最初呈现"似整非整"的延宕状态,但在上级党组织的直接推动下,太行根据地终将整风运动全面铺开。其中,太行区党委党校的四期整风班,特别是第二、三两期为整风的关键。整风过程中,根据地领导主要采取以自下而上思想动员为特征的运动式党内治理办法,却也结合自上而下的组织手段。其间虽因审干出现一些偏误,在收束问题上也未尽顺利,但领导人总体上保持了冷静和理智,可谓"失焦而不失控"。关键词:整风;中国共产党;太行根据地;干部;李雪峰;


贾凯(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共旅欧支部与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翻译(厦门大学学报2019—2)

摘要:日本、法国、苏俄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三条主要渠道。深入分析中共旅欧支部翻译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厘清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法国渠道的基础。中共旅欧支部所译文献主要发表于党刊《少年》和《赤光》,其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梳理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基于辩证法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对于巴枯宁主义、蒲鲁东学说的批判;二是从价值意义、必然性、长期性、战略等方面,分析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所代替问题的内在逻辑;三是分析十月革命、世界革命的历史和现状,论证"俄罗斯革命乃是世界革命的起首"观点,进而为中国革命提供指引;四是指出青年"学共产主义"的方法,如何培养无产阶级道德,开展"共产主义"的策略等。分析译文可以发现,中共旅欧支部翻译马克思主义文献具有"非经典性":翻译重点不是马克思主义作家的经典著作,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新文献;所译文献并非聚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而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人均有涉及。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中国共产党国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的探索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7YJC710030);关键词:《少年》;《赤光》;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苏俄;


邵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中华女界联合会与近代中国妇女运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9—2)

摘要:中华女界联合会是五四运动中在上海产生的一个妇女团体,与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有较多的交集。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其所属的平民女校与《妇女声》杂志有意识培养广大劳动妇女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引导她们关注现实社会问题、为自身权益而斗争,打开了上海、广州等地妇女运动的新局面。事实证明,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只有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理论武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才能彻底克服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软弱性,逐步走向兴盛。

关键词:中华女界联合会;陈独秀;王会悟;黄璧魂;中国妇女运动;


李丹慧(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中苏分裂与中日两党反修“同盟”——1960—1965年中共与东亚共产党党际关系研究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9—2)

摘要:1960年代初中期,在中苏两党分裂的过程中,中共能够在一个阶段中争取到宫本显治领导的日共积极主动地站到自己一边,同中日两党拥有共同的反帝反修目标、共同的利益,以及日共与苏共在路线纲领上的分歧、苏共对日共内部事务的干涉密切相关。在1960—1963年中苏两党分歧公开化阶段,中日两党首次密切配合,抵制"三国条约"。其后,日共在国际共运意识形态大论战中支持中共的态度进一步明朗化。1964年中苏两党分裂成为定局,毛泽东调整中国的外交战略,扩大反美统一战线,建立反修统一战线。中日两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相互支持,关系进入到最佳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反修同盟的关系。1965年在新执政的苏共领导集团暂未调整其对日共的方针时,中日两党以共同抵制莫斯科三月会议的姿态,揭开新一年对苏斗争的序幕。不过,日共对独立自主立场的坚持,以及中国"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即将来临,预示了中日两党关系走向疏离的前景,几个因素开始影响两党日后对亲近还是疏远的选择。在中苏分裂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党的诉求逻辑实际存在差异,而影响两党关系的深层次原因,仍然是国际共运党际关系结构失衡的问题。

关键词:中苏分裂;中国共产党;日本共产党;苏联共产党;党际关系;


贺江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华北自治运动与地方实力派的政治选择(历史研究2019—1)

摘要:华北自治运动是内政外交双重因素交互影响的产物,不仅是日本有预谋的蚕食华北、实施其侵略中国计划的重要步骤,亦是《何梅协定》达成后,在国民政府对日妥协背景之下,华北政治失序、中央与地方矛盾冲突激化的结果。华北各地方实力派面对日军与国民政府的双重压力,为保存实力,一方面均主张对日妥协退让,另一方面他们对待中央的态度迥异,地缘政治成为影响各派势力政治选择的重要变量。此外,日本蚕食华北,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犹疑不定,使得中央与地方的结构性矛盾在日军侵略的外在压力下愈发激化,成为国民政府控制华北难以克服的关键性因素。

基金:南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抗战时期华北地方实力派研究(1931—1945)”阶段性成果;关键词:晋系;蒋介石;宋哲元;何梅协定;冀察政务委员会;


李先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孔庙“庙产兴学”与文化权力的转移——1928—1932年河北省长垣县孔庙祭田纠葛案透视(近代史研究2019—2)

摘要:1928—1932年,为争夺河北省长垣县孔庙祭田课租的支配权以及主祭学录的控制权,校董孔繁瑞、学录孔祥茂等在垣之孔氏族人相互呈控,缠讼不休。在此过程中,除河北省民政厅官员的态度稍显"暧昧"之外,长垣县教育局、县政府、北平大学区教育行政院等官方机构都明显偏袒孔繁瑞一方,力主孔庙"改制",支持祭田兴学和学录改选。为了维系自身的权益,与孔庙命运息息相关的衍圣公府则力图坚守"旧制",并极力辩解和诉争,但最终不得不接受地方公权力的制度安排。长垣县孔庙祭田纠葛案,凸显了1930年代前后"庙产兴学"纷争中在垣之孔氏族人、地方政府、衍圣公府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孔庙"旧制"所维系的原有文化、权力秩序渐次为地方政府确立的新的文化、权力秩序所取代的复杂轨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戏说娱乐圈  ·  郑爽教你正确的上热门的姿势
8 年前
猎奇漫画部  ·  漫画 | 小鬼缠身
8 年前
中国历史解密  ·  8位老兵轰动出场!!吓坏美韩!!!
7 年前
全球健身指导  ·  谁家的妹子太正点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