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间线杂志
时间线是《财经》新媒体旗下垂直公众号,内容覆盖互联网、3C、在线旅游、直播、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解析行业热点,为用户呈现独特的精彩资讯。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开春,Burberry格子奢花第一名 ·  2 天前  
半岛都市报  ·  刚刚,大S骨灰运回台湾!生前遗言曝光…… ·  2 天前  
半岛都市报  ·  刚刚,大S骨灰运回台湾!生前遗言曝光…… ·  2 天前  
上海嘉定消防  ·  安全提示 | 复工复产,消防安全先行! ·  2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4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间线杂志

审批生变传言惊动新能源车市场

时间线杂志  · 公众号  ·  · 2017-06-06 17:40

正文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记者 蓝朝晖



6月5日,一则“中国拟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发放”的传言,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引发热议。国家发改委对于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是放宽还是从严,更是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


产能过剩苗头隐现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此次对于新能源乘用车资质审批暂停的说法,源于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发放加快,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迹象。

截至目前,国内共有15家企业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主要包含传统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和新成立企业。今年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了8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而去年全年,获得批复的企业总共才7家。这也意味着,今年不足半年内的批复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批复总量。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家发改委审批的这15家企业,投资规模在4.8亿-60亿元之间,年产能在4万-36万辆。其中,已经销售产品的有北汽新能源、奇瑞和知豆,其余获得资质的企业暂时还没有新车上市消息。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地在建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30个。按照今年批复的项目以及各大车企发布的产能规划估算,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500万辆,远超《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2020年产销200万辆的目标。

伴随资本过热而来的问题是潜在的产能过剩,已有业内人士对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扩张提出产能忧虑。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曾公开表示:“最担心的是只关注了量的上涨而忽略了技术的进步。如果把所有资源都用在产能扩张上,前景并不会好。”

北京商报记者就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发放的消息向相关部门求证,但截至发稿时未得到回复。

审批鼓励放宽

尽管目前的规划产能已远远超过了《规划》提出的产销目标,但后来者仍不断地抢占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

在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仅占到总体销量的1%,很多企业还没进入,现在不应该暂停,而是应该加大鼓励力度,让更多的“鲶鱼”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已经获得生产资质的15个新能源汽车企业发现,既有汽车供应商背景的企业,也有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国家发改委对新能源乘用车资质的审批数量和性质并没有明确的指向,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值得关注的是,6月1日,江淮汽车(600418,股吧)与大众汽车合资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签约,使中外合资品牌也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仍有超过200家企业正在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其中蔚来汽车、奇点汽车、乐视汽车等新兴造车企业位列其中。而随着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的合资获批,更是为未来合资品牌开辟了样本。

对此,崔东树表示,“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的合资,释放出了鼓励放宽的信号,企业要获得生产资质,主要针对技术、产品、资本等条件进行了规定,对于企业性质和出身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生产资质放宽是必然过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