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行业网
金融行业网(jrhycom)——融哥倾力打造的金融第一公号,涵盖财经、银行、保险、证券、股市、基金、信托、理财投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P2P网贷、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等各类讯息和服务。头条资讯、深度观察、解读八卦,圈子探秘,尽在金融行业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日报  ·  “降息”落地!央行最新发布→ ·  16 小时前  
经济日报  ·  “降息”落地!央行最新发布→ ·  16 小时前  
似水之流年  ·  干货、硬货大放送 ·  23 小时前  
似水之流年  ·  干货、硬货大放送 ·  23 小时前  
广州楼探  ·  史诗级大涨,预期正在被扭转 ·  3 天前  
广州楼探  ·  史诗级大涨,预期正在被扭转 ·  3 天前  
大碗楼市  ·  请评价今天的重磅新闻:咱妈以为你还有钱 ·  5 天前  
周周打板  ·  暴涨,各种利好,你还犹豫什么? ·  5 天前  
周周打板  ·  暴涨,各种利好,你还犹豫什么?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行业网

2017年银行委外何去何从

金融行业网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1-14 21:42

正文


点击金融行业网,金融大拿、业内人士都在这里

今日微信号力荐 理财头条licaitt (长按红色字复制)


来源:江海观市 蔡年华、天风证券、国君、中信建投证券等多家研究报告及21世纪经济报道等 


近期集中拜访了一些同业机构,尤其是银行理财和自营等具有委外职能的相关部门,期间有一些感触,在此愿意记录下来,与各位探讨。


2017年银行委外何去何从?


来源: 江海观市 
作者:蔡年华


一、债灾之后存量委外如何收场?

1、同业负债成本上升的恶果

2016年12的债灾造成的直接结果是2015年底以来的委外投顾业务的组合收益率出现较大的负向偏离,即以成本法估值的静态收益尚能满足收益率要求,而以市价估值的动态收益率则难以实现。

我们做个简单的测算,2016年,委外业务的平均收益率要求区间在4-5%之间,中位数4.5%,若银行的资金来源于传统理财业务,则资金平均成本3.8%-4%附近,而1年期同业存款的成本大致在3%左右,1y期同业存单价格低于3%。从静态来看,2016年点委外基本能够满足收益,风险不大。且同业负债和同业存单的成本远远低于委外的收益,之间存在稳定的套利利差。

而12月点资金成本抬升,结果是什么呢?1y年期同业存款维持在5%以上,3m的成本在4.3%左右,同业存单的情况相对乐观一点,经过大幅调整后,1y的aaa同业存单已经回落至3.75%附近,aa左右的中小银行也基本维持在4.1%左右。这是市场面临的基本的负债成本情况。后期这一利率会不会下降我们后面再讨论,先看下静态的风险。

我们知道,委外最疯狂大时候是2015年四季度和2016年一季度,2016年四季度到期的委外基本安然度过,而16年一季度大规模的委外将在17年一季度到期,问题的核心就在此。16年资产端的收益静态的不到4%,加上一倍杠杆不到5%,这意味着如果到期,商业银行就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赎回就必须面对较大的回撤,可能按市值法考核的收益已经出现亏损,而如果选择继续续发,则面临新的难题,(大型银行因为自身负债成本和融资途径的优势,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我们出现讨论的是以同业负债和同业存单支撑的同业委外业务)如果发行存单进行对接,则勉强能满足,而如果以同业存款进行对接则会出现静态亏损。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大部分商业银行会选择续发,这样的情况下,对债券市场而言,应该说可以喘一口气。但对委外市场而言,可能也意味着中小银行对委外业务趋于谨慎。

首先,稳定的套利模式消失,商业银行没有动力去增加资产和负债的风险;

其次,债券资产收益率抬升,目前aa的资产大部分都在4.5%以上,这对商业银行而言与委外的收益不相上下,也即意味着继续增加委外的动力不强。

这是我们对2017年委外市场的一个基本判断,市场将面临新的平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将面临重塑,这中间的风险不容忽视,但只要央行保持维稳的姿态,市场预期的悲观情景可能不会爆发。

2、管理人的分化

接下来讨论委外业务如何收场的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即管理理人到分化问题,在委外资管市场,目前存在三类机构,一类是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较强的机构,在这一轮回撤中基本实现饿盈亏平衡;第二类是16年在债券利率底部比较激进的机构,这一类目前基本忍受较大的负偏离,也处于市场的风口浪尖;第三类是新进入者,由于缺乏存量规模和历史业绩,虽然资产收益率诱人,但逆势发展举步维艰。

