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我们只做一件事,告诉你:整理,其实可以有趣又好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旅拍誌  ·  别放过这个红包!春节一定要这么拍照! ·  2 天前  
武汉发布  ·  大年初七:人胜节 ·  2 天前  
武汉发布  ·  大年初七:人胜节 ·  2 天前  
旅拍誌  ·  周迅 50 岁正是迷人的年纪! ·  6 天前  
胶卷迷俱乐部  ·  新年大快乐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2位超人气摄影师经验分享:10个提升感知力的小方法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 公众号  · 摄影  · 2024-11-21 07:3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一场关于摄影师周仰和吴晓隆的线下分享会,主题是周仰老师翻译的新书《所信即所见》。分享会中,吴晓隆强调了感知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构建感知力的10条建议。文章还介绍了《所信即所见》一书的内容和作者埃罗尔·莫里斯的理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分享会主题及内容

分享会的主题是周仰老师翻译的新书《所信即所见》。吴晓隆强调了感知力的“有”和“无”,以及如何通过10条建议构建感知力。

关键观点2: 如何做到“有知有觉”

吴晓隆提出了构建感知力的方法,包括多看相册、自我提问、感受生活、把摄影变成生活方式等。

关键观点3: 书籍推荐及介绍

介绍了《所信即所见》一书的内容及作者埃罗尔·莫里斯的理念。这本书适合对摄影、历史学和推理学感兴趣的人阅读。

关键观点4: 分享会中的讨论话题

讨论了书中一些有趣的话题,如死亡之谷路边的炸弹、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农民家的闹钟以及废墟里的米老鼠等。


正文

前不久,我参加了摄影师 周仰 bilibili超 人气摄影up主, 摄影教育人 吴晓隆 的线下分享会。主题围绕周仰老师翻译的新书《 所信即所见 》。吴晓隆老师在现场分享说:当下重要的,不是判断照片“ ”和“ ”,而是感知力的“ ”和”


当一个人处在无知无觉的状态,自然无法辨认照片的真假。一旦恢复感知力,成为有知有觉的人,就可以轻松发现生活里一个又一个 美的瞬间


图片中间为 译者周仰、右边为bilibili超人气摄影up主吴晓隆。 《所见即所信》封面。 周一妍摄。

那么,究竟如何做到“ 有知有觉 ”?


接下来,一起学习两位超人气摄影师带来的 10 条暖心建议,构建属于你自己的“ 感知力整理术 ”。


1 看相册,收藏相册。 欣赏照片,可以感受 精神性 的存在。如果遇到自己莫名想要看的照片,感受力会慢慢发展。


我收藏的第一本画册 《One day》,是日 本摄影师 滨田英明的作品,风格“温暖而 安静”。

2 自我提问。 看照片的时候,问问自己: 这张照片,给我怎样的感受呢? 不要期待自己看懂多少。老师教给你方法,但是老师教不会你创作。 创作需要依靠自己去领悟。


3 感受生活。 如果对摄影作品没有感觉,那么就先感受生活。有了生活经历后,再去照片里验证。有句话说: 玩得好的学生,才能学得好。


所信即所见 》译者周仰和两位编辑赵磊、闫烁在一起畅聊 周一妍摄。

4 把摄影变成你的生活方式。 请不要把 摄影 传播 混在一起。摄影不等于传播。如果你不靠摄影赚钱,那么摄影就可以不那么累、不那么内耗。 开心开心开心,是最重要的事。 早一点把 摄影 传播 分开,一开始就 本着自己的心 去拍。


5 记录微小的小事。 比如周仰的摄影书《 漫长的告别 》,记录得阿尔茨海默症外婆的日常。

摄影师周仰《漫长的告别》翻书视频。

6 捕捉 决定性气氛 摄影师严明老师认为,好的照片在信息要素外,还有一种 整体的情绪 。它是 味道 情调 。这种东西,就叫 氛围 。它默默完成了作品层次的提升。


7 少看小红书、抖音等。 人的注意力有限,天天关注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没有空空的脑袋想问题。如果想要看点东西,不如看:

(一):明室策划出品的书。

(二):周仰老师翻译的其他书。

(三):各种艺术展览。

《所见即所信》分享会现场。 周一妍摄。


8 一年做一本摄影书,是最有价值的事。 把喜欢的照片洗出来,变成 实体 ,放在手上,是有必要的。


我在2023年年底完成的一本照片书。

9 找到最感兴趣的方向。 如果 你想成为一个摄影实践者,那么首先要做的是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接着为之投入。1个月、2 个月、 1 年、 2 年、 3 年、 5 年、 10 年。 找到最感兴趣的东西,是真正创作的开始。


摄影师吴晓隆自女儿出生后,持续记录她的日常。


10 保持好心态 想象如果你明天铁定可以拿到 1000 万?今天的你会怎么过?你一定会很开心。因为你有 期待。心态决定一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