所谓,经历债灾,粗放发展的时代基本结束,后期市场面临的重塑和分化。管理人的分化主要体现在,基于业绩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机构将继续存在,而管理能力较弱的会暂时被市场淘汰。同时,能够驾驭多资产、多策略的管理人将更受市场青睐,尤其是在先后经历股灾和债灾后,委托人对单一资产的敏感性和不信任感明显上升,因此,在多资产和多策略领域有储备的机构将占优。因此,2017年我们自我定位是:先生存后发展。

3、委托人转变:从资产驱动向负债驱动回归

这里面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根源,为何商业银行会突然从资产荒回到了负债荒,而且交流下来大部分银行17年的主要关切点在于寻找低成本负债,这背后转变的核心是基础货币的投放途径发生的根本转变,且已经深刻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具体的逻辑既是央行的公开市场和mlf成为对冲外汇储备下降的主要途径,基础货币更多的依赖于央行的短期调控。

第二个层面的问题随着收益率回升,资产变的不荒,但资产的质量大幅下降。近日跟同业开玩笑,说是从很多金融机构的报表来看,似乎很健康,还实现了大幅盈利,但是实际上大量的不良被掩盖,实际是大面积亏损,金融机构以时间换空间。但资产质量下降的问题不容忽视,金融机构主动进行资产驱动的模式受到了限制。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选择路在何方?


简短的回顾一下历史,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扩张路径依次为:贷款——非标——债券。贷款大幅增加,两条监管指标卡住:存贷比、新增贷款总量;非标扩张,监控指标:理财中非标占比,同业负债占比;债券扩张,本来是符合监管方向,非标转标,但负债端漏了一项,即同业存单,同业存单既类似于债券资产,又类似于同业存款,因此在监管指标里面,并未纳入同业负债,这就有一些遗漏,商业银行也就有动力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做大资产负债表。同时,表内监管指标受限,商业银行即通过表外理财来做大业务,而mpa纳入表外理财后这一模式也基本受限。

第二个问题,既是中国的小型农商行和城商行的改制完成和崛起,15年以前,这部分金融机构主要是市场资金的融出方,尤其是农信社,当时基本是市场稳定的长期资金的提供者,而15年后,市场中突然出现大量新增的机构都在进行金融市场业务,并基于此迅速做大了资产负债表,途径依旧是非标+委外的模式,同业负债是主要的负债来源。

从这个角度来看,监管上补漏洞应该是方向性的,一是对同业存单的监管;二是对小型银行的监管。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新的监管方向,意味着新的发展思路。

但是,对前景我们不容乐观,目前mpa考核基本已经涵盖了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门类,控制增量已经基本实现,而存量上来看,无非是哪种收益最高风险最小商业银行就会进行相应的选择。从静态到分析来看,对应到加杠杆的主体,我们能看到的也即是政府加杠杆,也即意味着ppp和地方债或是17年商业银行主要的着力方向。而同业市场上,如果没有出现新的套利模式,很难有新的突破,行业去产能不可避免。

虽然面临重重困局,我们相信商业银行的方向依旧上资产负债表的扩张,缩表的可能性较小,一是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6%以上的增速,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底线增速也得在6%;二是考虑到旁氏融资不出清,刚性兑付不打破的部分,没有的债务利息支出夜的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扩张3%左右,因此,保守估计2017年银行的资产增速会在10%左右。

对于负债端,一般性存款向理财转化的趋势不变,商业银行寻求低成本负债的难度在增加,唯一值得期待的是监管在一系列动作之后会趋于缓和,央行会重新考虑降低市场融资成本。

央行的货币政策上有资金成本抬升刚性兑付大面积打破导致金融危机的风险,下有杠杆持续抬升加大金融系统性风险,因此在这一狭小点空间内,决定了央行不可能进行激烈的去杠杆操作,2017年货币政策稳字为先。


延伸阅读——银行委外运作模式及筛选标准


来源:综合天风证券、国君、中信建投证券等多家研究报告及21世纪经济报道等 

一、委外业务是什么?


委外业务,也称为委托投资业务,指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人,由外部机构管理人按照约定的范围进行主动管理的投资业务模式。委托方,即资金提供方,可以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企业类法人;管理人,即资金实际投资运作方,一般是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及阳光私募,部分商业银行现阶段也充当委外投资管理人。委托人按照协议约定获得投资管理的收益,管理人一般以“固定管理费率加超额业绩分成”的方式收取管理费。目前,委外业务资金提供方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理财及自营资金。


委外业务是委托人及管理人协商式的高度定制化的业务。所谓高度定制化,是指投资范围及投资期限非常灵活,可以按照资金委托方的要求而定制。从投资范围来看,由委托人确定,一般商业银行自营类委托资金投资范围主要以货币市场类及纯债类资产为主,理财类委托资金的投资范围一般还会加上债券基金、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部分针对高端客户发行的银行理财类委托资金的投资范围还可以扩展至包含混合类基金、股指期货、甚至个股类在内的权益资产。




从期限上来看,目前委外市场以1年期限的委托资金为主,一般到期会有续期条款;期限还可根据委托人的需求定制,一般还有3月、6月及各种非标准期限。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根据产品投资范围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会高于银行发行同期限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从收费模式上来看,一般为固定管理费率加上超额业绩提成。


二、委外业务发展起源及原因


(1)委外起源


委外业务的起源是由于近年来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自营资金规模加速增长,但由于自身投资团队成长无法匹配,委托投资就成一道重要的资产配置渠道。城商行与农商行的痛点主要有:


1、专业投资团队力量则明显不足。很多小型区域银行没有独立资产管理部门,尤其是缺乏专业债券交易员。


2、部分区域受制于地方银监系统的保守监管,理财资金多以信用债持有到期为主,不做交易不加杠杆也很少涉足非标,高收益资产获取有赖于政府资源与经济环境。


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委外开始崭露头角。2015年,由于信用风险暴露叠加流动性充裕,大量资金追逐少量优质资产,资产荒袭来,股份行甚至国有大行也加入了委外行列。


(2)快速发展原因


由于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营和理财资金规模加速增长,但由于自身投资团队成长无法与资金增长相匹配,且投资范围无法匹配客户需求,委外投资就成一道重要的资产配置渠道。从更大的视角去看,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委外投资更是为广大机构类投资者提供了新型属性的投资品。


1、优化自身投资能力


近些年制度红利的存在,导致银行类金融机构,尤其是广大中小银行在投资策略选择上相对单一,在更广意义上的泛固定收益类投资领域存在明显的经验和能力的欠缺,许多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缺乏成熟的债券投资交易团队,面对目前越来越复杂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及债券信用风险频发的情况,缺乏投资管理经验。通过借助外部专业机构的投资及风控能力,不仅可以为银行提供收入来源和盈利增长点,也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沟通强化自身投资能力,弥补泛固定收益领域投资能力的不足。


2、合规有效的拓展投资范围


从投资范围上看,部分高净值客户在承受一定风险的情况下,有资产增值的现实需求,通过高端客户类银行类理财产品可以适度参与相对高风险资产的投资。由于商业银行目前仍缺乏多类风险资产配置的经验,可以通过委外的模式,借助外部管理人更为专业的人员储备和策略储备进行专业化的风险资产投资,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差异化服务。可以说,现阶段,通过委外投资模式,商业银行在合规的前提下,能够相对低成本的有效拓展投资范围,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和高端理财客户的实际投资需求。


3、大资管时代来临的必然发展结果


当前,委外业务的快速发展虽然有资产荒大背景下的阶段性因素,但委外业务广阔的发展前景空间却是大资管时代来临的必然发展结果。随着国内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财富的迅速积累,急需更丰富、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渠道。在此背景下,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投资品及业务创新的浪潮。市场的发展,扩大了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使资产管理行业进入进一步的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委外业务作为创新型业务模式,在“高性价比”资产相对稀缺的大背景下,为广大机构类投资者提供了具备新型属性的投资品。


从海外发展经验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如养老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和资金供给方主要以FOF或MOM形式进行大类资产投资配置,大型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集中精力于大类资产配置选择及优选委外投资管理人。随着国内机构投资者资金规模的快速扩大和投资范围的深化,以委外业务为代表的MOM和FOF投资模式或将成为机构投资者的主流配置模式之一。


三、委外业务模式


从业务模式上看,委外投资业务主要有产品模式及投资顾问模式两种:


1、产品模式


资金委托方通过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基金专户的模式与管理人进行产品合作,约定产品的投资范围及业绩比较基准。从分层结构来看,一般分为平层委外和结构化委外两种;从投资范围来看,均以债券作为主要的投资标的,一般会划分为纯债类、债券增强类及多资产混合类等若干种模式。


2、投顾模式


受政策等条件限制,部分农商行等类型的金融机构的委外业务多以投顾形式落地,即委托账户的交易发生在银行自己的系统和托管账户内,由投顾管理人发出债券买卖指令指导银行交易员操作。在投顾模式下,银行委托账户的投资受到明显的限制,如一般不能参与交易所市场的债券交易、不能参与国债期货等衍生品的交易等,亦无法做资金结构分层。因此,投顾模式下,委外的投资范围基本为平层纯债型结构。由于此类模式存在先天的投资范围不足,无法使用衍生品进行现货套保,相较委外模式而言业绩收益及操作模式并无优势。


3、各行看


大行、股份行多通过信托计划、基金通道的形式进行产品合作。地方银行的委外多以投顾的形式参与,交易发生在银行自己的系统内,券商发出买卖指令指导银行自己操作。


(1)大行、股份行多通过信托计划、基金通道的形式进行产品合作,约定(独立帐户)固定收益率,券商对收益率水平进行衡量来决定是否承接,当前主流收益率在4.5-5%,略高于新发理财平均收益率。成本方面,固定费用与超额收益分配形式多样,自由度较大。


(2)地方银行的委外多以投顾的形式参与,交易发生在银行自己的系统内,券商发出买卖指令指导银行自己操作。


(3)随着委外规模的扩大,FOF(组合基金的基金)和MOM(组合基金管理人的管理人)的形式进入了银行视野,有银行甚至有建立类似银银平台/恒生系统的委外交易平台的想法。但由于目前委外整体规模较小,标准化优势并不明显,而一对一的合作形式未超出双方管理能力,也更能更好的满足双方利益诉求。


四、委外业务规模(估算)


五大行在大券商的单笔业务规模通常在百亿左右,股份行数十亿,城商行数亿。资金来源方面,理财、自营均有。


国君估算


15年末银行理财规模超过20万亿元,按照债券投资占比45%计算,理财对接债市的总量资金达到9万亿左右。同期,券商资管规模达到11.89万亿,基金专户规模2.85万亿(不含社保和年金),基金子公司专户规模8.5万亿,保险资管超过1万亿。


若按照14年的比例,这些资管产品中60%以上来自于银行、保险等机构委托/通道,假设35%-40%投入债市,那么与债市相关的委外资金规模可能达到5万亿左右,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很大一部分资金都通过委外方式进行投资。(此为估算值,实际可能因部分数据缺失、重复计算等存在误差)


天风估算


1、委托方参与情况


现阶段,委外业务模式被银行类金融机构普遍接受,国有大型银行、股份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自营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均涉及此类业务,部分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开始了进行委外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在资金分配上,银行类机构的特点较为鲜明,大行及股份制银行以理财资金为主,且运作模式基本为产品合作模式,一般会选择旗下的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及外部机构作为委外业务管理人;城商行及农商行的自营和理财资金均有参与委外投资,以产品合作模式为主,投资顾问模式为辅,委托资金均由外部金融机构管理。


2、市场管理人情况


目前,委外市场的管理人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阳光私募为主,部分银行亦以管理人的身份出现在委外市场。由于委外业务基本以货币类资产及债券类资产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各家管理人也通过类固收部门承接委外业务。



3、委外业务模式及规模估算


委外业务分散布局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资产管理业务中,尚无准确的数据统计。从委外业务全行业的角度来推算,2015年末,委外业务规模大致在2万亿元上下;进入2016年,随着业务模式的成熟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委托人和管理人进入了委外市场,业务规模继续快速增加。


展望未来,在财富快速增长的大资管时代,银行自营业务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将给委外业务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若以银行全行业超过200万亿元的总资产规模测算,预计委外业务市场未来将拥有十万亿以上的规模,市场发展仍有深度和广度可以挖掘。


五、委外投资筛选方法:白名单+打分


大银行对委托投资机构(投资顾问)的筛选相对市场化,且投资分散,投顾可多达几十家,投后管理要求较多;小银行往往把收益率作为主要考量,投后管理较为松散。


各家进行委外投资的银行有一份相差不多的投顾白名单,主要按照资产管理规模对投资机构进行排名。细化筛选时,会对各机构在不同分指标上进行打分。除了量化考核,管理人的投资策略和风格是否符合银行整个资产配置组合也很关键。为了控制风险,银行还可能要求投顾自投资金,并在一定时间内锁定单一投资经理(特别是在MOM模式中);否则,根据约定,银行有权收回投资。


不过,即便像某大行私行这样的市场先锋,其委外投资管理系统也不完善。手动提交报告模式、基础数据再加工缺乏等因素,使得银行委外在整体上仍处于较为粗放的形态。


白名单筛选制


综合几家股份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和基金、证券、私募对接人士的说法,银行筛选投顾的流程大致有白名单、分项指标打分和投资策略和风控路演等。


银行在选择债券管理人时,一般会选择公募基金和证券公司。根据管理资金规模(公募基金、券商资管)、资本金规模(证券公司)做排名,取前多少名形成白名单。


其中,私募机构的机会相对较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债券一级市场有承销债券资质和有投行业务的机构渠道较多;其二,债券投资要放杠杆,大机构在债券质押时更容易融资。私募机构的机会更多体现在股票投资,特别是量化对冲领域。


进入白名单之后,银行会在历史业绩、风险调整后收益、研究能力、公司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分项评估。


打分可能并不足以完全反映一家机构真正的投资能力,甚至打分的基础数据可能不完善。比如,就历史业绩而言,如果是公募基金,业绩自然公开透明,可是私募机构的历史业绩数据不全,是整个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


“历史业绩也只是一个参考。前期筛选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务虚部分,就是在当下那个时点,投资经理的投资策略是什么,风控要怎么做。银行要看的这些是否符合其大投资组合配置。”某私募机构销售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银行资管部门来说,他们更看重投资经理,但上报到风控部门,可能更看重机构的名气。”


中小银行在筛选投顾时,条条框框相对较少。


比如,在看待投资收益时,有个步骤叫业绩归因,就是看投资收益具体是怎样实现的。但对于很多中小银行而言,收益率即王道。


10%自投资金+锁定到人


对银行而言,投后管理一个比较简单粗暴但有效的前置方式,是要求投顾以自有资金参与,比例可高达10%。


也有以固定资金约定的。如某股份行曾要求其委托基金管理人投入自有资金1000万元(委托管理规模一般在5-10亿),如果投资经理在3年内离职,则1000万元全部归银行所有。在MOM模式中,也有银行约定如果投资经理在规定期限内离职,银行有权撤回所有资金。


就委外投后管理,目前主要依赖投顾定期上交表格和报告。事实上,基础数据包括每日交易流水等,托管方都有,但托管方通常不直接参与数据报备和加工。


目前业内的普遍做法为,投顾每天向银行递交一份估值表(或加交易流水)。每周、每月、每季度,大银行通常有汇报模板,要求投顾填写反馈。比如对投资债券的久期、品种、信用分布进行统计和说明,做好收益率曲线图表以及业绩归因。


投顾在这其中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比如,净值在一周之内选一个高点,在计算回撤时把时段拉长等。


目前几家大银行要么自行研发委托管理系统,或者寻找公司合作。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已有几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技术公司和银行进行接洽。


上海一家技术公司产品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他们研发一套委托投资管理系统,人力成本将近千万,初期投入较大,如果市场需求不充分,收益可能难以覆盖研发成本。


“银行对持仓管理软件的需求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国内对资产的风险计提模型要求不高。”该产品经理表示。


超额收益分账比例


在众多投资机构欲抱银行大腿而不得之时,也有机构对此兴趣寥寥。


“某大行对分润太苛刻。”某中小券商资管固收部负责人坦言,“超额收益二八分,超额收益本来就不容易,银行拿八成,我们没什么可赚的。而对小银行客户可以做到所有超额收益归我们。”


相比大行的投后管理要求,中小行的要求较低。


“中小行主要要求反馈净值和持仓情况,业绩归因不太做。”一名私募公司机构业务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前述券商资管人士称,中小行的投后管理要求,主要是提供周报和季报。“每周基本都有钱进出,周报内容就是每周投了些什么,底层资产分布和持仓情况。季报的格式模板是我们自己信披的模板。”


“和大行合作,主要是赚个名声。”据前述券商资管人士介绍,去年其所在公司债券委外业务规模在400-500亿,今年计划翻番。由于交易性获利机会在减少,债券踩雷的风险明显上升,委外的规模增长可能小于去年底的预计。


六、委外业务发展前景


在其看来,中小银行的委外在今年呈现出三个趋势:


第一,一对多管理的吸引力增大。中小银行逐渐倾向于和其他银行理财共组资金池,意在缓解投资过于集中的问题。


第二,分级产品减少,平层产品增多。即便是债券质押回购,杠杆也有所下降。


第三,银行在选择投顾时,更看重其产业链,而非单一投资的能力。因为二级市场交易性机会减少,一级市场的项目能力就非常重要。一些抢手的债券,如果投顾或其母公司有承销资质,或直接有企业资源,无疑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电话:021-61551834;微信:hjwh123】


怎么免费喝星巴克?盘点各信用卡积分攻略!播播带你去薅羊毛,赶紧关注理财播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